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白帝城託孤,一場細思極恐的政治秀

白帝城託孤,一場細思極恐的政治秀

文:滄海明月生(讀史專欄作者)

《詠懷古迹》

杜甫

蜀主窺吳向三峽,崩年亦在永安宮。

翠華想像空山外,玉殿虛無野寺中。

古廟杉松巢水鶴,歲時伏臘走村翁。

武侯祠屋長鄰近,一體君臣祭祀同。

1。

公元223年3月,瀟瀟暮雨。蒼茫的群山間騰起的濃霧,將坐落於江北的白帝城籠罩的嚴嚴實實,讓人感覺莫可名狀的壓抑,一如城中那忽明忽暗的行宮。

諸葛亮立於城頭,遙望處,永安宮上愁雲黯淡,身後的江水依舊奔流不息。此時,他忽然想起多年前江湖上的那個傳言:「孔明雖得其主,卻不得其時」,如今這時局,不由得令他一聲長嘆。

三年前,東吳襲取荊州,關羽兵敗身死,蜀主劉備聞訊後不顧諸葛亮的勸阻,傾國之兵討伐江東,卻慘敗於陸遜之手。經此一戰,劉備苦心經營的數十萬大軍灰飛煙滅,國力大損,史稱夷陵之戰。

時年63歲的劉備悔恨交加,從此卧床不起,至今已過半年。

荊州已失,人心浮動,當年卧龍崗上那興復漢室的豪言,還能有幾分實現的可能?

「丞相請速速入宮,陛下有要事傳奏!」急匆匆趕來宣詔的侍從,打斷了諸葛亮的思緒。

2。

從城頭到永安宮,要經過幾個陡坡,這是一段不算遠卻也不算近的行程。途中,諸葛亮詫異的發現,那些此前與他友善的同僚,相逢的剎那間,冷峻的臉上都透露著異樣的神色。

第一個與他對視的是趙雲。雖然身處內廷,他仍然全副戎裝,警覺的握著劍柄,與諸葛亮擦肩而過時,那眼神里分明透著一絲疑慮和警惕。

諸葛亮正欲轉身叫住他,卻見宮內正走出一人,尚書令李嚴。

李嚴本是益州牧劉璋賬下的能臣,在蜀地頗有聲名,自劉備入川後對其極為倚重。在當地人眼中,李嚴無疑是西川集團的核心人物。

這個時候,他出入內宮,意欲何為?

李嚴一臉倨傲的走過來,向諸葛亮拱了拱手,隨後揚長而去。

其實,自從吳蜀聯盟在赤壁大敗曹軍後,諸葛亮便愈發看不懂此前那個宅心仁厚的主公了。那個一心要興復漢室的劉皇叔,變得獨斷而剛愎,甚至公然的將三個兒子分別取名為劉禪、劉永、劉理,連同那個已經被處死的義子劉封,四字合起來不正是「封禪永理」么?如此淺顯的寓意,縱然瞞得住天下,又怎能瞞過他南陽卧龍?

一路疑慮間,轉眼即到永安宮外,諸葛亮心神不定,突然傳來口諭:「所有人退下,獨令丞相一人入宮。」

3。

室內,燭光昏沉。諸葛亮定睛一看,果然,除了榻上躺著的劉備,空無一人。

氣氛令人窒息,微風漫過燭光,折射在劉備那張枯黃的老臉上,跳躍的詭影即刻浮在狹小的房間里,諸葛亮心中不禁一盪。

即便是當年借東風時,他被周瑜以軍令相脅迫,都不曾有今日這樣的不安。

劉備睜開了浮腫的雙眼,看著諸葛亮,幽幽的嘆道:「悔不該當初不聽丞相之言,以至於有今日之禍!」

諸葛亮頓時伏地請罪。

看著謹小慎微的諸葛亮,劉備嘴角浮現出一抹神秘的笑意,強打起精神,絮絮叨叨的追憶起當年與關張二人三顧茅廬的場景,讚歎諸葛亮神鬼莫測的能耐,囑託他與李嚴盡心輔助幼主,最後又發出人生無常,壯志難籌之類的感慨。

諸葛亮隨聲附和,然而他心中很清楚,這不是此行的目的。他在等待,那個令他困惑了一路的問題。

「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劉備的囑託,猶如擊頂的霹靂,令諸葛亮一陣眩暈。

他抬起頭端詳著劉備,那憔悴的臉上依然浮現著真誠。但這樣的囑託,卻是那麼的驚世駭俗。因為,它已經超出了君王對臣子託孤的範疇。

按劉備的囑託,他諸葛亮只負責朝中政務,軍事由尚書令李嚴掌控,沒有一兵一卒的丞相,如何自取?

當初世人皆知他諸葛亮出山只為匡扶漢室,因此蜀漢的君主唯有姓劉,方能籠絡人心,曹操以大漢丞相之身尚且不敢稱帝,何況他這偏安一隅的諸葛丞相?

更何況,如今得知此口諭者,唯有他諸葛亮一人,這種明顯違背人倫禮制的詔令,若經他之口傳出,世人誰能信服?

諸葛亮覺得頭皮一陣發麻,頓時汗如雨下,他一抹長袖,汗水蟄得眼眶瞬間涕淚交零:「臣怎敢不竭股肱之力,盡忠貞之節?定當輔助幼主,死而後已!」言畢,叩首不已。

劉備長舒一口氣,不料卻引得一陣大咳,門外兩名孩童聞聲趕來,伏地痛哭。

諸葛亮這才發現,不知何時,劉永和劉理早已在門外等候多時了。

隨後,文武眾臣魚貫而入,劉備艱難的起身囑託道:「朕已託孤於丞相,膝下三子均以相父之禮奉於丞相,眾卿萬不可怠慢。」

當夜,劉備撒手人寰。諸葛亮這時發現,精於籌劃的他,似乎陷入了另一個局。

那夜,他感覺到了從未有過的冰冷,為劉備的死,為這次細思極恐的託孤,為那個當年張揚而完美的夢想。

4。

五年後,諸葛亮興兵伐魏,因馬謖失誤,蜀軍慘敗,首出祁山宣告慘敗。

事後馬謖被處死,諸葛亮上書自降三級,蜀漢軍民無不信服。

撤軍的途中,諸葛亮看著鬚髮皆白的趙雲,不由得心生酸楚:「此番出征,將軍老當益壯,真蜀漢之幸也!」

趙雲一抹長須,仰天嘆道:「我追隨先主,浴血半生,今幼主已長成,先主臨終所託猶未敢忘也。」

「先主臨終所託,可是令子龍無論何時皆護得幼主周全,護佑江山不陷入異姓之手?」

「丞相真神機妙算也!」趙雲嘆道,諸葛亮不禁悵然一笑,回首見大軍歸處,殘陽如血。

公元234年秋,一代賢相諸葛亮病逝五丈原,從此這段君臣相知的故事成了千古流芳的佳話。

只是十一年前的那個雨夜,那場託孤中,如果諸葛亮稍有遲疑,後來的故事可能便會有了另一種的結局。

歷史的真相細思極恐,在封建時代,任何通往皇權的道路,都註定充斥了陰謀與殺戮。那些世人所能看到的溫情脈脈,都是在慾望的操縱下,上演的一幕幕政治作秀。

一點補充:

劉備白帝城託孤之時,不僅召見了諸葛亮,也召見了尚書令李嚴、翊軍將軍趙雲,在任命諸葛亮為「輔命大臣」的同時,也讓李嚴「同為顧命」。

劉備這樣做,一為安撫三方勢力,同時也使得三方互為制衡。

蜀漢政權主要由三股勢力組成:

1.以關羽、張飛、簡雍、糜竺、糜芳、趙雲等為主的來自北方各地的原從派系。雖然這一派系自關羽、張飛去世後,人數及勢力已經有限,但這一派屬於死忠派,不用囑託,也會死護劉氏江山,所以託孤時,劉備召見了趙雲,卻未明確為託孤重臣。

3.以法正、張松、孟達、黃權、劉巴、李嚴、吳懿等人組成的四川派系。這一派系跟隨劉備最晚,但由於是「地頭蛇」,所以力量也不可小覷,正好可以制衡荊州派系,因此,在諸葛亮之外,劉備還選擇了當時四川派系的核心人物李嚴,以及原從派系的趙云為託孤重臣,一則安撫各派系,二則也對荊州派系起到制衡作用。

.End.

好書推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嗨強哥 的精彩文章:

孔子+孫子+墨子+韓非子+鬼谷子=老子
許晴、趙麗蓉、馬蘭…你還記得這些86版西遊記里的絕色女妖精嗎!

TAG:嗨強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