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儒學 > 「誇誇群」火爆 揭示「愛」的正確打開方式

「誇誇群」火爆 揭示「愛」的正確打開方式

近日一種無論你說什麼都會被人圍起來誇獎一番的「誇誇群」在高校火了。包括清華、復旦、西安交大、浙大、川大等十幾所高校,都建立了自己的誇誇群。他們建群的目的就是傳播快樂、撫慰人心。

其實,年輕學子「求誇」需求這一現象背後的本質是生命「被看見」「被肯定」的需求

我們這一代大學生多數成長於獨生子女家庭。「六個長輩對一個孩子」的獨特家庭結構,使他們從小就背負了家長太多的厚望和期待。長輩們無意識地把自己未完成的「成為完美的人」的願望投射在孩子身上

「我從小到大,我媽就從來沒有對我滿意過」一位很優秀的90後女孩說。他們「被看見」「被肯定」的需要一直以來得不到滿足

六對一的比例結構又使大人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來按照自己的願望「控制」和「改造」孩子,使孩子獨立發展自己天性的時間和空間被嚴重擠壓

心理學家說孩子只有通過自由「玩耍」,才能發現自我,發展自我興趣。但是這一代青年,他們的童年總是被父母帶著穿梭在各種補習班之間,不能像父輩那樣與同齡孩子自由玩耍。使他們很多人不明白「我是誰」,只知道「父母期待我成為誰」。

愛孩子,卻讓他「缺乏獨立意識」,「沒有獨立人格」,可謂是這個時代獨有的「愛的創傷」

然後是崇尚謙虛的傳統觀念,怕孩子驕傲的擔憂讓我們不好意思也不敢誇獎孩子,更多的是打壓,干涉和控制教育。

葉聖陶先生曾說過:「教育是農業而不是工業。」培養孩子需要遵循孩子的生理心理成長規律,需要足夠耐心。對於種子,愛是陽光,水和空氣。是用愛喚醒種子內部的記憶,使其長出不斷向下延伸的根,不斷向上成長的莖和葉,最後開出美麗的花,結出豐碩的果。

對於孩子,愛就是看見、接納、理解、欣賞和尊重

過度的干涉就是揠苗助長,結果秧苗不但沒有長高,反而全死了。過度的打擊就如同狂風暴雨,會讓孩子心靈受到傷害

那麼,我們家長該如何去愛我們的寶貝孩子呢?

一是遵循其成長規律,給其足夠自由空間。讓孩子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去探索自我,發現自我,從而建立起自己與外界的鏈接——那是他作為一個生命個體愛這個世界的獨特方式,是他成長的動力。

一旦家長的過分控制打壓干涉,把孩子對自己,對這個世界和人的愛消磨殆盡了,他就失去了自己往外探索,往前沖的動力和活力;他就會成為一個巨嬰,媽寶,一個你要背負一輩子的負擔。

二是正確理解愛。對愛的不同理解,會導致我們不同的行為。當我們認為:愛是擁有,霸佔,控制的時候,我們會對所愛的人有許多干涉。當我們明白愛是看見,接納,理解的時候,我們就會選擇放手。

家長要放下「我執」,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問題,才能「看見」孩子,接納孩子;有「共情」能力,才能去理解孩子;而達到欣賞與共鳴的境界,則需要彼此有共同的愛好、閱歷和見識,是更加可遇而不可求。所以也不必強求。

智慧的老祖宗教育我們,現實生活中,彼此有交集的人與人之間,只要能達到「和而不同」,做到一個「恕「字,相互尊重包容,也就能皆大歡喜,和睦相處了。

所以如果你不懂如何正確愛你的孩子,就給他足夠的寬容和自由。據說宋代大文學家蘇洵二十七歲時仍認識不了幾個字,直到哥哥中了科舉後,才開始覺悟到自己的不學無術。

從此,發奮讀書,後來與兩個兒子一同考中進士,這就是「蘇門三進士」。這過程中,他的父親對他的遊手好閒從來沒有焦慮,也沒有粗暴干涉,一直相信他有一天會自己覺醒。

我們該如何去愛?這是一個永恆的話題,也是一個時代的問題。需要遵從人性,需要與時俱進。但是有一點是不變的——愛他如他所是,而非如我所願。愛孩子,就讓我們多肯定他,多誇誇他,讓他有勇氣有能力做他自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儒學 的精彩文章:

兩難之境 應該論事還是論人?
《都挺好》:聚焦家庭教育 替蘇家子女說句話

TAG:騰訊儒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