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母嬰 > 新生兒的這些表現,正常和異常情況易混淆,家長要心裡有數

新生兒的這些表現,正常和異常情況易混淆,家長要心裡有數

新生兒的這些表現,正常和異常情況易混淆,家長要心裡有數

晚上正準備休息,一位寶媽給我打電話說,自家寶寶剛出院抱回家,家人就發現寶寶嗓子里有痰,正準備送往醫院呢!她憑直覺以為沒什麼,但家人不放心,還說她心大是後媽,這下連她也不知道該怎麼辦了。

很多家長面對家中的第一個寶寶,往往經驗不足。遇到新生兒看似「異常」的情況,心裡往往沒底。去就醫吧害怕被過度治療,畢竟寶寶還太小;但不去看醫生又總是擔驚受怕,生怕萬一真的是病,因為自己的疏忽耽誤治療就麻煩了。這樣一來舉棋不定,甚是為難。

其實,新生兒的以下表現,正常狀況和不正常狀況很容易被混淆。我今天就著重講一講,好讓新手爸媽心中有數。

新生兒的這些表現,正常和異常情況易混淆,家長要心裡有數

鼻子:打噴嚏不一定是感冒,也可能是正常表現,但要和鼻塞區分開

有的寶媽問我,穀雨老師,我家寶寶剛出生就在產房裡打噴嚏了,是不是穿得太薄受涼感冒了?

其實,新生兒鼻黏膜很敏感,從溫暖無菌的子宮一下子到了有著灰塵的環境,就會忍不住打噴嚏。但這是鼻腔清除異物的表現,不一定是感冒了。家長不必驚慌。

那什麼情況下新生兒打噴嚏才是鼻塞呢?

如果寶寶哭鬧不止,尤其是吃奶時,明明很餓卻吃一會兒就扭頭不吃,還哭鬧,就說明是鼻塞引起呼吸不暢了。這時候可以看一下寶寶鼻腔內是否有分泌物,用棉簽小心清理掉。保持室內溫度濕度適宜,用手輕輕搓一搓寶寶脖頸和肩胛骨處,可緩解鼻塞情況。

新生兒的這些表現,正常和異常情況易混淆,家長要心裡有數

嘴巴:「馬牙」是正常情況,但鵝口瘡不正常

有的寶媽會發現新生兒上下顎處有突起的米粒似的小點,看起來很像是想要萌出的牙齒,這個叫做「馬牙」,是正常現象,在一兩個月內會被身體吸收而不見,家長切勿挑破,易造成感染。

但如果新生兒的唇部、臉頰處有凝乳狀的白色斑塊,這種情況就不正常。這叫「鵝口瘡」,是由一種叫白色念珠菌的黴菌感染而引起的。新生兒吃奶時會因為疼痛而哭鬧,需要及時就醫。

喉嚨:嗓子呼嚕呼嚕不一定是有痰,也有可能是喉骨軟化

文章開頭提到的那位新生寶寶,嗓子里呼嚕呼嚕,像是有痰,實際上是喉骨軟化。通常是因為孕期胎寶寶在發育期缺鈣,導致喉軟骨發育不成熟,因此氣流通過時便會有聲音。給寶寶補充維生素D,促進鈣吸收,大多數過幾個月便會自行好轉,不必特意就醫。

那怎麼樣才能判斷寶寶嗓子里有痰呢?如果寶寶在吃奶或者喝奶中總是嗆奶,同時憋氣紅臉,煩躁不安,就說明有痰了。用拍嗝的手法輕拍後背,便能緩解,要警惕寶寶因疾病引起痰咳。

新生兒的這些表現,正常和異常情況易混淆,家長要心裡有數

肚子:肚子鼓大得分情況

有寶媽跟我說,自家寶寶剛出生,肚子鼓鼓漲漲的像青蛙。其實這是正常情況。因為寶寶腹部較小且腹壁較薄,要容納那麼多的內臟就顯得腹部很鼓。如果寶寶吃奶、排便都很正常,平時也不哭不鬧就不必擔心。

但如果寶寶肚子摸起來不軟、而且總有哭鬧,哭鬧時還雙腿蜷向腹部,則有可能是脹氣了。用飛機抱的姿勢可緩解;如果寶寶長時間不排便,肚子還硬硬的,家長要考慮是便秘。

-----------------------

關注【育兒秘籍】,你想了解的母乳餵養、輔食添加、疫苗接種、疾病護理、成長發育,都能在這裡找到答案。

除了原創漫畫文章,我們還會給您定期奉上實用育兒生活小常識,讓你用科學的方式輕鬆帶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育兒秘籍 的精彩文章:

這2種家庭的孩子,容易「窩裡橫、外面慫」,責任多在爸爸身上

TAG:育兒秘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