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五步探究給科學活動施了魔法

五步探究給科學活動施了魔法

作為五大領域核心經驗建構的重要實施途徑,幼兒園科學教學活動組織本該成為教師必備的專業能力,但在具體教學實踐中,新入職教師卻普遍反映無從下手。主要表現在:概念不清晰,不想上;課型模糊,不敢上;核心疑惑,不會上。長此以往,不但會放慢教師自身專業成長的腳步,還會嚴重阻礙幼兒全面和諧發展。

針對新教師的「不想上、不敢上、不會上」,我們要求新入職教師以《綱要》《指南》理念為指導方向,掌握幼兒各階段探究規律、特點,在把握直接操作體驗學習方式的基礎上,利用五步探究法,解決困惑和難題,引導幼兒愛上科學,享受科學。

第一步——問題情境激趣。問題情境作為激發幼兒探究興趣的一把金鑰匙,將引領幼兒邁出科學探究第一步。例如,我們帶新入職教師走進優秀教師「我給影子找眼睛」的教學現場,利用三個梯度問題:「這幾天小朋友都在和影子玩遊戲,誰發現影子有哪些好玩的現象?」「請小朋友仔細觀察小熊的兩個影子,哪裡不一樣(一個小熊影子有眼睛,另一個小熊影子沒眼睛)?」「猜一猜,用什麼好辦法能讓小熊影子上長出眼睛?」使新教師明確:利用開放、精準提問,創設真實問題情境,自然直接進入教學第一環節,不僅能激發幼兒玩中發現科學秘密的興趣,還能為後面大膽主動參與活動,創造良好開端。

第二步——幼兒大膽猜想。好奇心是激發幼兒持續探究的動力源泉,而天性綻放中的大膽猜想,則是對幼兒好奇心的充分滿足。尤其在科學教學活動組織中,教師圍繞關鍵提問,鼓勵幼兒結合已有經驗,進行奇思妙想、自主表達。作為科學探究的第二步,這一環節在整個教學設計中,起到承上啟下的橋樑作用。例如,優秀教師在「我給影子找眼睛」教學活動中,面向全體幼兒拋出問題:「猜一猜,是用什麼好辦法讓小熊影子上長出眼睛的?」啟發性的追問,促發孩子們積極主動回應:用筆畫上去的;用剪刀剪的;用瓶蓋粘上去的;不對,是用釘子在地上鑿出來的……孩子們結合已有生活經驗,大膽表達著自己的猜想,用個性化符號記錄著猜出的方法。新教師現場觀摩這樣的活動,會在看人思己中逐漸明確,大膽猜想作為科學集體教學設計第二環節,對後續激發幼兒直接操作體驗、發現解決問題,起到了積極的助推作用。

第三步——親自操作驗證。直接操作體驗是幼兒科學探究的主要方式。幼兒經過主動思考、大膽猜想環節後,親自動手選擇喜歡的材料,驗證猜想尋找問題答案,是幼兒科學探究的第三步,也是整個教學過程組織的核心環節。例如,教師可提前準備好手電筒、沒有眼睛的小熊頭形(白紙剪好)、剪刀、彩筆、皺紋紙、膠棒、毛根、瓶蓋等操作材料,鼓勵幼兒大膽用喜歡的方式(粘貼、繪畫、鏤空剪紙等),驗證自己的猜想。並且,順勢引導啟迪新教師明確:在組織科學教學活動時,可以把探究的操作材料提供給幼兒,然後用「觀察在先,鼓勵肯定—反覆操作,允許出錯—時間充足,多元互動(同伴學習+師幼對話)—問題解決,驗證猜想」等有效支持策略,努力學做一名智慧的「懶」老師,真正讓幼兒成為科學探究的主人。

第四步——分享得出結論。強調幼兒個體體驗,支持幼兒自主表達,是組織科學教學活動的第四步,即分享環節。例如,承擔觀摩活動的優秀教師,突破以往傳統分享環節組織方法:即打斷幼兒探索活動,組織全班幼兒坐在一起,少數探索成功的幼兒進行表達,多數孩子被動傾聽的單一組織方法,轉變為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對單個幼兒—教師對小組幼兒—教師對集體幼兒—幼兒與同伴互動等多元方式,支持每個幼兒大膽自主、隨時隨地表達自己的個性想法和創意做法,而不是必須要求幼兒獲得探究的成功,或說出某個枯燥的科學概念,從而真正讓幼兒在自己玩、互相說中,綻放獨特智慧,成為最好的自己。

第五步——生活運用拓展。一節好的科學教學活動,內容、目標一定是源於生活、回歸生活的。如何運用科學探究中的新經驗,解決幼兒實際生活、遊戲中的真問題,是科學教學活動的最終落腳點,即第五步——生活運用拓展。為了使新教師在設計科學教學活動中,嘗試運用這一先進理念,我們在觀摩「我給影子找眼睛」教學活動的最後一個環節,採用出示皮影戲表演中用到的人物和動物道具的方式,鼓勵幼兒在本次教學活動結束後,繼續到班中表演區,和喜歡的小夥伴,玩自己創編的皮影遊戲。這不但能激發幼兒進一步探究影子秘密的興趣,還能將表達、合作、協商、解決問題等目標,巧妙整合其中,將幼兒探究的激情持續點燃。

幼兒園科學教學活動其實並不難,只要把握核心問題,把科學探究五步法與日常教學精準對接,把科學活動的組織和自身專業成長結合起來,靈活變通、舉一反三,就能讓幼兒愛上科學活動,並在探究與操作中,獲得全面發展。

(作者單位:北京市延慶區教育科學研究中心)

《中國教育報》2019年03月24日第3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破解「污言穢語」中的成長密碼
如何扭轉不科學的教育評價導向?協同推進考試內容與形式改革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