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中國式父母的陋習:當眾批評孩子

中國式父母的陋習:當眾批評孩子

台灣著名育兒專家洪蘭講過一個故事:她的二姐從小非常漂亮,但是因為某些原因,額頭處有一條傷疤,顯得美中不足。十多歲的時候,有一次鄰居家又在誇她二姐漂亮,洪蘭的媽媽隨手將其額頭的毛髮分開,指著那條傷疤道:「哪裡,你看,她這裡有條疤。」經過那次,洪蘭的二姐就蓄起了頭髮,再也不讓人看到那處。

其實洪蘭幾個姐妹都非常優秀,她的媽媽也是一個很通達明理的母親,不然不可能教育出這麼多優秀的女兒。但即使是這樣優秀的媽媽,依然有著中國式父母的一個陋習:當眾批評孩子。

就像洪蘭的母親當眾掀開二姐額頭的傷疤一樣,現實有太多父母習慣當眾批評孩子,讓他們低下原本驕傲的頭,讓這種陰影伴隨終生。

中國式父母的陋習:當眾批評孩子

為何中國式父母要這樣做呢?

當我還是小孩子的時候,我無暇知道,只能模糊的揣測。當我現在已經是兩個孩子的家長時,我大致能夠把握身邊那些同齡父母這樣做的原因了。

答案只有兩個字:面子。

當眾批評孩子,能夠給自己長面子。讓周圍的人看到,自己是一個謙虛、嚴格的父母,錯在孩子。不信,我把孩子的缺點掀起來給你們看……

我看見過不少當眾批評完孩子的父母,最後帶著凱旋的姿態揚長而去,嘴角猶帶得意。

然而,不知道這些父母可曾理解過,這對孩子的傷害有多大?

中國式父母的陋習:當眾批評孩子

我猜他們已經忘卻了小時候類似經歷的痛苦了,或者是用類似的行為來強化以前受過的屈辱。

心理學家指出:當孩子小時候曾經被父母不公平的對待後,長大了很可能會不斷用父母當年的教育模式來教育後代。因為這樣做,能淡化他們內心的痛苦,讓潛意識為當年父母打自己找到借口和理由。

其實每個被當眾批評過的孩子,都會刻骨銘心的。那其實已經不是批評,而是一種羞辱。批評是在私下裡進行的,羞辱是當眾進行的。

這樣的當眾羞辱有用嗎?我相信除了給父母長所謂的「面子」,對孩子沒有任何用處。

根據許多有過類似經歷的孩子所描述的,那一刻,除了緊張、羞憤和痛苦,對父母的話完全聽不進去,也不認為是自己的錯,過後還會犯錯,甚至故意犯錯。

所以,中國式父母的這種陋習,可以止住了!

中國式父母的陋習:當眾批評孩子

如果你真的愛孩子,從孩子成長的角度來考慮,當孩子犯了錯,該如何處理呢?

首先是私下裡和孩子溝通。一定要注意場合,盡量在只有自己和孩子的地方。這樣孩子能夠放鬆下來,對父母敞開心扉,達到最佳溝通效果。

其次是平等的討論和建議。問清楚事情發生的原因,父母不要用高高在上的姿態對孩子頤指氣使,而要以朋友的身邊,問孩子該如何處理和面對。然後可以跟孩子一起提出數個方案,讓自己自行選擇。

最後是堅定的執行。當孩子做出選擇,家長就要態度堅決的督促孩子去執行,爭取能夠改正錯誤,下不為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長脖子爸比 的精彩文章:

最適合孩子上幼兒園是這個時間!太早太晚都對孩子不好
孩子如果有以下幾個特徵,將來可能很難長高,家長要重視了

TAG:長脖子爸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