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淞滬會戰,日軍一個神操作逼得蔣介石捶胸自責:我對不起國家

淞滬會戰,日軍一個神操作逼得蔣介石捶胸自責:我對不起國家

1937年11月5日,日軍登陸杭州灣北岸金山衛,迫使淞滬戰場國軍全線撤退,最終得以攻佔上海。蔣介石後來檢討錯誤:「上海開戰以後,我忠勇將士在淞滬陣地正與敵人以絕大打擊的時候,敵人以計不得逞,遂乘虛在杭州灣金山衛登陸,這是由我們對側背的疏忽,且太輕視敵軍,所以將該方面布防部隊,全部抽調到正面來,以致整個計劃,受了打擊,國家受了很大的損失,這是我統帥應負最大的責任!實在對不起國家!」

淞滬會戰,日軍一個神操作逼得蔣介石捶胸自責:我對不起國家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蔣介石坦誠「對不起國家」


忽視杭州灣北岸防務,南京統帥部責無旁貸

八一三淞滬會戰,國民政府的抗戰決心和中國軍隊的英勇抗擊,使得日軍在上海的進展非常困難。日軍參謀本部於10月20日決定以第18師團、第6師團、國崎支隊及第114師團為基幹,組建第10軍,增加到上海方面。作戰要領如下:「軍應協同海軍在杭州灣北岸登陸,並儘快向上海市西南方地區前進,與上海派遣軍共同擊滅上海周圍之敵。」

南京統帥部並非沒有考慮過日軍登陸杭州灣的可能性。1933年,陸軍大學第10期學員就曾到金山衛附近作野外戰術實施,不過當時主流的意見是杭州灣北岸河港縱橫,登陸後活動困難,因此未予應有重視。1937年春,陸軍大學第14期學員又到杭州灣北岸實地戰術演習,結果形成兩種意見,一種認為這一帶海岸平山淺水,只有澉浦、乍浦、金山衛三處小港口,可停靠小型艦船,大部隊登陸極受限制。另一種認為當今形勢迥異,日軍仗著海軍和航空優勢,很可能由此登陸,襲擊上海側背。

淞滬會戰,日軍一個神操作逼得蔣介石捶胸自責:我對不起國家

日軍繪製的杭州灣北岸登陸示意圖

淞滬會戰開打不久,蔣介石曾經得到報告,金山衛有日本水兵登陸偵察。隨後軍統方面組織勘測組,迅速完成了川沙縣、金山衛至杭州灣的摸底調查任務。在一份總結報告中,調查組較有預見性地指出:「因金山衛硬灘地帶港灣水深,日本很可能選擇此處登陸,應加派重兵防守。」

10月18日,軍委會第一部情報指出,日軍有可能登陸杭州灣,但錯誤估計登陸部隊最多一個師團,不會對上海戰局有什麼影響。22日,第三戰區副司令長官顧祝同報告軍政部長何應欽:「聞敵將有3個師團來滬增援,其先頭部隊有(26)日可抵滬。」遺憾的是,這些情報都未能引起南京方面足夠重視。


國軍換防之際,日軍登陸之時

11月4日晚,防守杭州灣北岸的第62師主力陸續調防浦東川沙,但奉命接防的第63師又遲遲不到位,陶柳師長只得留下一個營部指揮兩個連,等待友軍到來。漫長的杭州灣北岸這時幾乎形同虛設,一百多公里的海岸線上只剩下湘系軍隊第63師、第62師兩個連和部分炮兵部隊。尤其是金山衛附近,兩個連的防守力量莫說阻敵上岸,即使尋常警戒也是抓襟見肋。

淞滬會戰,日軍一個神操作逼得蔣介石捶胸自責:我對不起國家

國民政府第63師官兵

與此同時,日軍龐大的登陸部隊正在悄然接近,據《南京作戰之真相——熊本第六師團戰記》:「次日(指11月2日)清晨,來到甲板上,船已駛入大洋深處。前面是導航的驅逐艦,緊隨其後的是望不到尾的運輸船縱隊。煙囪冒出的滾滾濃煙在空中划出一道道長長的煙帶。過了一會兒向東望去,其他船隊也排成同樣的一列縱隊,與我船隊並駕齊驅。那是曾在五島列島附近集結訓練的第18及第114師團的船隊。由近兩百艘船隻組成的龐大船隊,排成兩列縱隊的場面蔚為壯觀。」

日軍登陸船隊漸漸接近中國大陸。為了不被中國軍隊發現,船隊調整了航道,繞了一個大彎向杭州灣入口處的舟山群島駛去,以便日落後通過該群島。4日午夜時分,日軍船隊在進行燈火管制、無線電靜音的狀態下駛入杭州灣內,距離金山衛、金絲娘橋、全公亭海岸線約4公里外下錨停泊。5日凌晨3時左右,打頭陣的國崎支隊率先選擇金山衛城西側開始登陸,日軍士兵奮力划動小船前進,雖然天空繁星閃爍,卻因晨霧瀰漫,只能模模糊糊望見登陸地點。

淞滬會戰,日軍一個神操作逼得蔣介石捶胸自責:我對不起國家

日軍航拍金山衛登陸

同樣,中國軍隊監視哨也看不清海上日軍的活動情況。國崎支隊發出登陸成功的信號,日艦即刻向岸上國軍陣地發炮。防守金山衛西南海月庵的第62師一個連急忙進入戰壕應戰,炮兵第2團第6連的4門山炮亦第一時間進行還擊。然而這點守備力量實在是杯水車薪,第62師步兵連很快抵擋不住,炮兵連倒是十分勇敢,在郭文河連長指揮下,使用零線子母彈,以每分鐘25發的最快速度發射,極力遲緩敵人的進攻。

谷口勝當年是日軍第6師團第13聯隊的士兵,他回憶說:「小艇以驚人的速度駛向岸邊,突然轟地一聲,一個巨大的水柱出現在眼前。水柱又連續三次出現在船的前後,頭頂上方也頻頻響起步槍的射擊聲。我們呼喊著向前衝鋒了約一百五十米,到達前方的機槍掩體,而那裡卻空無一人,地上只散落著彈殼和水壺。在機槍掩體的後方是一個小村莊,在那裡發現三具敵人的屍體。」

淞滬會戰,日軍一個神操作逼得蔣介石捶胸自責:我對不起國家

國軍使用山炮阻擊登陸日軍

日軍第18師團一部在金山衛城南側登陸,也同樣遭到國軍的英勇阻擊。炮兵第18聯隊的士兵石井宗逸後來回憶說:「凌晨5時,緊隨步兵後,我們順著繩梯,踩著戰友的頭和手向發動艇移動,敵方炮彈源源不斷飛來,大家都情不自禁地把頭縮起來。海上驅逐艦也向敵方發射艦炮炮彈,在第一場戰鬥發生時我們都有些發懵。」

隨著日軍飛機投入戰鬥,國軍的抵抗逐漸被瓦解,海月庵守軍只剩下20餘人,炮兵連傷亡過半。由此可見,日軍的諜報工作簡直無孔不入,登陸行動選在中國軍隊換防之際,有效減少了阻力和傷亡。

淞滬會戰,日軍一個神操作逼得蔣介石捶胸自責:我對不起國家

日軍佔領國軍的防禦工事


金山衛阻敵失利,湘軍旅長以身殉國

金絲娘橋鄉公所海防哨事務員朱希文等10多人發現日軍登陸,即在迷霧中開槍抵禦,直至全部犧牲。駐守白沙灣的第62師另一個連急忙奔赴東司城布陣抵抗,東司城高約7米,守軍比較沉著,待日軍進入有效射程以內,機槍、步槍齊發,給予日軍一定殺傷。

拂曉之後,守軍終因寡不敵眾,大部殉國。第63師師長陳光中得悉日軍登陸後,親率第373團第2營在金絲娘橋一帶反擊。該團第1、第3營則因電線被炸斷,與師主力部隊失去聯繫。戰至深夜,第1營兩名連長陣亡,官兵傷亡過半,第3營僅營長以下30多人衝出重圍。

淞滬會戰,日軍一個神操作逼得蔣介石捶胸自責:我對不起國家

第114師團第66聯隊第3中隊進軍略圖

第187旅少將旅長李伯蛟率部阻擊日軍第6師團,在金絲娘橋附近中彈殞命。李伯蛟1897年出生於湖南邵陽,民初投軍湖南軍閥趙恆錫部,不久入湖南陸軍第3師軍官講習所學習。20年代在湘系何鍵麾下歷任騎兵團排長、第4師連長、第19師營長等職。1934年升任第63師第187旅第374團團長,1937年升任第187旅旅長。他是杭嘉湖抗日戰場上犧牲的第一位國軍高級將領。

陳光中把師部的小汽車給衛士傳達手令,要第187旅堅守陣地,不料小汽車急馳到前線時,即被日軍俘去。天明之後,杭州灣北岸海防陣地完全被日軍優勢火力覆蓋,陳光中在乍浦匆匆收容第187旅,下令全師沿海岸土堤大道往海寧長安鎮撤退。第63師師部公文總收發胡嘯華感嘆道:「我第187旅在金山衛、金絲娘橋的守備部隊,整日浴血苦戰甚至短兵肉搏,給敵人以重大傷亡,我官兵也頗多壯烈犧牲。」

淞滬會戰,日軍一個神操作逼得蔣介石捶胸自責:我對不起國家

全面抗戰之前,國民政府在杭州灣北岸修築的防禦工事

6日上午,第63師順利抵達長安鎮,陳光中交給第373團中校團附周楨一項重要任務,尋找鐵路工人破壞滬杭鐵路沿線橋樑。此時鐵路職工都已走光,周楨焦急中找到長安鎮的電話總機,冒昧請浙江省政府主席朱家驊接電話。

省府秘書與我通話,我說陳光中師長請省政府爆破隊迅來長安鎮炸斷鐵橋,阻敵進犯。僅約一小時後,爆破隊火車趕到了,陳光中仍要我協同爆破隊約二十人從嘉興到長安鎮一段將五六座鐵橋炸斷。國家損失雖大,但延緩了日寇進犯杭州。我師在長安鎮休整幾天後開赴杭州。」

淞滬會戰,日軍一個神操作逼得蔣介石捶胸自責:我對不起國家

杭州灣北岸戰鬥示意圖,紅色為日軍,藍色為國軍

7日,日軍編組華中方面軍,司令官松井石根命令第10軍主力進至松江附近,協助上海派遣軍在蘇州河以南地區的作戰,同時準備對崑山方面的攻擊。日軍參謀本部明確規定華中方面軍的作戰區域大體是蘇州、嘉興一線以東地區,當時還無意沿滬杭鐵路進攻杭州。

1980年代中期,浙江省平湖縣政協文史委走訪調查,據目擊者張福來等老人記述:「這一仗打死的日本鬼子真是木佬佬(很多的意思),屍體多數被拖上艦艇,但有不少就地火化或土埋。」實際上日軍登陸金山衛的傷亡並不大,以打頭陣的國崎支隊第41聯隊為例,該聯隊攻佔金山衛城的代價僅是陣亡4人、負傷13人。第6師團和第18師團的傷亡可能要重一些,但總體是輕微的。

淞滬會戰,日軍一個神操作逼得蔣介石捶胸自責:我對不起國家

日軍炮兵上岸

換一個角度,日軍登陸杭州灣北岸徹底扭轉了整個淞滬戰局,從世界戰爭史、軍事史來看,也是屬於「神操作」。七十多年後的今天,我們梳理、分析國軍淞滬會戰的失敗原因,金山衛阻敵失利無論如何都是繞不過去的話題。

當然,即便金山衛海岸線屯集重兵,也勢必難以久守,一來中國空軍戰力薄弱,二來中國海軍沒有出海作戰能力,以血肉之軀自然無法抵禦日軍飛機、艦炮的狂轟濫炸。金山衛只是「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淞滬鏖戰三個月,國軍早已疲憊不堪,如果能適時後撤至吳福線、錫澄線再作持久抵抗,倒不失為上策。可惜蔣介石過於考慮政略,遲遲不願放棄上海,沒有及時調整應變,這才是最應該檢討的地方。


參考文獻

1、 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抗日戰爭正面戰場》,鳳凰出版社,2005年版。

2、 上海淞滬抗戰紀念館:《湘軍與淞滬抗戰》,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3、 全國政協文史委:《八一三淞滬抗戰》,中國文史出版社,1987年版。

4、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江蘇省政協文史委:《民國時期的陸軍大學》,1994年版。

5、 中共杭州市委黨史研究室、杭州市政協文史委:《杭州抗戰紀實》,1995年版。

6、湖南省政府參事室、湖南省文史研究館:《文史資料選編第三輯》,1985年版。

7、黃自進、潘光哲編:《蔣中正總統五記——困勉記》,台北「國史館」,2011年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