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世界各國的鋼盔大比拼:中國的第一款 直到80年代才造出來

世界各國的鋼盔大比拼:中國的第一款 直到80年代才造出來

利刃/阿倫

在一戰爆發之前,從來沒有過防護型鋼盔這個概念。而當時的戰術也決定了槍彈依舊是戰爭的主力,裝備有頭盔的國家只有普魯士(德國和奧匈)軍隊,他們使用的是尖頂的小頭盔,英文名為Prussian Pickelhaube。這種頭盔主要是禮儀使用,在1842年由普魯士皇帝腓特烈四世推廣使用。而這種頭盔早期的時候使用的還是皮革製造而非鋼鐵。只有少部分的鋼鐵尖頂盔在開戰後才被製造出來,在此後被德軍的Stahlhelm取代。

世界各國的鋼盔大比拼:中國的第一款 直到80年代才造出來

世界各國的鋼盔大比拼:中國的第一款 直到80年代才造出來


一戰:頭盔早期摸索的時代

法蘭西雄獅:亞德里安頭盔

現代意義上的第一種具有防護能力的鋼盔是由一戰法軍發明使用的亞德里安鋼盔。這種鋼盔是第一種為防護而設計的鋼盔,從外形上這種頭盔與現在常見的工地安全帽有點像,帽檐前沿較長,兩邊無護耳,頂部有加強筋以防止衝擊變形無法使用,帽徽根據兵種和軍種不同而劃分為步兵騎兵型(手榴彈標誌)、偵查兵型(號角標誌)、炮兵型(交叉火炮標誌)。材料採用的是低碳鋼,延展性較好,適合快速衝壓大規模生產(當時衝壓技術遠沒有現在發達)。能夠防止破片卻無法防彈,總重約為765克。

世界各國的鋼盔大比拼:中國的第一款 直到80年代才造出來

世界各國的鋼盔大比拼:中國的第一款 直到80年代才造出來

這種鋼盔出現於1915年,由亞德里安將軍提倡並設計製造,在一戰期間能夠有效的保護士兵免受炮彈碎片的殺傷,保守估計在一戰期間保護了數百萬士兵的生命。值得注意的是,一戰時期除了法軍士兵,包括非洲軍團和美國遠征軍使用的都是亞德里安頭盔。另外,在一戰中臨陣倒戈的義大利軍隊在一戰時期也採用的是亞德里安頭盔。這種鋼盔在一戰後仍廣泛使用,並出口到各個國家。在民國時期,滇軍使用的就是亞德里安頭盔,這一點在《我的團長我的團》裡面有著描寫,滇軍士兵董刀戴著的就是亞德里安盔。

世界各國的鋼盔大比拼:中國的第一款 直到80年代才造出來

世界各國的鋼盔大比拼:中國的第一款 直到80年代才造出來


大英帝國的創意:布洛迪鋼盔

在亞德里安盔之後,英國人按照自己的要求設計了布洛迪鋼盔。布洛迪鋼盔最早於1915年設計,英軍代號MK1型鋼盔,美國的仿製版本為M1917型鋼盔。這種頭盔非常有特點,採用的是長檐圓帽設計,沒錯,我們常見的奔尼帽、漁夫帽和草帽就是這種設計。因為這種頭盔長得像飛碟,因此一般外號為飛碟盔或者草帽盔(tommy)。這種頭盔材料依舊使用的是低碳鋼,後期型為了增加防禦效果使用了錳鋼,

世界各國的鋼盔大比拼:中國的第一款 直到80年代才造出來

世界各國的鋼盔大比拼:中國的第一款 直到80年代才造出來

這種頭盔從一戰用到二戰,型號從MK1到MK2。在一戰時期主要提供給英國及英聯邦的軍隊,美軍仿製型的M1917鋼盔也在戰爭末期投入使用,並一直使用到二戰前期。這種鋼盔在二戰時期廣泛的配屬到英聯邦尤其是英屬印度軍隊,並通過滇緬公路輸送給中國軍隊使用。著名的中國遠征軍早期英械部隊使用的就是改進型的MK2鋼盔。

世界各國的鋼盔大比拼:中國的第一款 直到80年代才造出來

世界各國的鋼盔大比拼:中國的第一款 直到80年代才造出來


精準的德國工藝:Stahlhelm頭盔

一戰中期,德國人也發現了自己的尖頂盔除了是非常顯眼的靶子外一無是處,於是將尖頂盔大量裁撤下來,換裝了新型的Stahlhelm頭盔。這種頭盔最早於1916年投入使用,相比法國的亞德里安盔和英國人的布洛迪頭盔,這種Stahlhelm頭盔設計更加合理且完善。這種頭盔帶有小帽檐,兩邊有小護耳,前段高開口可以保證不影響士兵的視野,後段稍微延長可以保護士兵的後腦勺,而且無論是前緣還是後緣都採用外飄式,提高防護面積的同時也保證不會影響士兵的觀察和舒適度。

世界各國的鋼盔大比拼:中國的第一款 直到80年代才造出來

內部懸掛採用軟質皮革和結實的軟繩連接,保證頭盔外殼不與頭部直接接觸,發生小規模形變時不容易二次受傷(同期其他頭盔仍然有部分硬性連接)。這款頭盔材料上最大的特點就是採用了強度更高的硅鎳複合高碳鋼,並採用了淬火處理,在頭盔的防護性能上有著較大的提升。然而代價就是這種頭盔需要進行熱鍛工藝加工並進行二次熱處理,成本和製造費時更高(同期其他頭盔均採用衝壓)。

世界各國的鋼盔大比拼:中國的第一款 直到80年代才造出來

一戰時期的Stahlhelm頭盔主要服役於德國、奧匈帝國以及僕從國軍隊。後來奧斯曼土耳其帝國軍隊也通過仿製Stahlhelm頭盔設計出自己的突擊隊頭盔,然而時間已經到了一戰結束的1918年,對戰爭的影響並不大。

世界各國的鋼盔大比拼:中國的第一款 直到80年代才造出來


二戰:頭盔全面發展的時代

德意志工藝的延續:M1935頭盔

除了之前提到的亞德里安頭盔和布洛迪鋼盔以外,二戰時期德軍使用的依舊是Stahlhelm頭盔的改進型,時至今日大多數現代頭盔均有該頭盔的影子。二戰時期德軍著名的M1935(即軍迷常說的M35/42盔)採用的就是這種頭盔設計,相較早期的Stahlhelm頭盔,這種頭盔外形上將全護耳變成了半護耳,並在頭盔的邊緣進行了迴轉包邊處理。頭盔上預製了透氣孔,保證具有一定的透氣性。同時通過改進頭盔的內部懸掛以保證頭盔在受到強衝擊的時候能夠有效的提高緩衝程度,並在材料上更換了更加結實且耐用的鉬鋼。唯一的缺點就是沒能解決鉬鋼的衝壓技術,因此仍舊採用熱鍛+熱處理的加工方式(這裡存在爭議,歡迎大神補充講解),這個問題一直到1940年才得以解決,並生產出簡化版的衝壓M40/42型頭盔.

世界各國的鋼盔大比拼:中國的第一款 直到80年代才造出來

世界各國的鋼盔大比拼:中國的第一款 直到80年代才造出來

這種頭盔在二戰期間廣為流傳,並大量裝備各個國家的軍隊。其中最有名的當屬中國國民黨軍隊的三個德械師和教導團等精銳部隊,這些部隊大多裝備M1935式鋼盔,帽徽採用的是青天白日旗。而在抗戰時期,中國國內的部分廠商根據M35型頭盔進行了相關的仿製工作(產量不高且信息不全,但是是有仿製的),因此中國軍隊無論是那個軍隊都裝備了一定數量的德軍頭盔。這一點在電影《我的團長我的團》中有著非常直接的體現,龍文章頭上一直戴著一頂M35鋼盔。

世界各國的鋼盔大比拼:中國的第一款 直到80年代才造出來

世界各國的鋼盔大比拼:中國的第一款 直到80年代才造出來

世界各國的鋼盔大比拼:中國的第一款 直到80年代才造出來

而值得一提的是M35頭盔原本設計時主要是給歐洲士兵使用,所以頭圍設計較為小。而東方尤其中國人普遍國字臉、頭圍大,在穿戴的時候難免有些難受。且在發生形變或者碎石敲擊時會對頭部造成二次傳導傷害。筆者在體驗M35鋼盔(中國現代軍迷廠商復刻)的時候被同學拿彈匣砸了一下,整個耳朵嗡嗡作響。後來國軍仿製的部分頭盔據說根據中國人頭型進行了改進,但是只存在於軍迷論壇,並沒有相關的證據能夠證明。

世界各國的鋼盔大比拼:中國的第一款 直到80年代才造出來

世界各國的鋼盔大比拼:中國的第一款 直到80年代才造出來


日本的奇思妙想:90/98式鋼盔

日本在一戰時期並沒有發展自己的鋼盔,畢竟這貨在一戰時期除了欺負欺負在山東的遠離家鄉數萬公里的德國人外啥事都沒幹。但是派到協約國的觀察員們卻不是傻子,在一戰之後,日軍發展了自己的鋼盔。90式鋼盔就是日本第一種制式鋼盔。

世界各國的鋼盔大比拼:中國的第一款 直到80年代才造出來

90式鋼盔採用較為特殊的非繩纜式直接接觸軟式懸掛,在頭盔與皮質懸掛中間加入了麻布內襯,提高了綜合可靠性。外形上90式鋼盔採用了簡單粗暴的深底式,鋼盔外緣外飄,整體形狀曲面明顯,有著良好的被彈曲面。材料採用1mm的高碳鋼,雖然易於生產,但是由於高碳鋼過於堅硬延展性較差,因此防彈能力反而不強。這種鋼盔在裝備部隊之初就進行了充分的設計,每個鋼盔配有一個防止太陽直曬過熱的布制盔罩和一個用於放置偽裝物的偽裝網。而士兵在佩戴鋼盔的時候一般會將日常佩戴的帶有"屁簾"的戰鬥帽反戴,然後再扣上鋼盔。

90式鋼盔於1930年(皇紀2590年)正式裝備,但是在隨後的測試之中防彈能力實在差強人意,很快就進行了新式鋼盔的設計製造工作(但此時依舊大規模生產並裝備90式鋼盔)。新式鋼盔於1938年定型,被命名為98式鋼盔。

世界各國的鋼盔大比拼:中國的第一款 直到80年代才造出來

世界各國的鋼盔大比拼:中國的第一款 直到80年代才造出來

相比90式,98式鋼盔在材料上採用了延展性更好的鎳合金鋼,並將厚度從1mm提高到2mm。內襯使用纖維織物代替麻布,提高緩衝能力。並在頭盔的基礎上再加了一層前鐵,可以有效的提高鋼盔的防彈能力。據實驗統計,90式鋼盔在1000米的距離上就會被SMLE李恩菲爾德步槍擊穿,而加裝了前鐵的98式鋼盔可以保證在300米外不會被SMLE步槍擊穿。

世界各國的鋼盔大比拼:中國的第一款 直到80年代才造出來

世界各國的鋼盔大比拼:中國的第一款 直到80年代才造出來

然而98式鋼盔無論是在材料還是工藝和製作費時方面都大幅度提高,成本也大幅度的提高了,因此即使性能好,98式鋼盔生產數量和服役佔比依舊不如90式頭盔。

世界各國的鋼盔大比拼:中國的第一款 直到80年代才造出來


美利堅的老兵:M1雙層鋼盔

M1鋼盔是美國在二戰前期設計並生產,在二戰期間裝備並一直使用到海灣戰爭的一款經久不衰的頭盔。堪稱世界最成功的頭盔之一。

世界各國的鋼盔大比拼:中國的第一款 直到80年代才造出來

M1鋼盔採用了非常新穎的雙層頭盔設計,分為內盔和外盔。其中,內盔由霍利公司生產的塑料製成,由殼體、懸掛、封帶三部分組成。其中,殼體採用的是霍利公司生產的塑料,外形上與M1鋼盔的外殼造型相同,可以進行嵌套配合。懸掛系統非常講究,擁有可以調節的頂部懸掛以適合所有人的不同腦袋高度,側面懸掛也可以調節,前後還配有防止磕碰和防汗的前帶,後部則有一個可以保證後頸不被磕碰磨損的頸帶。封帶有兩條,一條是可以調整的勾住士兵下巴的固定帶,另一條是用於固定內外盔連接的頭盔連接封帶。

世界各國的鋼盔大比拼:中國的第一款 直到80年代才造出來

外盔採用的是3mm的錳鋼,外形較為圓潤,有回卷形的包邊,且包邊處理較為合適,不僅可以固定主封帶,還可以通過兩個頭盔和包邊安裝各種布制盔罩和網狀的偽裝網。外盔由於只是一個大鐵殼子,沒有過多的連接裝置,所以整體的力學性能非常可靠。3mm的錳鋼也使得該頭盔除了能夠有效的防止破片傷害外還能夠有效的提高直接抗打擊能力。在實驗中,該頭盔可以有效抵禦300米外的毛瑟98k步槍直擊,並有許多戰場上被直接命中卻未造成傷害的情況發生(當然,這個主要還是看命)。

世界各國的鋼盔大比拼:中國的第一款 直到80年代才造出來

值得一提的是這款鋼盔除了用來保命外,經常用來燒水、煮湯、當行軍鍋使用。雖然美國軍方三令五申不能這麼做,會破壞該鋼盔的防護性能,但是大兵們沒幾個聽的。而外盔所使用的OD7橄欖綠色也是美軍最經典的顏色,從M1鋼盔開始,美國幾乎以後的所有武器標準出廠色都是OD7橄欖綠色。

世界各國的鋼盔大比拼:中國的第一款 直到80年代才造出來

內外盔另一個特點就是在白刃戰的過程當中不會被扼殺。由於內外盔中間是有一定的縫隙,且在外力的作用下非常容易脫落,因此採用封帶扼殺士兵的方式是無法奈何戴M1頭盔的士兵的。相比之下M35鋼盔的封帶非常的緊實,白刃戰的時候只需要從後面拽住頭盔就能把人勒死。

世界各國的鋼盔大比拼:中國的第一款 直到80年代才造出來

這款鋼盔太過於經典了,設計也非常的到位,因此從二戰開始到90年代早期,美國軍隊的通用頭盔都使用的這款頭盔。從太平洋戰場到歐陸戰場,從半島戰場到越南戰場,美國軍隊一直都在使用這款頭盔。而除了美國,包括中國、日本、韓國等諸多國家都曾經使用國這款鋼盔。

世界各國的鋼盔大比拼:中國的第一款 直到80年代才造出來

蘇維埃的紅星:SSH-36/40頭盔

蘇聯在早期裝備的是法國人生產的亞德里安頭盔,在蘇聯的一五計劃工業發展之後,紅軍裝備的頭盔設計便提上了日程。

世界各國的鋼盔大比拼:中國的第一款 直到80年代才造出來

蘇聯人最先盯上的是當時義大利裝備的M33型頭盔並參考了M35頭盔設計出了SSH36型頭盔。這種頭盔外形上較為圓潤,有較為明顯的護耳,前後緣上揚,左右護耳外緣外飄(可以想像一下河童頭上的荷葉那樣)。內襯採用皮質內襯,而這種內襯實在是太不靠譜,因此經常被士兵詬病。由於外形較為特殊且產量並不高,現在民間收藏品較多。

世界各國的鋼盔大比拼:中國的第一款 直到80年代才造出來

值得一提的是SSH36型頭盔是比較人性化的頭盔,因為蘇軍士兵的人種非常繁雜,有俄羅斯人、哥薩克人、塔吉克人和中亞人以及蒙古人,頭型和頭盔均有不同,因此SSH36頭盔有四種尺寸,即小、中、大、特大號。

世界各國的鋼盔大比拼:中國的第一款 直到80年代才造出來

蘇聯人在衛國戰爭前期根據SSH36型的設計和使用經驗,設計了SSH-40型頭盔,這也是我們在電視中最經常看到的頭盔。SSH40頭盔的最大特點就是將非常誇張且明顯的外飄外緣全部收回,整個頭盔外形更像是原版的M33,但頭盔更大,且採用了可調節的更方面的6鉚釘內襯。這種頭盔的生產工藝相比SSH36大幅度簡化,在蘇聯的戰爭機器開動起來之後,幾乎所有士兵哪怕即使沒有襪子和裹腳布也能發到一頂SSH40鋼盔。


冷戰:現代化的曙光

鋼盔中的最強王者:東德M56鋼盔

東德的M56鋼盔可以說是世界鋼盔歷史的一朵奇葩。從外形上,這種頭盔有著非常奇特的美學設計,與M35的德意志嚴謹和M1的圓滑不同,這種鋼盔更像是"越南人的斗笠"。整個頭盔就像是一頂蘑菇頭或者是中國傳統食品窩窩頭,非常的有特點(丑)。

世界各國的鋼盔大比拼:中國的第一款 直到80年代才造出來

這款鋼盔之所以被稱為鋼盔中的最強王者,是因為這款鋼盔擁有當今世界上所有主流士兵裝備的鋼盔中最強的防護能力(俄羅斯的那些鈦合金的頭盔都是給特種部隊的,因此不算)。防護能力有多強呢?在進行實彈測試的時候,15米外的9mm帕拉貝魯姆手槍彈和7.62mm的托卡列夫手槍彈無法擊穿,甚至連裂縫都沒有。

世界各國的鋼盔大比拼:中國的第一款 直到80年代才造出來

而在遠程步槍測試的時候,使用AK-47步槍在150米外對該鋼盔的有效擊穿率僅為35%,有效破壞率僅為50%。而使用M1944莫辛納甘卡賓槍射擊的時候,300米有效擊穿率為20%不到。可以說是相當的"德意志優秀工藝"了。

世界各國的鋼盔大比拼:中國的第一款 直到80年代才造出來

鋼盔的外殼採用的是"新型合金鋼"(真的沒找到資料),外緣採用的是折式半凸外緣而非常見的卷邊式。這一點與蘇軍的SSH40有點像,但是M56採用的是整體外凸,不僅外形沒有破壞,而且因為本身就很厚,看起來並不突兀。

世界各國的鋼盔大比拼:中國的第一款 直到80年代才造出來

雖然外形比較丑,但是M56鋼盔的懸掛設計非常的人性化。由於外形上採用整體外飄式,在頭部與頭盔接觸方面一改M35的遺毒,留下了充分的緩衝空間,使該頭盔在收到打擊的時候不會對士兵造成二次傷害。懸掛系統的製作也是非常的精良,封帶採用小牛皮製作,對人的臉部連接處傷害非常的小,而且前後還有海綿用以緩衝,可以說是非常人性化了。而且生產的M56大多採用大尺寸,三種尺寸分別為60/64/68cm,頭圍還可以進行自我調整(不說了,我現在就去買一頂收藏)

世界各國的鋼盔大比拼:中國的第一款 直到80年代才造出來

M56鋼盔與1957年正式裝備東德人民軍,並廣泛的提供給第三世界國家軍隊。使用M56的最大客戶之一就是越南,在越南戰場上裝備M56鋼盔的越南人民軍的確給美軍造成了不小的損失,尤其是在面對二戰美協的南越軍隊的時候,M56鋼盔簡直有如神助,把M1鋼盔吊起來打。

世界各國的鋼盔大比拼:中國的第一款 直到80年代才造出來

世界各國的鋼盔大比拼:中國的第一款 直到80年代才造出來

隨著兩德合併和PASGT一類的頭盔崛起,M56成為了德國頭盔的絕唱。


東方之龍的首次嘗試:GK80鋼盔

GK80鋼盔是中國軍隊自己研製並生產的第一代鋼盔。

世界各國的鋼盔大比拼:中國的第一款 直到80年代才造出來

中國軍隊的鋼盔發展較晚,雖然在二戰期間中國軍隊就有著使用頭盔的傳統。尤其是在精銳部隊當中,頭盔的普及率非常高。在解放戰爭期間,解放軍有限的頭盔一般優先配給突擊隊員和敢死隊使用(這點在戰爭電影《集結號》中有展現)。而在新中國成立之後,中國軍隊卻似乎並不重視頭盔的使用,在抗美援朝戰鬥當中僅有少部分部隊使用裝備日軍的90/98式鋼盔,在1953年後部分部隊使用蘇軍援助的SSH-40型鋼盔,但是總體普及率並不高。

世界各國的鋼盔大比拼:中國的第一款 直到80年代才造出來

在79年的邊境戰爭期間,中國軍隊並沒有裝備鋼盔,在快打快撤的越南戰爭中吃了不少虧。由於經歷了美國人的鍛煉,越南軍隊的戰鬥力非常強悍,且自動火力裝備程度較高,士兵也大都戴著M56鋼盔,給中國軍隊造成了相當大的傷害。

世界各國的鋼盔大比拼:中國的第一款 直到80年代才造出來

於是中國軍隊痛定思痛,在90式鋼盔的前提下研製了中國自己的80式鋼盔。相比於90式鋼盔,中國的GK80鋼盔有著不小的改進,尤其是在防護性能和生產效率上有著相當的進步。

GK80鋼盔是由鞍山鋼鐵廠和總後裝備部聯合研製的一款鋼盔。GK取"鋼盔"的拼音首字母。

該鋼盔採用中國國產的232防彈鋼,V50防彈值為336m/s,與東德生產的M56的550M/S還存在一定差距,與蘇聯生產的SSH-69(改進型SSH-40)持平。

世界各國的鋼盔大比拼:中國的第一款 直到80年代才造出來

雖然GK80出現較晚,且防彈能力還是有點差距,但是作為中國第一款鋼盔還是有可圈可點之處的。

該鋼盔的重量較輕,僅為1.1公斤,是世界主流頭盔的重量(M1鋼盔的重量為1.3公斤)。對於中國軍隊的士兵影響較輕,還可以提供較好的防護性能。內襯採用的是纖維尼龍和海綿橡膠,雖然不是皮質,但是這兩種材料的延展性和耐磨損性均不錯。唯一一個缺點就是容易磨壞士兵的皮膚,這也是GK-80飽受詬病的一點。

該鋼盔某種意義上屬於應急產品,主要是為了應對雲南頻繁的邊境衝突。這一點GK-80就做的很好,在79年試驗製作的時候就先行只做了一批投入戰場,並根據教訓經驗進行改進,最終於1982年正式大規模裝備解放軍部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