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落魄秀才發現一處寶地,設計自盡後安葬於此,從此家族富貴八百年

落魄秀才發現一處寶地,設計自盡後安葬於此,從此家族富貴八百年

眾所周知,古人是非常篤信易學命理之說的。尤其是在王公貴族和富戶們看來,死後若是能葬在風水寶地,後人必然能夠飛黃騰達,甚至可以稱王稱帝。因此,有足夠資本和財力的人,生前都會聘請高人尋找合適的墓地,以求子孫可以「鯉魚躍龍門」或者是維持現有的榮華富貴。這些人為了所謂的琅嬛福地,可謂是各出奇招,比如子淵今天要介紹的這位,為求後世子孫的繁榮昌盛與興旺發達,設下一個絕命局,故意「自殺」埋葬於此,七百多年過去,其子孫後代中果然名人輩出,讓世人嘖嘖稱奇。

朱棣長陵

此人名叫潘從源,福建汀州三洲潘坊人氏。大家可能沒聽過這個人,不過提起他的兒子潘仝,很多人應該是知道的,潘仝乃是南宋名臣,官至正一品秘書閣學士。在古時候,科舉考試是寒門子弟步入仕途的唯一途徑,潘從源很小就明白這個道理,因此一直是寒窗苦讀,在不懈努力下,潘從源很快就考中秀才,但秀才和舉人都算不了什麼,唯有考中進士才能光耀門楣。然而潘從源在考中秀才之後,運氣彷彿全用完了,從此屢試不中。

古代貢院模型

隨著時間推移,連潘從源的兒子都要參加科舉了,他自己都還沒有考中舉人,雖然在江西吉州教諭(正八品)任上幹得不錯,但潘從源的內心十分不甘,不想後人因此過著貧寒的生活,於是潘從源憑藉自己掌握的堪輿之術,閑暇時四處尋找風水寶地,以求能興旺子孫。精通堪輿之術的潘從源,幾乎看一眼山川地勢就能判斷其風水優劣,能否出貴人。然而找尋數年,依然毫無結果,潘從源自己也明白寶地難尋,因此在心灰意冷之下索性辭官歸隱,誰知就是在這歸途之中,潘氏一族的命運得以更改。

綿延不絕的群山

潘從源在經過興國五里隘(位於今江西贛州與吉安交界處)時,偶然在群山之間發現了一塊寶地,經過仔細推演掐算,潘從源認為要是自己能夠埋在這裡,將來子孫必然能顯赫萬世。然而這裡離家鄉太過遙遠,他怕在自己回鄉途中被其他人捷足先登,於是便心生一計,決定設下「絕命局」,將自己埋葬於此。為得到這塊寶地,潘從源可謂是煞費苦心,他特意叫來兒子潘仝,明著是與兒子商量如何謀取寶地,實際上是想讓兒子為他收屍,潘仝自然是不肯父親以生命為代價得到這塊寶地,但實在拗不過父親,最終只能聽其號令。

潘從源墓

潘從源先是從附近村莊買了頭耕牛,然後又「驅牛食禾」。等到村民前來理論時,其態度極為蠻橫,甚至還動手打了這群鄉民,鄉民們氣惱之下就拿起鋤頭把他打死了。按照之前的謀劃,潘仝便向這群村民興師問罪,這群鄉民沒怎麼讀過書,看到這個陣勢就感到害怕,只能任潘仝提要求,最終潘從源如願以償地埋在了這塊寶地。不得不說這招真的損啊!說來也怪,自從潘從源埋在此地之後,他的兒子潘仝就於淳佑四年(公元1244年)高中狀元,並被宋理宗任命為廣州觀察推官,後升至內閣大學士,潘氏家族從此蒸蒸日上。

潘氏族人祭掃祖墓

在潘仝的子孫中,就出現了不少高官和將帥,比如潘仝長子潘念為南宋光祿大夫,八子潘毅為南宋皇室護衛都統,其孫潘任封扶駕征討大將軍,是南宋最後一任兵部尚書。明太祖朱元璋建國後,曾下詔頒謚潘任為「忠節」,潘家也獲得封賞,從此人丁旺盛,遍及江南各省後。但無論是哪一支後裔,均尊奉潘從源墓為祖地,還取名叫做「狀元家山」,這就是「有緣得地,以死求發」的風水傳說,更重要的是,這件事還被正史記載,令人嘖嘖稱奇。

參考文獻:

《汀州府志》《興國縣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趣觀歷史 的精彩文章:

此人本是西北軍閥,一生總和堂兄過不去,晚年隱居美國妻離子散
堅決不肯加入歐盟的兩個國家,居民都富得流油,其中一國無人敢惹

TAG:趣觀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