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你看不出這劇有什麼主導的價值觀,只能看到性,連慾望都沒有

你看不出這劇有什麼主導的價值觀,只能看到性,連慾望都沒有

你看不出這劇有什麼主導的價值觀,只能看到性,連慾望都沒有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Fleabag,牛津字典上寫的意思是:邋遢的人;骯髒的動物;廉價低級旅館。

2016年,一部BBC英劇以此命名,黑色喜劇風格,每集27分鐘,爛番茄達到100%鮮,IMDb均分8.3

今年3月4日,第二季回歸,IMDb直接飆至9.4分。

這部英劇就是《倫敦生活》

你看不出這劇有什麼主導的價值觀,只能看到性,連慾望都沒有


01

「倫敦生活」這個翻譯實在是太渣了。不知道的還以為是講都市女子生活,完全看不出「Fleabag」帶有的「邋遢、隨便、廉價」意思。

這對於理解這部劇造成了阻礙,畢竟這部大喪劇,與倫敦生活實在沾不上什麼邊,倒是女主角把「邋遢、隨便、廉價」全占上了。

整個第一季,都在講女主是怎麼邋遢、隨便、廉價的。

她沒有名字,官方介紹里就叫Fleabag。

你看不出這劇有什麼主導的價值觀,只能看到性,連慾望都沒有

Fleabag不是在和別人上床,就是在找和別人上床的機會。所以本劇給人的第一個印象就是,尺度大。

你看不出這劇有什麼主導的價值觀,只能看到性,連慾望都沒有

你看不出這劇有什麼主導的價值觀,只能看到性,連慾望都沒有

她遇到的所有麻煩都跟性有關。

比如跟男友分手,是因為對著奧巴馬演講的視頻自慰;上了自己最好朋友的男友,導致令她愧疚一生的慘劇發生;甚至連關係不好的繼母,開的展覽都是性主題。

你看不出這劇有什麼主導的價值觀,只能看到性,連慾望都沒有

《倫敦生活》真是十分後現代了。

你看不出這劇有什麼主導的價值觀,只能看到性,連慾望都沒有。這部劇在講述一個,全部生活就是性,生命意義在於性的女人的故事。這不像郁達夫筆下的零餘者,也不是書寫慾望的新女性文學,而是赤裸裸的性。

性給她惹了很多麻煩,也是她解決麻煩的辦法。

她有個姐姐,那種只有姐妹關係沒有朋友關係的姐姐;有個父親,那種凌晨兩點敲門都不願意收留她的父親。

她和姐姐、父親的關係都很糟,他們不信任她。

而她彌補一切愛的缺失的方法就是性,還不是快感,是身體被別人渴望的滿足。

你看不出這劇有什麼主導的價值觀,只能看到性,連慾望都沒有

其實你也不會信任她的。作為一部很後現代的作品,本劇以打破第四面牆的方式,讓Fleabag直接和觀眾說話。

她說的基本上就是她的心理活動、對接下來發生的事的判斷等等,這種絮絮叨叨的預測和告白,和我們日常的思緒很像,很真實,造成某種喜劇效果。

你看不出這劇有什麼主導的價值觀,只能看到性,連慾望都沒有

但是,也使Fleabag這個人的形象,變得真實得虛偽、懦弱、狂妄。她跟別人說出來的話總是與真實想法不符,總是在開玩笑,從來沒有嚴肅過。

能到現實中找到虛偽成這個樣子的人,也是不容易。

你看不出這劇有什麼主導的價值觀,只能看到性,連慾望都沒有

第一季的前幾集IMDb都是7.9的水平,到了最後一集,突然蹦到了8.9分

因為Fleabag終於真實了一回。積澱了很久的情緒終於爆發,對自己和對別人的不滿都不再隱藏。

你看不出這劇有什麼主導的價值觀,只能看到性,連慾望都沒有

儘管這種發泄沒有解決什麼問題,卻讓人感覺到,就算男友、炮友、姐姐、父親、繼母都不把她當回事,但她還是對自己有那麼一點點愛和負責的。

最後跟放貸人的傾訴,也終於正視了種種問題——心中的真實想法、恐懼、愧疚。

也證實了對她來說:性是生命的全部。

雖然她也知道,這是有問題的。

你看不出這劇有什麼主導的價值觀,只能看到性,連慾望都沒有

你看不出這劇有什麼主導的價值觀,只能看到性,連慾望都沒有


02

Fleabag和[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中松子很像,後者是因為小時候父親把關愛都給了生病的妹妹,而只能靠討好的方式獲得關注,從此一生都在討好別人、寄希望於別人,最終難逃悲劇的命運。

你看不出這劇有什麼主導的價值觀,只能看到性,連慾望都沒有

和松子相似,Fleabag通過性來獲得對自己的認可。《倫敦生活》整部劇都圍繞這一點展開,在第一季結尾處讓她哭著說出了「如果有一天再也沒人想和我做愛,那我寧可死掉」這種話。

其實性只是肉體慾望的極致體現,濫交只是放縱的一種。

在Fleabag身上能看到很多都市年輕人的共性——

與父母關係疏遠,真正的朋友並不存在,卻又極度依賴於外界

不關心高深的思想覺悟,更不相信任何宗教

更重要的是,

生活中處處碰壁,在自卑與自負之間搖擺不定;

最終渾渾噩噩地生活,沉淪於多種放縱:懶惰、暴食、酗酒、網癮。

第一季確實沒什麼價值觀可言,黑色幽默的形式使Fleabag這個人物得不到客觀的評判,只是真實地面對自己和得到了貸款的結局,給人帶來一絲希望。

最後一集飆飆到8.9分,是她終於表現出對現狀不滿意了。

本劇沒有標榜著「女權主義」,但無處不在對「女權」的戲謔與表達。比如在女權講座中,主講人問道「有誰願意用5年生命換取完美的身材」時,只有Fleabag和姐姐舉了手。

你看不出這劇有什麼主導的價值觀,只能看到性,連慾望都沒有

在以往的文學、影視形象中,生活無聊,在情愛場上尋歡作樂聊以慰藉的多餘人和零餘者,都是男性。《倫敦生活》以女性為主角,即使沒有普遍性,也讓人看到了女性形象的更多可能性。

第二季能看到承接第一季的新主題,仍然離不開性,但如果說第一季是講Fleabag怎麼邋遢、廉價、隨便的,那第二季就是在探討擺脫這些的可能性。

別說你覺得這樣很酷,因為第一季已經明顯地展現出Fleabag的痛苦與矛盾了。

在第二季,Fleabag去看了心理醫生,還愛上了一個神父。

心理醫生的診斷看似古板卻切中要點,Fleabag沒有親近的家人、唯一的真心朋友死了、濫交、而且總是在通過開玩笑掩蓋真實想法。

你看不出這劇有什麼主導的價值觀,只能看到性,連慾望都沒有

你看不出這劇有什麼主導的價值觀,只能看到性,連慾望都沒有

你看不出這劇有什麼主導的價值觀,只能看到性,連慾望都沒有

愛上天主教神父這點是神來之筆,既保持了黑色幽默的一貫調性,又在宗教與世俗層面探討了性與禁慾的問題。

Fleabag因為愛上了一個神父,不再濫交,但神父就算喜歡她,也不會和她發生關係。就像信仰對神父生活的指導意義,對神父的愛也使得Fleabag開始約束自己的行為。

她也說過:「我是永遠都不會放棄性的」。

這是一個有趣的難題。

你看不出這劇有什麼主導的價值觀,只能看到性,連慾望都沒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看電影周刊 的精彩文章:

「好萊塢絕對拍不出我這樣的[瘋狂的外星人]!」
春節檔電影,這部最「合家歡」

TAG:看電影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