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抓住入職關鍵期成就幼師職業生涯

抓住入職關鍵期成就幼師職業生涯

相關研究表明,入職初期是新教師形成專業認同感、教育工作模式的關鍵時期,在此期間,關鍵人物和關鍵事件對新教師的師德修養和專業發展具有重要的影響。積極的具有榜樣作用的關鍵人物和正向積極的關鍵事件,將使新教師產生職業的認同感和自豪感,產生對榜樣的追求和對成長的期望,這些積極的因素將成為教師發展的動力資源。因此,在新教師剛入職這個關鍵時期,要通過創新教研方式,為新教師樹立良好的師德榜樣,讓更多積極事件影響新教師。

實行師徒制引領優秀教師當師傅

新教師初入職場首先面臨的是從學生到教師的角色轉換。這種角色轉換的心情是複雜的,既有自豪、興奮和期待,也有疑惑、擔憂和恐慌。從心底里願意有可依賴的人,願意別人出主意,告訴自己做什麼、怎麼做。經驗表明,職初的新教師總會自覺或不自覺地選擇某位教師作為認同的對象和行為的基本參照,此後,新教師會在此基礎上不斷改造和更新。因此,給每位新教師配一位經驗豐富的成熟教師作為導師,師徒結對,及時幫扶對新教師來說特別重要。

近年來,很多幼兒園都採用這種結對指導方式,但有相當多的幼兒園在為新教師配備經驗教師時,卻沒有經過審慎的選擇和精心的安排,致使這種指導方式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甚至產生了消極影響。因此,幼兒園應該將師德和專業智慧雙優的教師作為幫帶新教師的最佳人選,支持、幫帶新教師,給予適時適宜的指導和建議,及時解決新教師在職初適應和日常工作中遇到的情感、知識和能力方面的問題和困惑。總之,要通過師徒制引領,在心理安全與情感支持、專業發展與能力形成、職業理想與生涯規劃等方面給予新教師全方位的指導與幫助。

熟悉工作流程跟班觀察優秀教師

當前,一些地區職前培養的滯後性和實習見習的簡略式,致使多數新教師先天不足,應知應會的日常帶班工作無法順利完成。北京市第六幼兒園的做法是,不僅為每位新教師選一位師德和專業雙優的經驗教師作為導師,而且新教師入職的第一周不帶班,只是「跟班觀察」導師的所有工作。幼兒園為他們設計了包含時間流程、教師工作內容、幼兒活動內容、我的思考、與導師交流等方面的記錄表。

新教師的觀察分為三個步驟:一是依據記錄表的前三項內容,觀察和記錄導師在什麼時間做什麼事情、孩子做什麼事情;二是對照自己職前所學,思考這些活動的依據、意義和價值,以及自己存在的疑問;三是對照導師每個時間段的所作所為和自己的所思所想,與導師深入討論,進一步明確各個環節的活動內容、基本規範、幼兒的學習與發展,以及自己看到的事實有沒有遺漏,自己的理解和認識有沒有偏差。第二天以後,重複同樣的觀察和研討內容與方式,並對隨機發生的事件進行重點的分析和討論。這種基於觀察到的事實證據的學習和研討,迅速有效地提升了新教師的帶班能力和應對日常事件的能力,不僅讓新教師知道了應該怎麼做,還懂得了為什麼需要這麼做。

跟班觀察優秀教師不僅能讓新教師熟悉幼兒園的工作流程和基本行為規範,為新教師在專業能力上給以示範和引領,而且,優秀教師還能在職業道德和人格品質上對新教師產生積極影響,特別是優秀教師遊刃有餘的工作狀態,受到孩子們擁戴、信賴和崇拜的感覺,都能成為新教師職業發展的積極動力和行動的榜樣。

漸入式工作、積極性評價增信心

當新教師通過深入系統的觀察熟悉工作流程後,在心理上會有一種安全感和想要實踐的願望。但面對同一個班級、相同的工作內容、同一群孩子,看別人做和自己做是兩回事,有經驗的優秀教師做和剛入職的新教師做完全不同。加之幼兒園教師工作的多重性和複雜性,在工作初始階段就擔當起全部工作容易讓新教師難以應對,產生很多實際困難和較大的心理壓力。因此,需要從容易的或者新教師擅長和有把握的工作環節入手,分步驟、漸入式地進入工作,讓新教師從一開始就體驗到成功和勝任感,待新教師有了一定的自信心後,再逐步增加工作環節和工作內容,直至擔當一日生活的全部內容。這一過程的長短因人而異,有些新教師適應和進入得快,而有些新教師則需要相對較長的時間才能完成工作的過渡。

在新教師的過渡性適應階段,指導教師、幼兒園負責人和同事對一些關鍵問題的及時指正和反饋,有助於新教師意識到自己的問題和需要改進的方面。但是,讓新教師經常地感受到自己的勝任,看到自己的成功,並及時地得到鼓勵和肯定也是特別重要的。為此,導師要關注新教師的工作規範和教育行為,觀察新教師與幼兒的互動交流,看到新教師每一個做得好的方面,記錄下新教師儘可能多的適宜做法和工作內容,要像對待幼兒那樣看待新教師的點滴進步,充分肯定、及時強化、熱情鼓勵,使新教師保持和激發自信心和勝任感。

當然,指導教師必須記下重要的事件和值得探討的問題,供每日重點反思和教研。此外,看到新教師遇到自己無法獨立解決的困難時,應及時適當地予以幫助,以減少新教師的挫敗感和焦慮感。

每日反思讓教研成為習慣

反思是教師職業的重要特徵,也是教師專業發展有效方式之一。《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試行)》(以下簡稱《專業標準》)將「反思與發展」作為幼兒園教師的七項專業能力之一,要求教師主動收集分析相關信息,不斷進行反思,改進保教工作;針對保教工作中的現實需要與問題,進行探索和研究;制訂專業發展規劃,積极參加專業培訓,不斷提高自身專業素質。因此,幼兒園要引導和鼓勵新教師從入職初期就養成樂於反思、善於思考的習慣。

一般來說,新教師實際帶半日班的第一周,就需要有同班的經驗教師、同年級的組長,甚至是幼兒園的業務園長和保教負責人進行跟班觀察和事後研討,基於工作實際和與新教師深入交談,了解新教師真實的感受和真正的急需。指導和幫助新教師從每天的教育實踐中、從每個孩子身上、從同伴和師長那裡汲取經驗和智慧,學習做該做的事情並且做好,學會說孩子們聽得懂的話並和孩子有效交流。特別是基於當日的典型事件進行交流,對於新教師具有更深刻的意義。

師徒之間的每日教研應該成為教師日常工作不可缺少的環節,要使之成為新教師日後工作的內容和習慣。幼兒園還要對照《專業標準》中的14個方面62條基本要求,重點幫扶新教師缺什麼補什麼。共性的問題幼兒園可以通過專題式集中培訓解決,個性的問題則需要一對一的幫助、個性化的支持。一周觀察、一個月漸入、一年的適應期,相信每一位想把工作做好、肯於付出的新教師,通過這「三個一」的歷程,定能成為勝任工作、孩子們喜歡的好教師。

新教師在初入職時期的所見所感直接影響著他們對職業的理解和對工作的信心。新教師入職初期的角色轉換是基於幼兒園現場的全方位的社會化過程,需要有情感支持的動力,需要漸入式遞進性的階梯,需要優秀教師的引領和幫帶。讓我們共同努力,重視新教師入職的第一步、第一年,動員幼兒園的各種積極因素,為新教師儘快步入勝任階段鋪平道路。

(作者單位: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

本文系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項目「幼兒園新教師職業適應的現狀調查——基於新教師自評與經驗教師他評的比較視角」(課題編號:GYI2018004)的階段性成果。

《中國教育報》2019年03月24日第2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怎樣才能讓孩子睡足睡好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師範大學黨委書記程建平: 基層教育「當家人」也得有門檻兒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