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連忽必烈也忌憚!洱海為何是南詔大理國的六百年割據中心?

連忽必烈也忌憚!洱海為何是南詔大理國的六百年割據中心?

文/棲梧

如今的中國,版圖遼闊,入口眾多,經濟高速發展,已經是一個名副其實的世界大國。在數千年的歷史進程里,中國的版圖疆域經歷了一個漫長的發展過程。「中國本部」一般認為是有秦漢王朝所奠定,大致包括華北平原、黃土高原、四川盆地、長江中下游、以及兩廣嶺南地區。這一部分領土範圍基本保持穩定,歷代中原王朝也基本能夠承襲統一。

連忽必烈也忌憚!洱海為何是南詔大理國的六百年割據中心?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圖/南詔國與唐朝後期形勢

而另外一些地方則長期處於半統一或間斷性割據狀態,主要包括東北地區、蒙古高原、西北甘新地區、青藏高原、以及西南的雲貴高原。這些地區由於地理位置和民族特性,經常能夠形成相對獨立的發展單元,出現一個個地方性的割據政權乃至文明程度較高的地方王朝。近代中國的政治版圖直到清朝才最終奠定並趨於穩定。

地處西南的雲貴高原,在元朝一統四海,設立雲南行中書省之前,這塊民族眾多,地形複雜,交通閉塞的土地曾經長期處於同中原王朝亦即亦離,交流融合又獨立發展的狀態。包括漢代的民族割據,南北朝的大姓稱雄,與唐朝並存的南詔王朝,與宋代並存的大理王朝,皆是如此。

連忽必烈也忌憚!洱海為何是南詔大理國的六百年割據中心?

圖/南詔疆域與今雲南省行政區劃

對雲南古代歷史影響最大的地方政權莫過於稱雄600餘年,跨越唐宋兩代的南詔國,大理國時代。南詔大理王朝與中原文明交往極深,漢化程度極高,文明空前繁榮,基本奠定了古代雲南文化的發展基礎。然而令人感到奇怪的是這兩個對雲南歷史影響最大的地方政權的統治中心一直在今天的雲南洱海附近即大理地區,而不是如今雲南最發達的省會昆明。洱海地區憑什麼成為南詔大理王朝600餘年的割據中心呢?

連忽必烈也忌憚!洱海為何是南詔大理國的六百年割據中心?

圖/大理國疆域及行政區劃


01文化的源頭

現代歷史學和民族學研究認為,雲南多元的民族情況是周圍幾個民族系統融合的結果。雲南地處羌氐民族系統、百越民族系統、南蠻民族系統、以及東南亞民族系統的結合部,四個民族系統的融合造就了雲南的民族多樣性。

在這些民族系統中,羌氐系統對雲南文明影響最為重大,據考古發現,雲南最早的青銅文明和農業文明便是一個由西北向東南的傳播趨勢。洱海地區正處於這個傳播路線的中間地帶,在文明發展的過程中,洱海地區較好的接受到了西北羌氐和東南百越南蠻的文明成果,因此洱海地區在古代農業文明和金屬文明方面遠遠超過周邊地區,甚至可以說,洱海地區就是古代雲南文明發展的源頭和根基。作為地方割據政權的統治核心,洱海地區明顯擁有更好的文明優勢。

連忽必烈也忌憚!洱海為何是南詔大理國的六百年割據中心?

圖/反映南詔風俗的《南詔圖傳》局部

02「龍興」之地

洱海地區能成為南詔大理王朝割據中心的直接原因當然是因為這裡是南詔和大理國的興起之地。

隋末唐初,洱海地區部族林立,互不役屬,其中有六個實力較強的部族國家,因其首領都稱為為「詔」,故被稱為滇西六詔,分別是:蒙巂詔、越析詔、浪穹詔、邆賧詔、施浪詔、蒙舍詔。蒙舍詔在今大理巍山縣境內,位於諸詔之南,稱為「南詔」。其他五詔分別位於今洱海周邊的賓川、洱源、鄧川、漾濞縣境內。在唐王朝的支持下,公元737年,南詔首領皮邏閣先後征服了洱海流域諸部,平滅了其他五詔,統一了洱海地區,並正式臣服於唐朝。

連忽必烈也忌憚!洱海為何是南詔大理國的六百年割據中心?

圖/南詔故都巍山古城

唐玄宗「念其地悠遠,彩雲之南」遂晉封皮邏閣為「雲南王」,賜姓「蒙」名「歸義」,皮邏閣成為雲南歷史上第一個以「雲南」為名號的統治者。南詔立國後皮邏閣遷都太和城(今雲南大理南太和村),779年又遷都羊(陽)苴咩城(今雲南大理),太和城和羊苴咩城均位於洱海以西的平壩地帶,實際上這裡是原來六詔的交匯和中心。皮邏閣及其子閣羅鳳以洱海地區為中心,發展其勢力,向東消滅踞有今雲南中部、東部和南部的爨氏,向西南囊括今瀾滄江以西的尋傳、朴子、望苴子等族地區。

連忽必烈也忌憚!洱海為何是南詔大理國的六百年割據中心?

圖/南詔故都太和城遺址

南詔國後期,權臣跋扈,最終王位被權臣鄭買嗣篡奪。之後雲南經歷了鄭買嗣的「大長和國」,趙善政的「大天興國」和楊干貞的「大義寧國」三個短命政權。這幾個政權相互更迭難免一番殺戮,使得民不聊生怨聲載道。楊干貞奪趙善政之位,建大義寧國之後,其弟楊詔指訴通海節度使段思平有帝王之相,疑懼之下楊干貞下令追殺段思平,段思平因到秀山神祠占卜得到啟示,藏匿在自己舅父部族中。

連忽必烈也忌憚!洱海為何是南詔大理國的六百年割據中心?

圖/南詔國大理國故都羊苴咩城(今大理古城)

南詔興聖元年(930年),楊干貞的位置被其弟楊詔所篡,楊詔得位後,改元「大明」。段思平隨即向東方的黑爨三十七蠻部借兵,會於石城,以董迦羅為軍師進攻楊詔,所向皆克,遂進攻大理。楊詔兵敗自殺,楊干貞知道兵敗消息後棄城而逃,為段思平軍所擒,大義寧國滅亡。大明七年(937年),段思平即皇帝位,改國號「大理」,建元文德,仍定都羊苴咩城。段思平建立大理國後,厲行改革、勵精圖治、發展生產,著手建立新的封建秩序,大理國的生產、經濟得到了很大的發展。

連忽必烈也忌憚!洱海為何是南詔大理國的六百年割據中心?

圖/大理國皇家佛寺——「崇聖寺」

所以,無論南詔還是大理國,對於以洱海地區,羊苴咩城為核心的雲南統治中心已經形成認同,洱海地區即是割據政權爭奪的目標,也是他們取得政權以後的「龍興之地」。無論從經濟還是政治方面來看,洱海地區確實是當時雲南地點政權的首選統治中心。


03絕佳的自然地理條件

一個區域作為地方政權的割據中心,不僅要具備文明優勢,經濟實力,更需要有一個相對獨立,便於攻守的自然地理條件。而洱海地區尤其是蒼山洱海構成的天然地理環境使得山環水抱的大理壩子(雲南地方對山間平坦盆地的稱呼)成為古代雲南當之無愧的「雄勝」之地。

連忽必烈也忌憚!洱海為何是南詔大理國的六百年割據中心?

圖/鎖鑰雄關——大理龍尾關遺址

歷代王朝建都多以背山面水,襟山帶河為佳,除了風水和形勢上的考慮,關鍵還是注重其攻守自如,易守難攻的軍事條件。洱海地區則具有這方面的絕對優勢。洱海地區,東有彌渡、祥雲、賓川三個相對開闊的平壩地區,農業發達,北有劍川、鶴慶、洱源三個地形開闊,水源充足的水鄉壩子,盡享漁澤之利,因之,洱海地區本身具有雄厚的農業經濟依託。核心的大理壩子則堪稱軍事攻守的絕地。

連忽必烈也忌憚!洱海為何是南詔大理國的六百年割據中心?

圖/洱海地區地形圖

大理壩子東擁洱海天塹,洱海東西平均寬約5千米,南北跨度約50千米,平均水深約12米,波濤浩渺的洱海是雲南第二大的高原湖泊,若沒有足夠的船舶工具,想要以大規模的軍隊渡過洱海攻擊海西地區幾乎不可能。壩區西靠蒼山險要,蒼山山脈平均海拔均在3000米以上,南北連垣百餘公里,多座山峰常年積雪,希望以足夠的軍事力量翻越蒼山進攻大理壩區真是「難於上青天」。

連忽必烈也忌憚!洱海為何是南詔大理國的六百年割據中心?

圖/洱海地區地理條件示意圖

東西皆負天險,直接的危險只可能從南或北進入這塊山水夾縫地帶。精妙的是,大理壩子雖然中部開闊平坦,土地也肥沃富饒,但南北兩頭蒼山洱海首尾部分卻突然變得狹窄,這一地形為南北關隘的修築準備了天然條件。定都大理壩區的南詔大理王朝都格外注重南北關隘建設,從南詔國開始便在壩區北端,蒼山洱海交匯處修建關隘,因洱海如龍縱卧,故將此關稱為「龍首關」也稱「上關」。壩區南端修建「龍尾關」也稱「下關」,上下兩關,鎖閉南北。

連忽必烈也忌憚!洱海為何是南詔大理國的六百年割據中心?

圖/易守難攻的大理壩區

東擁天塹,西負絕險,南北龍關鎖鑰,中有膏頤富壤。從南詔時代開始,攻打大理必經南北兩關,忽必烈遠征大理時也付出巨大代價才翻越蒼山進入大理壩區,可見大理地形之絕險雄勝。以洱海地區作為當時割據政權的核心,簡直可稱絕佳首選。

元朝滅亡大理國完成全國大一統後,為有效管理西南,元朝設雲南行中書省,管轄雲貴及原大理國屬地。從此雲南結束了作為地方王朝遊離於中原王朝之外的半割據狀態。並且,元朝中央為進一步削弱雲南舊的地方勢力,在地方機構設置中別出心裁。一方面元朝中央繼續承認大理段氏的特殊地位,段氏被封為世襲「大理總管」,仍然是大理洱海周邊地區的最高權威,也是雲南除元朝行省之外的第二大實力派。

連忽必烈也忌憚!洱海為何是南詔大理國的六百年割據中心?

圖/今雲南行政區劃

另一方面,元朝利用雲南多民族雜居的區域特性,大力扶植地方民族上層,例如,今雲南麗江、保山、紅河、版納等地區,包括貴州,四川等民族地區都設置由民族上層世襲的「土司」,這在一方面保障了地方民族勢力的自治性,另一方面收到以夷制夷,抓大放小的效果,更重要的是如此「眾建諸侯而少其力」,原來大理國割據時代的舊勢力範圍被割裂分散,事實上中央權力大大加強。

連忽必烈也忌憚!洱海為何是南詔大理國的六百年割據中心?

圖/滇池地區地形圖

除了政治架構的改造,元朝為打破南詔大理國時代幾百年以洱海地區為統治中心的地理現狀,果斷將雲南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東移,最終更靠近中央統治區,生產力條件更優越,而交通更加便利的滇池周邊昆明地區取代了洱海地區的雲南核心地位,一直到今天。換言之,作為一個統一國家,滇池地區的更加適合作為這個西南大省的區域核心,或者說,滇池地區的割據條件不如洱海地區優越,在不同時期,自然地理條件對社會歷史的影響效果也是不一樣的。

連忽必烈也忌憚!洱海為何是南詔大理國的六百年割據中心?

圖/風花雪月的大理美景

今天,西南地區作為改革開放和西部大開發的重點地區,其開發豐富資源和作為聯繫南亞東南亞國家的橋頭堡作用更加凸顯,區域交通極大發展,民族團結進步蒸蒸日上,文化特色多元繁榮,割據稱雄已成歷史雲煙。留下的,是洱海地區作為古代雲南曾經的核心,文獻名邦的風流典韻,璀璨生輝的歷史人文,以及那些曾經服務割據的地理環境,現在風花雪月的人間美景。

參考文獻

尤中文集《雲南地方史》卷

方國瑜《雲南史料從刊》

大理地方志委員會編《大理州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