當前位置:
首頁 > 探索 > 科學家猜測40億年前,一個巨大的天體撞偏了天王星,帶走了溫度

科學家猜測40億年前,一個巨大的天體撞偏了天王星,帶走了溫度

太陽系有八大行星,每一個行星都有自己的特色,它們有自己的軌道圍繞著太陽旋轉。其中有一顆行星的公轉軌道特別怪異,它和其它行星的公轉軌道有很大不同,幾乎橫躺著圍繞太陽公轉,這顆行星就是天王星。

天王星是太陽系由內向外的第七顆行星,它的體積在太陽系排名第三,天王星雖然距離地球比較遠,但是人類早在1781年就發現了,之所以能夠發現這顆遙遠的行星,主要是因為天王星比較明亮,它看上去就像一個藍淡色的星球。

天王星之所以會有這種明亮的顏色,主要跟它的大氣成分和表面以水冰組成有關。根據探測,天王星大氣的主要成分是氫、氦和甲烷。據推測,內部可能含有豐富的重元素。地幔由甲烷和氨的冰組成,可能含有水。內核由冰和岩石組成。

天王星可以稱得上是一個冰的世界,而且它也是太陽系大氣層最冷的行星,最低溫度只有零下224攝氏度,比海王星還要冷。對於海王星,科學家最關注的還是它怪異的公轉軌道,這種運行軌道不是正常的行星運轉軌道,到底是什麼原因讓天王星的運行軌道變成現在這樣呢?

科學家通過研究,提出一個可能:天王星可能在40億年前被天體給撞擊過,只有天體的撞擊才能夠讓天王星的軌道發生巨大的變數,科學家猜測:在太陽系剛剛形成後不久,還處於混亂狀態,天體之間的碰撞現象也經常發天。

那個時候,有一個體積無比巨大,大約有地球二倍大的天體撞擊了天王星,導致了天王星的軌道改變,要知道天王星可是太陽系的老大,不管是體積還是質量都是不小的,要撞擊讓它的軌道改變,那必然需要一顆質量不小的天體才行,這樣的天體絕對達到了行星級別,即使以地球這樣的體積和質量的天體撞擊天王星,可能都無法撼動。

由此可見,當年撞擊天王星的這顆天體必然比地球還要大很多,它直接撞上了天王星,將它的軌道撞偏。那麼這是一顆什麼樣的天體,它最後去了哪裡?科學家猜測,在太陽系形成的期間,有一顆帶著岩石和冰的天體撞擊了天王星。

科學家為此還通過計算機模擬了多種撞擊方式,通過不同模式和角度的撞擊,科學家認為,撞擊之後天體的碎片在行星冰層邊緣形成了一層薄殼,這層薄殼吸收了來自天王星從內殼散發出來的熱量,這個原因很有可能就是造成天王星外大氣層溫度非常低的原因。

雖然科學家猜測是天體撞擊了天王星,可是天王星這個怪異的傾斜角度還是有很多的疑惑,前面我們說了,想要撞偏天王星,那這個天體的體積和質量要達到地球的2倍才行,可如果真有這樣的天體正面撞擊了天王星,為什麼它的大氣層還可以完好無損,這不符合常理。

科學家再次通過計算機模擬了撞擊實驗,這一次科學家並沒有讓天體正面撞擊天王星,而是擦肩而過,模擬實驗中成功將天王星撞偏,讓它的角度發生了傾斜,而且也讓大部分的大氣層得以保存下來,至此,科學家初步找到了天王星公轉軌道怪異的原因。

大約在40億年前,一顆大約二個地球般大的天體和天王星相撞,只不過這種撞擊並不是全面正面撞擊,僅僅是來了一次親密的擦肩而過,導致天王星的軌道發生了傾斜,才有了現在怪異的公轉軌道。了解了天王星公軌軌道異常的原因之後,有人可能還會對那顆撞擊天王星的天體有了更大的興趣。

40億年前的那顆撞擊天王星的天體後來哪去了?要知道它的體積和質量可要比地球大很多,它並沒有直接全部撞擊天王星,只是擦肩而過,雖然會有損失,但大部分肯定還是保留了下來,那最後它的去向會是哪裡呢?如果找到發現了這顆天體,那是否代表著又是一顆新的行星?

其實科學家對於天王星軌道是由巨大天體撞擊造成的原因,目前也只是一種猜測,是否存在那樣的一顆巨大天體也是一個未知數。如果40億年前真的有一個巨大的天體和天王星擦肩而過,那這顆天體最大的可能就是進入了太陽系邊緣的柯伊伯帶,然後成為太陽系的一顆行星,或許就是科學家一直在尋找的第九大行星。

對於天王星,科學家了解得也不是很多,人類還沒有一個專門的探測器去探測天王星,可能在不久的將來,會發射天王星探測器,那個時候我們就會對它有更多的了解,或許會對它的軌道異常原因有更新的認知,揭開更多有關天王星的秘密。

小夥伴們,你們對此有何看法?歡迎大家在下方留言討論,發表自己的見解和看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探索浩瀚星空 的精彩文章:

6600萬年前,小行星撞擊地球後,恐龍存活了多久才滅絕?
宇宙中最大的恆星會有多大?有可能存在直徑達到一光年的恆星嗎?

TAG:探索浩瀚星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