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精品鑒賞:良渚神魚擺件

精品鑒賞:良渚神魚擺件

良渚文化代表遺址為良渚遺址,距今5300-4500年左右。良渚文化分布的中心地區在錢塘江流域和太湖流域,而遺址分布最密集的地區則在錢塘江流域的東北部、東部。該文化遺址最大特色是所出土的玉器。挖掘自墓葬中的玉器包含有璧、琮、冠形器、玉鐲、柱形玉器等諸多器型。此外,良渚陶器也相當細緻。

良渚文化遺址中心位於杭州市區西北部瓶窯鎮,核心部位於古城「反山、莫角山、匯觀山,11條水壩」均在瓶窯境內。1936年發現的良渚遺址,實際上是餘杭縣的良渚、瓶窯、安溪三鎮之間許多遺址的總稱。虞朝子民聚居的地方。年代為公元前3300年至公元前2000年,是長江下游良渚文化的代表性遺址,1959年依照考古慣例按發現地點良渚命名,是為良渚文化。遺址總面積約34平方公里。2012年良渚遺址被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2018年1月26日,「良渚古城遺址」正式申報世界文化遺產。

玉魚是在裝飾玉器中出現最早,使用時間最長的一種器型。 在6000年前仰韶文化的彩陶上就發現用魚作的紋飾,紅山文化和良潔文化中出現了用玉琢制的魚紋。這些文化現象表明,魚是最早與人類生活發生密切關係的少數動物之一。伴隨著中國傳統崇玉文化的發展,玉魚作為裝飾品之一,一直是古人喜歡的佩戴之物。大量出現在商周時期的玉魚,都有鑽孔,人們隨身佩掛。唐宋時期把玉魚看成福瑞物,佩戴魚佩魚墜成了流行飾物。玉魚佩飾大量流行是在元明清時期,因「魚」、「裕」、「余」諧音,人們把魚作為一種吉祥的寓意物,以玉魚佩件喻為富足有餘、年年有餘,表達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古代人們的這種崇玉心理和習俗,同時也推動著玉魚雕琢技巧的日益精湛.逐步形成了玉色浩型由小到大、紋飾由簡到繁、雕作由粗到精、藝術風格由注重寫真到講究意境的發展軌跡。

此件玉魚長:30.5cm、高:12.5cm、重量:2250g,局部黃土沁,器身有沁脈和沁溝,刻有銘文,寫意傳神。兩面以減地法陰線琢刻魚嘴和魚尾,正面減地淺浮雕獸面紋,魚尾部的陰刻線凌厲勁銳,陡闊勁挺,毫無滯礙,如鐵犁入地,遊刃有餘,微觀狀態,可見明顯跳刀痕,其工藝之精湛。良渚玉器動物類的圓雕器物不多,已經出土的只有鳥蟬魚龜鱉等少數幾種,其中魚龜鱉水生動物寫實雕件和良渚先民傍水而居,漁獵耕作的生活習俗息息相關。此魚佩玉質精良,神形畢肖。良渚玉魚平唇,單圈大眼,當屬良禇之中經典作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深圳永樂文化 的精彩文章:

精品賞析:唐代瑞獸葡萄鏡
精品鑒賞:咸豐重寶一組

TAG:深圳永樂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