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遊戲 > 看《狼與香辛料》,向赫蘿學習政治經濟學知識

看《狼與香辛料》,向赫蘿學習政治經濟學知識

看《狼與香辛料》,向赫蘿學習政治經濟學知識

商品是一個靠自己的屬性來滿足人的某種需要的物品。人所生產的雖然是使用價值,但不是商品。要成為商品,產品必須通過交換,轉到把它當做使用價值的人手裡。

一切商品對它們的佔有者而言不是使用價值,因此商品必須全面轉手,這種轉手就形成商品交換。但是沒有任何一種商品可以作為價值彼此等同的參考對象,也就是一般等價物。等價交換原則是商品流通領域的基礎。因此,人們需要一種社會公認的商品充當一般等價物。

隨著商品交換的發展,充當一般等價物的商品就轉化為了貨幣,貨幣形式也就日益轉到那些天然適於執行一般等價物的商品身上,也就是貴金屬。所以說,貨幣形式只是其他一切商品固定在一種商品上的反應,因此,貨幣也是商品。

如果要使用金銀充當價格標準,那麼就必須把一定量的金銀固定為計量單位,也就是金銀的重量,例如1磅金可以換取多少等價物,而金銀的價值變動會影響一切商品。當貨幣價值不變,商品價值提高;或者商品價值不變,貨幣價值降低時,商品價格就會提高。反之,貨幣價值不變,商品價值降低;或者商品價值不變,貨幣價值提高時,商品價格就會降低。

看《狼與香辛料》,向赫蘿學習政治經濟學知識

由於各種原因,金屬重量的貨幣名稱同它原來的重量名稱逐漸分離。這些原因例如:每個國家貨幣的名稱與本地的重量名稱不同;隨著財富的增長,不太貴重的金屬逐漸被比較貴重的金屬所排擠,失去了價值尺度的職能;幾百年來,各地君主不斷偽造貨幣,在鑄幣中摻假,這樣就造成了各國鑄幣的重量都低於實際重量,而鑄幣原來的重量實際上只剩下一個名稱。另外,在使用過程中,因磨損也會減輕鑄幣的重量,1磅的金幣,放在秤上可能就沒有1磅重。

小說中有這樣一段很有趣的細節描寫:


「羅倫斯注意到女孩嘴裡有兩顆銳利的尖牙。『你不會是被惡魔附身的妖怪吧。』羅倫斯說著,伸手摸向綁在腰間的短劍。由於貨幣價值變動太大,旅行商人會把賺來的錢換成貼身物品攜帶,銀短劍就是其中之一。銀是神的金屬,能夠打倒所有妖魔鬼怪。」

由此可見,寶劍、項鏈、手鐲、戒指這些既是商人的裝備也是旅行中的盤纏。在《狼與香辛料》的故事中也講述了一些關於貨幣投機的事情,正是因對鑄幣中的含銀量動手腳造成的貨幣價值的變動,讓奸商們有機可乘。

在大廳里向羅倫斯搭腔,名叫傑廉的年輕旅行商人,提了一個發財的機會。他說目前所發行的某種銀幣,將在不久後發行含銀量較高的新銀幣。如果這消息正確,那麼,舊銀幣的品質雖然不及新銀幣,但還是能夠擁有等同於新銀幣的價值。然而,與其他貨幣相比時,含銀量較高的新銀幣卻又勝過舊銀幣。也就是說,如果事先知道哪種貨幣會發行新銀幣,只要大量收集舊銀幣,再換成新銀幣,就可以靠賺取差額發一筆橫財。

這裡提高銀幣的含銀量,相當於這種貨幣價值提高了,但商品價值沒變,因此當以這種貨幣為一般等價物時,商品價格就變低了。所以只要在這種貨幣升值以前大量買入,等升值以後就擁有更大的購買力。

看《狼與香辛料》,向赫蘿學習政治經濟學知識

經過分析,羅倫斯推測最有可能提高含銀量的是崔尼銀幣。但是通過調查,赫蘿發現最近鑄造的崔尼銀幣的銀含量反而有細微的降低。倘若赫蘿所言屬實,那或許這就是崔尼銀幣即將降低含銀量的前兆。看來傑廉所放出的是一條假情報,而且背後一定有主謀。羅倫斯邀請米隆商行的人,一同對付傑廉所提的交易背後的陰謀。

他們發現真相是王族陷入了動彈不得的財務危機,崔尼國打算把目前在市面上流通的貨幣先熔毀,再降低含銀量,以發行更多的銀幣。梅迪歐商行正是因為看出王族如此的窘境,所以打算準備大量的崔尼銀幣與王族交涉,以此換取特權,比如採礦權、鑄幣權、關稅設定權、市場管理權、王國城市的市長任命權等,其中的某向。雖然特權並未伴隨實體的金錢,但若懂得運用,這些是可以成為搖錢樹的特權。

梅迪歐商行如果想要低調地收集崔尼銀幣,最好的方法就是利用商人們的貪財之心。企圖大撈一筆而買入銀幣的商人們為了不被他人搶走利益,一定會變得非常謹慎且三緘其口。這個計策高明之處是一旦銀幣貶值,商人們為了盡量減少虧損,都會想要趕緊拋售手中的銀幣。這麼一來,要買下銀幣就不困難,而虧損的商人們為了不讓自己的名譽掃地,也不會到處宣揚自己投資銀幣這件事。

而羅倫斯向米隆商行提出的正是搶奪這個交易的提議。也就是回收比梅迪歐商行還要多的銀幣,搶先一步與國王交涉。並且要求米隆商行分配給他因貨幣買賣所獲利益的百分之五。但是羅倫斯因這場交易差點失去了赫蘿。小說中這樣描寫羅倫斯當時的心理狀況:

拚命思考,甚至還被刺傷手臂,得到的卻只是一百二十枚銀幣?再說,如果沒有參與這筆交易,就不會與赫蘿分離了,羅倫斯這麼一想,腦海里只浮現兩個字「血虧」。

不過好在赫蘿還是回來了,而且羅倫斯也意外獲得了1000枚崔尼銀幣。但是,拿著超過一千枚的銀幣,只會增加行李體積,沒什麼好處。聽到馬賀特善意的提議,羅倫斯梢稍思考一下,他考慮馬賀特給他的銀幣數量以及自己的馬車大小,最後想到一種不錯的商品——胡椒。胡椒很輕、而且不佔空間,今後為了準備過冬,只要肉類料理增多,胡椒價格也會跟著上漲。

這就是為什麼羅倫斯不會拉著一馬車銀幣滿世界跑,實際上在三次元歷史上十字軍東征那會兒銀行的職能是被聖殿騎士團給承包了(由於重點和時間的關係,在這一期我們就不講現代銀行業鼻祖——聖殿騎士團了),所以羅倫斯還是覺得物流的行當比較穩,投機倒把送個快遞。將貨物,也就是商品運到一個城市,在那裡進行貿易之後,又購買別的商品,再運到另一個城市去賣掉,通過這樣的方法來積累資本,維持生計。

一定程度的資本積累,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前提,這種積累可以叫做原始積累。這種積累過程也總是伴隨著競爭,失敗者的資本一部分轉入勝利者手中,使勝利者能夠擴大自己的經營規模。從這一點就已經可以看出一點苗頭了,資本主義的本質是要吃人的,赫蘿可是狼啊。

除此之外,信用事業,隨同資本的積累發展而形成起來。第二話中羅倫斯有這樣的台詞:


「我在約連的某個商行買鹽的時候並沒有付錢,因為我在該商行於另一個城市的分店賣掉了幾乎同等價值的麥子。沒有收取麥子貨款的同時,我也無需支付買鹽的貨款,就是說在沒有現金往來的情況下完成了兩筆交易。」

這個過程實際上就是一個簡單的資本周轉的增值過程,只是在這個過程中沒有出現實體的貨幣,而是採取了一種類似於信用的虛擬資本在同一家商行進行交易。通過這種制度,購買麥子的人用商行的虛擬資本支付了羅倫斯,羅倫斯又用這虛擬資本購買了商行的鹽。並不是在彈幕中很多人說的以物換物。

看《狼與香辛料》,向赫蘿學習政治經濟學知識

這看起來很方便,但是商行的經營者本身就是一群貪得無厭的商人,他們可不會為了僅僅只是方便他人交易而做一些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國際共產主義事業。他們把資本大量集中在自己手中,商行成了資本的管理人(至於這種集中是怎麼做到的,估計是學了騎士團的金融模式)。商行會將一部分貨幣資本放貸出去作為生息資本,商人可以用未出售的商品作為擔保得到貸款,他只需要在償還日期之前賣掉手裡的貨物。

用未出售的商品作為擔保得到貸款越是容易,這樣的貸款就越是增加,為了獲得這樣的貸款而購買商品,再把商品投到遠方市場去的嘗試,也就越是增加。所以也就出現了大量的旅行商人。但是在三次元的歷史上,由於那個時期勞動生產力低下,以及隨著聖殿騎士團的解散,那一時期尚未出現真正意義上的資本主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