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們將我們的國稱為「國家」,「國」和「家」究竟是什麼關係呢?

我們將我們的國稱為「國家」,「國」和「家」究竟是什麼關係呢?

我們為什麼把我們的國叫做「國家」呢?即便是當我們今天在說家的時候已經不再會想到國。其實,我們的國和家之間依然有扯不斷的密切聯繫。這是基於我們的歷史傳統文化形成的,也是我們中國人所獨有」家國一體「的觀念。比如英文中的「country」與「home」便是兩個完全沒有聯繫的辭彙。

其實,我們的國本身便是在「家」的基礎形成的,是」家「的延申伸要探究這個問題,就要從我們的國家的形成談起。作為同為不受外力影響而自主演化形成的國家,我們與古希臘都經歷過相似的過程。

人類最早的結合方式是以血緣為紐帶的,很多有血緣關係的人生活在一起組成了早期的氏族,氏族的規模又逐漸擴大演變為氏族部落。最後,當相臨近的各氏族部落之間因為通婚或者抵禦共同的災難聯合起來的時候,便形成了氏族部落聯盟,這時就已經具備了一個國家的雛形了。現今在我們大學歷史教材書中,稱夏王國的君主啟為氏族部落聯盟的軍事首長。便可知道,夏王國便是建立在這樣由氏族部落聯盟到國家過渡階段的王國。

正如在」家「的基礎上形成了我們早期的國家。我們現代意義上以一夫一妻為基礎的家又是在國家中產生,分裂出來的。當周天子以宗法制度為基礎,把土地分給諸侯,諸侯再把土地分給卿大夫,這樣層層的封建便出現了早期」家「的概念。我們之所以強調宗法制,因為夏商時候的封建是不一樣的,儘管目前我們所能看到的關於夏商封建制度的史料很少,我們依然可以從點滴中發現,夏商時候的各諸侯國之間很少有血緣關係,而是由原本生活在周邊的氏族部落自主演化而來。當夏王國足夠強大,可以通過軍事力量迫使其承認夏王國的首領地位,並定期向夏王國朝貢就可以了。商王國與其諸侯國之間的關係也大致如此。至於夏商王國會不會將被征服的諸侯國的國君殺死而安排一個自己的親信或者子侄去做被征服諸侯國的國君我們還不是很確定,其實即便是有也只是極少數的。

錢君以為,倘若像我們今天這樣的一夫一妻的核心家庭如果在這個階段便從氏族內分裂出來的話,國與家之間自然少了一層血緣的紐帶,也就沒有那麼密切了。這便是西方國家的家庭產生的過程。

當進入西周的時候,我們便與西方走了完全不同的另一條路。西周初年,我們歷史上出現了一位被孔子尊為「先賢」,被儒家尊為「聖人」的周公。周公不僅輔佐太子發完成了滅商的大業,還完善了殷商時的封建制度,建立起一套以宗法制度為基礎的分封制度。在此制度上,周天子將天下的土地分封給姬姓子侄、姻親,由他們帶著各自的子侄以及周天子賜予他們的殷商遺民到新征服的土地上建立起新的諸侯國。在殷商時期,或許他們也會這樣做,不過從數量和規模上遠不如西周這麼多,周公的封建使得幾乎天下的諸侯國皆出自姬、姜姓兩姓。所以當諸侯國君再次將自己受封的土地分封給自己的子侄,並賜封給他們卿、大夫的爵位,由他們以同樣的方式在受封的土地上建立自己的「家」時,周天子以及各諸侯國國君的「國」與卿大夫的「家」之間自然有密切的血緣關係。這便是史籍中所稱的」諸侯有國,大夫有家「。

而此時的「家」還不是我們現代意義上一夫一妻制核心家庭的家的概念,現在的家的概念是在商鞅變法以後才形成的。商鞅為了擴大國家賦稅和兵役的來源,以法令的方式強制推行個體小家庭制度。原本的以氏族為單位共同居住在一起的「家」被割裂成眾多一夫一妻為基礎的小家庭。此時,原本氏族的「家」的概念演變成了家族的概念,我們今天的家的概念也在氏族的」家「中分裂出來。正如我們今天依然可以在廣大的農村地區看到的那樣,每一個家庭依然與有著共同血緣關係的家族成員的家一起聚居在一個共同的村落或者臨近的村落,這便是氏族時期所遺留下來的家族概念的體現。

至此,我們今天「家」的概念才從國家中演化而來。也由此可見,我們的家與國家之間卻有著密切的關係。才形成了我們今天「家國」一體的思想。

於此錢君不妨再把這種「家」「國」一體的思想做一下延申。我們看到過太多關於:為什麼我們中國發展的整體趨勢是傾向於統一的,而歐洲的的發展方向卻是傾向於分裂的?很多朋友把其中的原因歸咎於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所制定的一些列的政策。有沒有想過,我們所獨有的這種「家」「國」一體的思想的思想或許也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錢君史話 的精彩文章:

TAG:錢君史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