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減負」不是要弱化學校教育,為什麼還有上不完的培訓班?

「減負」不是要弱化學校教育,為什麼還有上不完的培訓班?

減負之戰佚名

「有的孩子,還沒上小學,就拿了一摞證書。」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說,「在一些課外培訓班的包裝下,家長們覺得『多考一個就多些優勢』。」

「減負」不是要弱化學校教育,為什麼還有上不完的培訓班?

北京市石景山區一位小學校長說,「這個文件來得太及時了。」一些培訓機構進行奧數輔導和競賽,一些學校「認競賽成績」,通過競賽進行「點招」,「一些初中從小學五年級就認準了『好苗子』。《公告》開宗明義地指出,『面向基礎教育領域開展的競賽掛牌命名表彰等活動的結果只能視為榮譽,不能作為中小學招生入學依據』。正是看準了這種現象的存在,直擊痛點,給學生和家長減負。」

北京市海淀區初二學生李銘銘沒有上課外培訓班,但他媽媽說,他的擔子依然不輕,孩子負擔重的主要原因是「超標」。「課外班是一個重要的超標因素,其特點是超前學,如把小學六年級的內容放在五年級課外學,把初中內容放到小學教。課內也存在超標現象,家庭作業、測驗、考試的難度大,超出課堂教學水平。『教的不考,考的不教』。」正因如此,課外班在一些家長眼中變得有意義。

如今文件的出台,讓家長們看到改變的希望。

不光是學生和家長,學校也有「負擔」需要減。一位小學校長表示,小升初免試就近入學的政策實施後,一些中學在學生入學後對他們進行學業水平測試,從而大概分辨那些小學的教學水平如何,這些成績同時會傳導給家長,「對小學來說,是一種壓力」。

而如何保持教學水平,其中的度如何把握,十分考驗智慧。人大附中校長翟小寧坦言,這份文件的頒布,平息了一些地方存在著的浮躁之氣,讓學校能潛心辦學、安心育人。「一些『山寨社團』『離岸社團』組織各種競賽,熱衷各類掛牌,表面上熱熱鬧鬧,實際上於學無補,干擾了正常教學秩序,也違背育人規律,最終受害的是青年學子,受損的是中國教育。」

如何跳出「減負」怪圈?今年兩會,教育部長在記者會表示將從學校、校外、考試評價、考試教學、家長和社會聯動解決。

整頓校外培訓機構是「減負」的抓手減輕中小學生過重的課外負擔,是當前「減負」的重心,也是破解「校內減負校外增負」亂象的關鍵。禁止超前、超綱等違反教育規律和學生成長規律的行為,尤其是斬斷在職教師與校外培訓機構的利益鏈,禁止課上不講課下講、課上少講課後講、將學生推向校外培訓機構的行為。

「減負」不是要弱化學校教育「減負」不是弱化學校教育,恰恰相反,必須提升學校教育質量。真正的負擔是那些機械、生硬、簡單、重複的訓練,既枯燥又乏味,純粹為了獲得分數而進行的學習。所以,必須通過改進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合理設計學生作業內容與時間,讓孩子們可以按照自己的興趣來學習。解放教師,是解放學生的前提。為教師減負,首先要減少大量非教學任務,其次是要提高學校及其教育主管部門的管理能力和水平,再次要扭轉教育政績觀。

給孩子更多的「出路」為孩子們提供多元的階層上升通道,引導家長和孩子選擇高考之外的路,才是治本之道。國家教育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楊銀付表示,「營造良好教育生態是一個系統工程。例如要在全社會大力宣傳普及『適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促進孩子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等教育理念。」德國的經驗已足夠說明,提前分流有利於降低高考競爭壓力,讓學生根據興趣選擇人生方向。當然,中學階段的分流能否成功取決於社會能否為每個孩子提供多元的上升通道,讓不同的職業都足夠體面有尊嚴。

(陳永強薦自《文摘周刊》)

責編:天翼

作者:佚名
      來源:《今日文摘》2018年第09期

作者寫於2019-03-12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識百科 的精彩文章:

垃圾電話泛濫會削弱你應答來電的意願嗎?
無罪判決:10億次播放的美國網紅法官卡普里奧

TAG:知識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