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探索 > 張愛兵:精於細節、勇於創新的新時代工匠

張愛兵:精於細節、勇於創新的新時代工匠

點擊國家空間科學中心可以訂閱哦!

開欄的話

今年將迎來祖國七十華誕,中華民族正自信豪邁、昂首闊步踏上復興之路。這是全體中華兒女勠力同心、矢志奮鬥的時代寫照。行者方致遠,奮鬥路正長。實現中國夢是我們攻堅克難、勇毅前行的不竭動力。今日起,《科技日報》開闢「愛國情 奮鬥者」專欄,展現70年來,科技工作者的奮鬥歷程、家國情懷,講述中華兒女上下同心、滿懷豪情追夢圓夢的動人故事。

不久前,因在探月工程、載人航天、中科院先導專項、風雲氣象衛星等項目中工作出色、展現出精益求精和勇於創新的精神,張愛兵入選中國科學院評出的「十大工匠」。

「這算是對我15年來工作的一個肯定吧!」面對榮譽,張愛兵如此淡定。

2003年,張愛兵從華北電力大學研究生畢業。他的絕大多數同學都選擇了去電力系統工作,但他放棄了類似的機會,在同學們的疑惑目光中來到了中科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的空間環境探測研究室。正是在這裡,張愛兵精益求精、努力創新,在他所工作的領域作出了重要貢獻。2010年,從業僅7年的張愛兵就獲得了「探月工程嫦娥二號任務突出貢獻者」榮譽稱號。

「剛到空間中心的時候,我的工作之一就是從一大批電阻中挑選出最合適的那一隻。」張愛兵說,在研製探測儀器時,為了使其探測指標更精準,需要阻值更加準確的電阻元件。否則,即使阻值僅有1%的極小偏差,也會給探測結果的精準度帶來很大影響。挑選電阻的工作十分枯燥單調,但儀器指標容不得半點馬虎,他出色地完成了這個「簡單」的任務,也深刻體會到了什麼是精益求精。

從不滿足於現狀的張愛兵在原有設計的基礎上刻苦鑽研、大膽創新,在隨後的嫦娥一號、嫦娥二號太陽風離子探測器的研製過程中,設計了一個全新的電路,不但使儀器的指標提高了,同時也使電路對電阻值的要求降低,再也不用花大量時間去挑選電阻了,這讓他認識到了創新的重要性。

大量程、高速度、宇航用高壓電源是空間等離子體就位探測儀器及類似宇航設備的核心部件,它決定了儀器的時間解析度指標。在探測二號低能離子探測器、嫦娥一號、嫦娥二號太陽風離子探測器研發時期,高壓範圍只能做到5—2500伏、變化速度只能到10千伏/秒,這使儀器的時間解析度無法達到較高水平。

張愛兵帶領他的科研團隊,通過多年的不懈探索,經歷幾十次的改進與調整,終於攻克了這一難關,實現了高壓範圍0.2—20000伏、變化速度2000千伏/秒,完全擺脫了進口高壓電源的限制,實現了自主可控,也使他所負責儀器的時間解析度指標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這一國產高壓電源技術已經應用於風雲四號氣象衛星01星、貨運飛船全向電子能譜儀、火星離子和中性粒子分析儀、先導專項中歐合作SMILE計劃低能離子分析儀等多個型號。

隨衛星發射到太空的探測儀器,不像地面設備那樣方便維修,一旦出現故障問題就很難解決。張愛兵深知自己的工作不容出錯,研製儀器設備過程中的一個小小疏漏,就可能導致儀器的性能下降甚至完全失效,造成不可挽回的巨大損失。正是在這不容出錯的環境中長期磨礪,張愛兵養成了注重細節、精益求精的精神。由於努力鑽研、不斷創新、成效顯著,2016年張愛兵入選中科院關鍵技術人才。

執著於自己所從事的事業,對每一個細節精雕細琢,提高質量永遠在路上,創新永遠不停止,張愛兵用他的實際行動詮釋了新時代的工匠精神。

來源:《科技日報》文中圖片除註明外均來自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家空間科學中心 的精彩文章:

嫦娥四號首次登陸月背,開啟科學探索之旅
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創世的第一縷曙光

TAG:國家空間科學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