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來自已故患者的輻射

來自已故患者的輻射

一位患有胰腺癌的69歲患者因異常的低血壓前往醫院,不幸的是,兩天後他便與世長辭,遺體進行了火化。而就在他去世的前一天,為了治療,他曾在另外一家醫院注射了放射性化合物,在火化時,他體內仍存在著超出安全劑量的鑥177元素(lu177 lutetium)。


這一令人不安的案例表明,美國每年平均1860萬例的涉及放射性藥物的治療都可能帶來附加風險。雖然有針對放射性藥物如何用於患者的相關規定,但是當患者去世後,就沒有明確的規定了,這也是由於各州間法律的不同。梅奧醫學中心的研究人員解釋說:「放射性藥物是一種獨特的、常被忽視的安全問題。火化使用過放射性藥物的患者會使藥物揮發,會被火化工作人員吸入或釋放到臨近的區域,會比患者還活著時的影響更大。」在這名患者的案例中,如果主治醫生和放射安全部門得知患者死亡,就該與火葬場取得聯繫。


在患者火化近一個月後,工作人員使用專門用於測量放射性的蓋革計數器對火化室及相關設備的輻射水平進行測量,包括火化爐、真空過濾器及骨頭碾碎機。他們發現輻射量仍然很高,而輻射產生的「罪魁禍首」就是鑥177(lu177 lutetium),也就是被火化的患者生前治療用的放射性化合物。「這雖然不至於像切爾諾貝利或者福島那樣,但其放射性遠高於預期,」輻射安全官Kevin Nelson談到。

雖然沒有明確的證據將被火化的患者的放射性藥物的劑量與火化場檢測到的輻射水平關聯起來,但也只有這能解釋為什麼火葬場會出現鑥177。這也是火葬場第一次對放射性污染的記錄。但這還不是這次事件中最令人關注的部分。當研究人員對火葬場工作人員的尿液進行輻射檢查時,他們找不到任何鑥177的痕迹,但是,他們找到另一些物質,一种放射性同位素:鍀Tc 99m。但是火葬場的工作人員表示,他們並沒有接觸過任何核醫學操作。因此,研究人員表示,火葬場工作人員可能是接觸到了揮發的及骨灰中的鍀99c。如果他們的想法是正確的,那麼這個問題就更大了。


儘管如此,這些輻射量很低,因此即使這種情況在火葬行業中廣泛存在,但它可能並不像聽上去那麼危險。西奈山醫院伊坎醫學院(Icahn School of Medicine at Mount Sinai)的癌症研究員Paolo Boffetta談到:「我不認為這是一個會導致癌症或其它輻射引發的疾病的問題。不過話雖如此,這怎麼說也是一個接觸輻射的『機會』,如果有人每周或隔幾天就暴露於輻射中,那這還是一個令人擔憂的問題。」


研究人員表示,鑒於一半以上的美國人在去世後會被火化,對接受過放射性藥物治療的個人的死後管理是美國衛生系統需要加強的領域。包括在火化前對已故患者的放射性進行更好的評估,並且要規範通知火葬場他們的「客戶」的情況的方式。畢竟沒人知道這種情況發生的頻率。


相關發現發表在JAMA上。

本文譯自 sciencealert,由譯者 行走的五花肉 基於創作共用協議(BY-NC)發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煎蛋 的精彩文章:

2700年前的強烈太陽風暴
接種輪狀病毒疫苗的意外收穫

TAG:煎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