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歷代皇帝中書法造詣高者甚多,能開宗立派的卻只有一個沒有爭議

歷代皇帝中書法造詣高者甚多,能開宗立派的卻只有一個沒有爭議

你好,歡迎來到「維知書法」,我們今天聊聊歷代皇帝在書法領域能開宗立派的是誰。

如果要問,歷代帝王中,哪一個皇帝的書法最好?這個問題,恐怕很難回答,因為沒有可比性。

如果再問,歷代帝王中,哪一個皇帝在書法藝術上能開宗立派,獨創一家?這個問題就好回答的了:就是宋徽宗趙佶。

傑出的書法家,在於他能夠發現和創造美,發現和創造獨特的美。宋徽宗趙佶發現和創造了一種非常美的書體「瘦金書」。

創造「瘦金書」的趙佶,是一個成功的書法家,卻是一個不成功的皇帝。儘管趙佶是一個不成功的皇帝,但在藝術上,趙佶卻是才華出眾。趙佶的正書,世稱「瘦金書」,瘦勁而不纖,端整而不板,橫畫收筆時常帶鉤,豎下收尾時多帶點,撇出如匕首,捺筆有似切刀。字多用「外拓法」,運筆以畫家筆法入書法,如畫蘭竹,挺勁犀利而不失清秀,輕落重收。結體採用相比法,頗富韻味。

「瘦金書」是以骨氣風神取勝,一點一撇,筆筆都見功力,雍容典雅,與他的工筆花鳥畫十分協調。難怪後來趙孟頫評價說:所謂瘦金體,天骨遒美,逸趣藹然,細玩之,信不在李重光之下,誠足珍矣。」

但凡書法,總有師承。有人說,趙佶是學晉代的王羲之;有人說,他是學唐代的褚遂良;也有人說,他學宋代的黃庭堅。這些說法各不相同,又各有其道理。其實瘦金書很難說究竟是師承哪家。一般認為,瘦金書是趙佶綜合了眾家之長的基礎上,獨闢蹊徑,加以突破而自創的一種書體。

趙佶生活的北宋,書法藝術進入了高峰,當時既有盛唐的餘烈,也有兩晉的回歸。篆、隸、楷、行、草等諸種書體都已完備,書法藝術進人了一個超穩定的時期。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趙佶能突破前人而創「瘦金書」,是十分難得。我們總結分析,趙估的「瘦金書」較之前人,有以下這幾個方面的突破。

一、唐朝以來,歷代皇帝都是將「二王」的書法作為皇族家法的。趙佶也不例外,他學過二王,也寫過(蘭亭序)。儘管「瘦金書」的風神,與《蘭亭序》差得很遠,但「書貴瘦硬方通神",在「瘦硬"這一點上,「瘦金書」與王羲之的《聖教序》,雖然有相通之處,但同時在二王的基礎上有所突破,這是其一。

二、唐代是我國書法藝術的高峰時代,書法大家層出不窮,如初唐的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中唐的張旭、顏真卿、懷素晚唐的柳公權等等。這些書法大家,形成了法度森嚴的唐代書法。宋朝直承唐朝,自然受唐朝的影響很大。趙佶除了恪守「二王」,也學唐人。不過,他以自己獨有的審美觀和膽識,在接受唐人書法精髓的同時,還是將瘦硬飄動作為自己的風神。在唐人書法的基礎上又突破其森嚴的法度,這是其二。

三、在趙佶所生活的宋代,「宋四家」的影響很大。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四家中,除蔡襄比較保守外,其餘三家,早已經拋開了唐人而回歸兩晉,形成了寫意書法的格局。在這種情形下,趙佶卻另闢蹊徑,以繪畫的筆法直入書法,形成與他工筆重彩繪畫相映成趣的書法,突破了「宋四家」的籠罩,這是其三。

繼承,是每個書家都要走的必由之路。而突破,只是少數書家的幸運。之所以用幸運兩字,是因為這並不完全取決於個人的努力。中國的書法史也已經表明,書法的發展是繼承大於突破這條軸線發展的,但是,作為書法家的趙佶,他的可貴之處,正是在於他能夠在北宋當時的歷史氛圍下,以他的學養和悟性,突破前人,發現和創造了「瘦金書」。

趙佶傳世的《牡丹詩帖》,可以稱得上是他「瘦金書」的代表作。《牡丹詩帖》全帖共110字,每個字的結構、行筆都無懈可擊,字形優美,氣韻瀟洒,似沖霄之鶴影,含剛勁而婀娜;如掠水之燕翎,勢輕盈而無跡。

趙佶不僅精於楷法,也長於草書。趙信的狂草筆墨飛動,用筆遒勁。其《草書千字文》是趙佶流傳下來的一卷珍貴墨跡。這幅《草書千字文》三丈多長,全卷一氣呵成,縱橫奔放,風神瀟洒,乍徐還疾,忽往複收,皆得心應手,可以稱得上是稀世珍品。

除了書法,趙佶的繪畫、詩文修養,也都是一流的。可惜的是,趙佶並不只是書畫家,他還是一國之君。由於他沉迷書畫、花石,以及政治上的幾次決策失誤,最終國滅。也正是由於這一原因,歷史上的不少書法評論對趙佶的書法成就有政治上的偏見,這對正確地評價趙佶在藝術上的成就,自然是要大打折扣了。

如果對書法學習和欣賞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維知書法」,維知每天給您帶來書法知識和名家書法欣賞。

對於趙佶的評價,你有什麼看法,一起來說說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維知書法 的精彩文章:

鄭板橋半夜睡覺手腳不停,因妻子的一句話,而獨創「六分半書」

TAG:維知書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