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他們的扇子,也有一番儒家意味……

他們的扇子,也有一番儒家意味……

原文 :《扇子的儒家意味》

作者 |韓國形質文化硏究院 趙鏞珍

圖片 |網路

特殊的文化現象

8月對於韓國人來說有著特別的意義,因為若干年前,韓國從日本帝國主義的統治下得以解放,所以8月15日這一天被命名為光復節。當時,韓國的獨立運動家們放下一切,流亡到中國,設立了以大韓民國為名的臨時政府,為了爭取獨立而奮發向上。

有意思的是在下面的照片中有一個疑問:照片中的人物是當時上海臨時政府的工作人員,從他們衣著來看不太像是在炎熱的夏天,但是有些人的手裡卻還拿著扇子。

在不熱的季節手持紙扇的上海臨時政府的獨立運動家們

記錄韓國古代風俗傳統的書中寫道,到了三伏天,國王會命令圖畫署的畫員們畫《濯足圖》和《金剛山圖》於扇面賜給大臣們。韓國的金剛山是連中國的文人墨客都知道的景色優美的名山,山美水美。在炎熱的夏季,看著風景優美的山水畫《金剛山圖》,讓人可以「臥遊」名山,這幅圖的用意可以讓一般人了解並接受。但是另外一幅《濯足圖》卻讓人難思國王的用意,為何偏偏是洗腳圖呢?這似乎有些不太合乎常理。扇子自古多風雅,扇來「金剛山風」還有些韻致,但「濯足」的畫面似乎有些難理解。

扇面上的《金剛山圖》與《濯足圖》

與中國和日本的肖像畫不同,朝鮮王朝的肖像畫在韓國美術史上具有重要的意義。其名稱也不是簡單地用「肖像」來表達,而是蘊含有傳遞圖畫主人公人品意義的「傳神畫」來說明。這種美術的表達方式使得儒學者的風貌通過「傳神」的畫風得以傳播。

這種肖像畫中的文臣大多坐在鋪有豹皮的交椅上,雖然是豹皮,但實際上並不區分是豹皮還是虎皮,都直接用虎皮來表述 (過去說豹子是小老虎)。猛獸之王的虎皮墊子對於武官來說比較符合身份,但是對於作為儒學者的文官來說似乎也不太符合身份。同樣,國王賜給文武百官有關濯足的圖畫,不太符合國王的格調。作為儒學者的文臣坐在珍貴的虎皮墊子上的樣子也不太協調。對於生活在儒家學問實踐躬行時代的人們身上所具有的文化現象,從國王和濯足圖、文臣和虎皮這些看著不太協調的組合中能否找到一些關聯?

文官肖像畫中的豹皮墊子似乎不符合身份

「濯足」和豹紋具有特別意義

「濯足」一詞來自孟子的《離婁》:「有孺子歌曰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 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在揚子江的上流有叫做滄浪的江,半年流清水,半年流濁水。所以江邊的人民在水質清潔的時候可以洗手洗臉,在水質渾濁的時候就只好洗洗腳了。有隱者還對此編寫了歌曲流傳,歌詞大意如下:「滄浪你自己如果清潔,可以濯我纓,滄浪你如果渾濁,就只能濯我足。所以如果想成為濯纓之水,就要自己清潔。」

國王也曾通讀儒家典籍,所以對於《孟子》中的這部分內容應該不會陌生。在炎熱的夏天賜給大臣們《濯足圖》,應該是對大臣們有特別的意義。「在慵懶的夏日,你們作為士大夫階層,要注意不要成為洗腳水!」聯想到《孟子》中的「濯足」就可以知道,其實它是具有高尚的目的的。「濯足」具有特別的意義,因此即便不如金剛山圖,但是也可以畫在扇面上,每當扇扇子的時候,就會讓人想起《孟子》中有關濯足的內容。

韓國的摺扇多以合竹扇為主,與日本的團扇、中國的芭蕉扇不同,合竹扇可以說是韓國摺扇的特色。在製作摺扇的時候,為了在邊側進行點綴,偶爾會用玳瑁進行裝飾。生活在熱帶的海龜在韓國沿岸並不常見,所以崇尚節儉的儒學者通過裝飾有玳瑁的摺扇來誇耀自己的財產顯得也不是很和諧。觀察肖像畫還可知,官員的腰帶上有斑紋,裝飾有犀角,與摺扇上裝飾的玳瑁類似。

在腰帶上裝飾犀角、摺扇上裝飾玳瑁是什麼原因?

摺扇扇錘上面裝飾有玳瑁,再加上腰帶上的犀角以及虎皮墊子,這些奢侈品之間又有著怎樣的關聯呢?

這些裝飾紋樣不只是好看,還有深層的意義。海龜玳瑁上的紋理與獵豹皮的紋理很相似。周易繫辭上篇有「君子豹變」,這對於崇尚君子風範的朝鮮文人來說正合適。犀帶的斑紋、獵豹的斑紋、玳瑁的斑紋,這三種斑紋有共同點,這些共同點與「濯足」都包含了儒家操守的寓意。

記錄韓國風俗的《東國歲時記》中有如下的記錄:「都俗又於南北溪澗為濯足之游。」儒學者們並不只是為了遊玩而濯足,而是因為把腳放在水中清洗的話會想到《孟子·離婁》中的「濯足」。所以在炎熱的夏季,與大臣們有著同樣儒學知識的國王也會賜給大臣們扇面圖。國王從小就學習儒學,可以說深受其影響,所以對於提倡謹慎警戒的儒家教導念念不忘,在深宮大院之中散步蓮花池,看著芙蓉亭,自然會想起「清斯濯纓、濁斯濯足」等儒家的教導。

從上往下俯視來看,芙蓉亭的樣子像個「亞」字。它的裝飾也用亞字窗。「亞」是指孔聖人之後的賢者孟子。這樣的設計是為了避開炎熱的夏季,也是對對生活時刻警戒的儒學者精神的體現。

昌德宮芙蓉亭中「亞」字形建築以及「亞」字窗

如此,臨時政府的官員們手持摺扇的原因就可以解釋清楚了。這些獨立運動家都是儒學者,從小學習儒家的教導。雖然照片中看到當時不是炎熱的夏季,但是他們還是手持摺扇。虎皮紋理、玳瑁裝飾的摺扇、濯足等的寓意都蘊含在其中,隨時在手,時刻提醒自己不要忘記儒家的根本精神,使其成為日常的行為規範。

人天性懶惰,克服這種本性而追尋理想價值的過程並不容易,因此才稱這種人為志士。為了鞭策懶惰懈怠的自己,要更加謹慎和精進,這正是儒家的教導。因為有這種想法之人的存在,讓那個時代有了獨立運動的展開,才成就了今日的韓國。

文章原載於社會科學報第1649期第8版,未經允許禁止轉載,文中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報立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社會科學報 的精彩文章:

2019年的預測與當下智庫研究熱點,都在這本報告里了……

TAG:社會科學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