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證券時報社長兼總編輯何偉:建設一個有活力、有韌性的資本市場,機構投資者應發揮重要作用

證券時報社長兼總編輯何偉:建設一個有活力、有韌性的資本市場,機構投資者應發揮重要作用

3月21日,由中國基金報主辦,證券時報、香山財富論壇聯合主辦的「第六屆中國機構投資者峰會暨財富管理國際論壇」在北京成功舉辦。證券時報社長兼總編輯何偉出席峰會並作了主題致辭。

何偉社長在致辭中高度評價了機構投資者在我國資本市場中的重大作用,認為機構投資者是我國資本市場的重要參與者,也是推動資本市場長期健康發展的基石。同時,期待與各類資管機構進一步加強合作,密切聯繫,相互支持,共同成長,為中國資本市場的長期、健康、繁榮發展貢獻力量。

攝影:宋春雨

以下是何偉社長致辭文字實錄:

尊敬的諸位來賓,女士們,先生們:

大家上午好!

十分高興和大家共同參與第六屆中國機構投資者峰會暨財富管理國際論壇。在此,我謹代表主辦方,向參加此次峰會論壇的各位嘉賓致以熱烈的歡迎!

三月中旬的北京,乍暖還寒。雖然寒風依然料峭,但是我們已經開始感受到了初春暖陽的和煦和溫暖。正如此時的中國資本市場,在經歷了2018年嚴冬般的考驗之後,迎來了進一步健康、規範發展的又一個春天。主要指數走出了低谷,成交開始活躍,市場融資功能、配置功能、價值發現功能得到了有效恢復。

在座的各位都是資管行業的領軍人物、專家學者,對於資管行業的發展一定會有更具前瞻性的判斷。在這裡,我想作為專業媒體人,就金融市場的政策環境並結合資管行業的發展談一點看法,算是拋磚引玉,期望能夠引發更多的真知灼見,碰撞出更多的思想火花。

最近短短的幾個月,三次重要會議關於金融市場、資本市場政策的闡述,值得我們高度關注和重視:去年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資本市場在金融運行中具有牽一髮而動全身的作用,要通過深化改革,打造一個規範、透明、開放、有活力、有韌性的資本市場。

今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體學習時強調,金融是國家的核心競爭力,金融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金融制度是經濟社會發展中重要的基礎性制度。

本月初,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改革完善資本市場基礎制度,促進多層次資本市場健康穩定發展,提高直接融資特別是股權融資比重」。

在如此短的時間內,最高層對於金融市場,尤其是資本市場的發展頻頻發聲,這是前所未有的;中央對於金融市場,尤其是資本市場的重要地位和重要作用的高度評價和高度重視,這是前所未有的;黨和國家對於金融市場、資本市場未來發展的戰略部署,既宏觀又微觀,既突出重點又兼顧全面,既強調發展又重視風險,這也是前所未有的。

從具體工作部署來看,科創板的推出、註冊制的實施,正是深化資本市場改革,推動資本市場為實體經濟服務的破局之手和關鍵一招。科創板和註冊制的順利落地,對於促進中國經濟的轉型升級,實現經濟的高質量、可持續發展,提高直接融資尤其是股權融資比重,有效防控金融市場風險,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認真學習中央的精神,仔細梳理政策的脈絡,我們可以發現,其中的內容極為豐富,信息量巨大:首先,發展才是硬道理。金融作為國家的核心競爭力,其地位和作用被高度肯定,而資本市場在金融運行中又具有牽一髮而動全身的作用。中央明確指出,金融活、經濟活;金融穩、經濟穩;經濟興、金融興;經濟強,金融強。這是未來中國資本市場發展最重要的基調,也是最重要的基本面。

機構投資者是我國資本市場的重要參與者,也是推動資本市場長期健康發展的基石。近年來,有關部門一直將加強資本市場機構投資者建設,提高機構投資者規模佔比,作為改善證券市場投資者結構,推動上市公司完善法人治理的重要抓手。

機構投資者隊伍是金融市場的中堅力量,未來應該而且必須發揮中流砥柱作用。截至2018年底,基金管理公司及其子公司、證券公司、期貨公司、私募基金管理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總規模約50.36萬億元;其中131家公募基金管理人合計管理基金資產凈值13萬億元,比2017年底增加1.39萬億,增幅達12%;私募基金管理規模也超過了12.7萬億,同比增長約15%。

儘管從縱向來看,我們機構投資者隊伍已經有了很大的發展,有了長足的進步,但與發達證券市場相比,在機構投資者所佔市場交易比重、吸納的居民財富管理需求、金融服務能力和創新能力等方面,還有很大的差距,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其次,在中央談到資本市場發展具體問題上,廣受關注,也是最重要的一句話就是,要建設一個規範、透明、開放、有活力、有韌性的資本市場。「有活力、有韌性的資本市場」,這是全新的提法,而且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政治局集體學習活動上兩次都重點提到,其重要性可見一斑。如何理解?見仁見智。

我們理解,一個有活力、有韌性的資本市場,應該與國家經濟發展的規模、質量和特點相適應,體現國家金融發展的核心競爭力,平衡好穩增長和防風險的關係,符合「穩中求進」的總基調;應該很好地為實體經濟服務,有效率地、持久地發揮好資本市場的融資功能、資源配置功能,很好地完成提高直接融資,特別是股權融資比重的任務,助力中國經濟結構的轉型和升級;應該有效地發揮好資本市場的價值發現功能,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需要,讓真正的價值投資者能夠長期、穩定地分享中國經濟發展的豐碩成果。

建設一個有活力、有韌性的資本市場,機構投資者重任在肩,責無旁貸。對照中央精神的要求,資產管理行業如何在經營理念、創新能力、服務水平等方面適應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要求,推動行業自身的高質量發展?如何在資管新規進一步落地的背景下,不斷打造核心競爭力,迎接行業格局的新一輪變化?在促進上市公司治理、夯實證券市場基石方面,機構投資者如何更有效地發揮作用?在引領市場價值投資理念、平滑市場非理性大幅波動方面,機構投資者如何發揮中流砥柱的作用?

對於有些問題,通過今天的討論我們能形成共識,而有些問題,可能還有待我們在未來的實踐中去求解。

作為本次論壇活動的主辦者,同時也是中國資本市場的主流媒體,《證券時報》與《中國基金報》長期關注中國資產管理行業的發展與變革,創新傳播模式,加強市場服務,充分發揮專業媒體的重要作用,努力搭建起中小投資者、機構投資者、上市公司和監管者之間的信息溝通橋樑和服務平台。

自證券時報和中國基金報創刊以來,我們就始終與中國資本市場同呼吸,共命運,風雨同舟,榮辱與共。證券時報和中國基金報的發展,離不開中國證券市場的健康發展,也離不開市場監管者、上市公司和廣大投資者的關心與支持,其中就包括廣大機構投資者朋友們的關心與支持。

證券時報如今已經發展成為一個以新媒體為主導的傳媒集團,下轄中國基金報、國際金融報、期貨日報、新財富和全景網,尤其是經過近幾年努力組建了新媒體傳播矩陣,新媒體終端達到57個,是業內影響力最大的新媒體傳媒集團之一。下一步,我們將依託資本市場,充分發揮我們傳媒的守望者角色,為中國的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作出新的貢獻。

如今,作為人民日報旗下的社屬媒體,證券時報和中國基金報將進一步發揮好主流媒體作用,做大做強主流輿論;我們將繼續推動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大力發展新媒體事業,以多層次、多渠道的媒體矩陣更好地對接多層次資本市場的傳播需求;我們將不斷推出更多、更好的系列產品與服務,打造資本市場全產業價值鏈和企業全周期服務鏈。

今年是中國資本市場發展的大年,大事多、喜事多,是大有作為的一年。過去,我們攜手同行,櫛風沐雨,共同參與和見證了中國資本市場的不斷發展壯大,並實現了各自事業的健康發展;今後,我期待著我們大家進一步加強合作,密切聯繫,相互支持,共同成長,並為中國資本市場的長期、健康、繁榮發展貢獻我們的力量。

最後,衷心祝願本次論壇活動取得圓滿成功!

謝謝大家。

(中國基金報記者 李樹超整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證券時報網 的精彩文章:

延長2天!中美經貿高級別磋商繼續,這一關鍵表述有了變化,在五方面取得積極進展,中美元首將再次會晤

TAG:證券時報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