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亟需樹立「大節水觀」

亟需樹立「大節水觀」

王曉毅(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

3月22日是世界水日。世界水日由第四十七屆聯合國大會1993年1月18日決定設立,旨在喚起公眾的節水意識,加強水資源保護。今年世界水日的宣傳主題為「Leaving no one behind」(不讓任何一個人掉隊)」。中國則開展了「中國水周」的活動,宣傳「堅持節水優先,強化水資源管理」。

水資源短缺已是一個全球性的問題。中國人均水資源2000多立方米,僅為世界人均水資源的1/4,而且這些有限的水資源的分布還很不均衡。中國大量水資源集中在西南地區,華北地區儘管人居密度較大,水資源卻很匱乏。西藏和青海達到人均水資源1.3萬—1.4萬立方米,北京僅有130多立方米,華北地區幾個省區大多在人均300-400立方米。

在嚴重缺水的地區,節約用水就顯得尤為重要。過去的節約用水宣傳,主要集中在如何減少居民日常生活中的用水,如減少自來水流失、減少洗車、中水利用、小區雨水集留等等,這些措施確實是一些有效的措施,但是僅有這些措施還遠遠不夠,我們還需要樹立「大節水觀」。

「大節水觀」的一個重點就是減少水污染。水污染是導致水資源短缺的嚴重問題,本來就缺少水資源,而有限的水資源又被污染,那麼問題就會更加嚴重。近年來,中國採取了強有力的措施來解決水污染問題,許多地方的主要領導被任命為河長、湖長,直接承擔保護河流湖泊的責任,即使在如此強有力的行政措施下,2017年還有超過30%的地表水是四級以上的水,更有8.3%的水是劣五類。

過去,河流和湖泊同時承擔了提供清潔水和消納污水的雙重責任,人們將污水排放到河流,或將垃圾扔到河裡,但是因為污水和垃圾的量都很小,河流和湖泊的自凈功能可以解決這些問題。而在現代社會,污水排放增長很快,遠遠超出了河流湖泊的自凈能力,繼續任由未經處理的污水直接流入河流湖泊,必然導致水體污染,那麼就減少了可以利用的水資源。因此,減少污染就是節約用水。

「大節水觀」的另一個重點是城市要有蓄水能力。傳統的城市規劃思路是將城市與自然對立起來,地表被大面積硬化,大量濕地被填平,河道也被硬化以減少滲透。這樣設計的結果使城市幾乎沒有蓄水能力,在雨水來臨的時候,大量雨水被迅速排走,不僅造成水資源浪費,而且成為城市的安全隱患。北方地區的雨水往往比較集中,夏季經常出現大雨或暴雨,一旦排水不暢,就會影響城市的交通,造成城市洪澇。

針對上述問題,現在出現了「海綿城市」的設計理念,要求在城市規劃設計中留下充足的空地,使雨水能夠在城市中停留和蓄積,讓城市像海綿一樣可以吸水,讓土地恢復其滲透作用。一些城市的居民小區實行雨水收集活動,收集的雨水供小區綠化使用,這其實就是縮小版的「海綿城市」概念。如果將這個概念加以延伸,使居民小區的綠地、花園都可以發揮收集雨水的作用,那麼就可以減少水資源浪費,這是節水的重要措施。

此外,要發揮旱作農業的優勢。到目前為止,農業仍然是用水大戶,超過60%的用水是農業用水。隨著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水平提高,越來越多的耕地有了灌溉條件,這在保障糧食產量高產穩產的同時,也增加了水資源的消耗,在河流和湖泊的地表水不足的地區,農業依靠抽取大量地下水灌溉,造成了地下水位下降,甚至出現地表沉陷。

傳統的旱作農業主要依靠降雨,為了適應乾旱缺水的條件,他們形成了許多節水的農業耕作技術,比如鋤地。鋤地不僅可以清除田間雜草,而且在鬆動土壤的同時打破土壤水分蒸發的空隙,從而減少土壤水分蒸發,有經驗的老農說「鋤三遍地等於澆一次水」,就是這個意思。但是在灌溉農業中,農民普遍不再鋤地,增加的土壤水分蒸發只能依靠增加灌溉解決,這無疑增加了農業水資源消耗。綜合利用滴灌、地膜覆蓋等現代技術,同時借鑒傳統的旱作農業技術,發展節水的農業,提高農業的水資源利用效率,對於水資源短缺地區節水作用重要。

同樣重要的是,城市居民要加強節水意識。節水不僅僅是節約有型的水,而且要節約虛擬的水——所謂虛擬的水,就是生產消費品所消耗的全部用水,比如生產一杯咖啡可能需要1400升水,諸如此類。所以,居民生活中節水不僅要減少有型水的浪費,也要減少不必要消費品的浪費,從而形成綠色環保的生活方式。除了直接節約用水外,居民參與監督水污染、保護水環境等,都是在發揮節水的重要作用。

(來源:北京青年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今日科學 的精彩文章:

未受脫歐影響 中國學生申請英國學位數量激增
雷暴電荷結構產生巨大噴流

TAG:今日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