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山國陵墓出土「詭異」銅板,它是一級國寶,還揭示了三個秘密

中山國陵墓出土「詭異」銅板,它是一級國寶,還揭示了三個秘密

在中國歷史上,古代「建築」包括了很多的內容,其上至亭台樓閣,下到地宮陵墓,都有其獨到的設計思想和建築風格,很多的古建築,都已成為了中國乃至世界的文化遺產。目前,根據考古發現的一件文物顯示,在建築的平面設計和繪圖方面,中國人比西方國家還要早六百年!雖然這件文物簡單不複雜,但經過專家鑒定,最後卻成為了國家「一級國寶」,它到底是什麼呢?今天就讓小編給您揭秘,並且一起披露這件國寶背後的三個秘密!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路,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這件文物就是《兆域圖》。根據《周禮》中的記載:「掌公墓之地,辨其兆域而為之圖」,所以這件《兆域圖》就是一份陵墓的施工平面圖紙。上世紀八十年代,《兆域圖》出土在於河北省的中山國古墓。中山國是春秋戰國時期由鮮虞人建立的一個小國,位於當時的燕國和趙國之間,可謂是在夾縫中求生存。《兆域圖》為青銅材質,長94厘米,約兩步之距;寬48厘米,約一步之遙。整塊青銅板雖有彎曲,但圖面較為完整,正反兩面圖線和文字皆用金銀鑲嵌。正面為陵墓的具體設計圖,背面為一對鋪首(古代用於避邪驅魔的門飾)。另外銅板上還書有中山王的詔諭,所以專家們通過解讀詔諭,才確定它是陵墓的設計圖,可是讀者們都不知道,它都包括了哪三個不為人知的秘密呢:

第一:揭秘王陵的營造規矩。

《兆域圖》的發現,讓考古專家對古代陵墓的營造規矩,有了更深的認識和了解,春秋戰國,缺少史料,《兆域圖》的發現,對當時的陵墓研究具有重要意義。通過《兆域圖》可知當時要修建的中山王陵墓,主要有4座宮室,3座大墓和2座小墓等。而且各個板塊的方位,面積,尺寸以及名稱都有具體而準確的記錄,所以整體規劃清晰,單體建築明確。並且根據計算髮現,這塊設計圖的比例尺約為1:500,這對於專家們的後期研究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第二:它是世界上最早的一幅圖紙。

中山國於公元前414年建立,到公元前296年被趙國所滅,共計118年;後來的羅馬帝國在公元前27年才建立,而羅馬人在兩百多年後才正式設計出圖紙。因此根據這份《兆域圖》可知,當時我們已經完全掌握了繪製圖紙的方法和技術,而且比西方的羅馬帝國早了六百年!所以這份《兆域圖》也是目前世界最早的一幅圖紙。

第三:對於古代建築史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本文開篇就已經提到,中華的古代建築,體現了先民無窮的智慧和非凡的創造力;同時對世界其他國家的建築也有著深遠的影響,是整個人類建築史中重要的財富。但由於時代的變遷和歷史的更迭,再加上很多史料的缺失,導致現在人們對於先秦時期的建築研究產生了極大的困難,而《兆域圖》發現,就像是一份無價之寶,對春秋戰國以及先秦時期的古代建築研究具有重要意義,尤其是對先秦地陵遺迹的復原,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

目前這塊《兆域圖》就珍藏在河北省博物館,對建築和設計感興趣的讀者,小編建議有時間的話可以去看看,絕對會獲益匪淺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大解密 的精彩文章:

溫州出土一件瓷器,結束甌窯沒有一級文物「魔咒」堪稱有功之臣
瀆山大玉海被火燒後,變成普通石瓮,為何乾隆一眼就看出它是寶貝

TAG:歷史大解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