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故事:三國黃巾將領中,為何唯有此人成功洗白身居高位名垂青史?

故事:三國黃巾將領中,為何唯有此人成功洗白身居高位名垂青史?

故事:三國黃巾將領中,為何唯有此人成功洗白身居高位名垂青史?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07、黑老大的招安路

看《水滸》時,每當宋江提出招安時,總會有一些兄弟反對。其實,魯智深也好,武松也好,他們都不了解宋江,也遠遠沒有宋江高瞻遠矚、目光遠大。在任何一個朝代,走起義路線最後獲得成功的很少。在宋朝徽宗朝,更是沒有可能。宋朝立國百餘年,在對抗外敵方面,一直是個軟柿子,可是論起治理內亂安撫百姓,那絕對是個高手。

起義沒前途,可招安也很危險。即便朝廷開恩,招安起義軍,朝廷那些公卿大臣,即便是一些正直官員,對起義軍出身的官員也不可能平等相待。更不要說和梁山有著深仇大恨的高俅之流了。

於是,梁山在接受招安之後,被朝廷勢力集體圍剿,可說是個必然。

在漢末大亂中,卻有那麼一個人,由黑道亂賊出身,最後成功洗白,封侯拜將,風光一世。此人就是張燕。

那麼,在朝廷公卿、各路諸侯紛紛以剿殺黃巾作為成功的捷徑的時代,張燕這個黃巾亂黨,黑道分子,又為何能夠成功融入到上流社會呢?

故事:三國黃巾將領中,為何唯有此人成功洗白身居高位名垂青史?

我們看看張燕的出場。張燕本名褚燕,漢末真定人。

在張角起事之後,張角的徒眾在各地發動起事,但很快都被各地官員剿滅。正宗的黃巾軍雖然沉寂,可卻有許多新人崛起。這些人也打著黃巾軍的旗幟,攻城掠地,割據一方。褚燕也是其中之一。「黃巾起,燕合聚少年為群盜,在山澤間轉攻。」褚燕的興起,首先是選擇的起事地點正確,在一些偏遠山區和湖泊河流之間。這些地方朝廷統治力量薄弱,兵馬不多。褚燕輾轉各地,吞併其他小股的起義勢力,最後「還真定,眾萬餘人」。等到回到真定這個河北重鎮的時候,已經聚集了萬餘人。在這個時候,褚燕正式攻佔真定,公開和朝廷為敵。

積攢力量,等待時機,該出手時就出手。褚燕一登場,就和其他農民起義軍領袖拉開了差距。

當時,全國盜賊紛起,《九州春秋》記載:「黑山、白波、黃龍、左校、牛角、五鹿、羝根、苦蝤、劉石、平漢、大洪、司隸、緣城、羅市、雷公、浮雲、飛燕、白爵、楊鳳、於毒等各起兵,大者二三萬,小者不減數千。」在各路黃巾勢力中,褚燕號稱「飛燕」,本是其中獨立的一支,可是,褚燕卻做出了一個讓很多部眾難以理解的事情。放棄飛燕軍的領袖地位,率領全部,加入張牛角一部。

當時的張牛角在博陵起兵,起兵之初,張牛角就「自號將兵從事」。看得出,張牛角是一個心有大志,不甘平凡的人。可是,在起兵之初,就給自己建立名號,又可以看出張牛角不了解黃巾軍所面臨的窘迫局勢。

「燕推牛角為帥,俱攻癭陶。」褚燕讓張牛角擔任主帥,其實另有目的。

自古以來,就是「槍打出頭鳥」。張牛角起兵之初,就建立名號,必然引起朝廷的重視,派大軍鎮壓。褚燕有萬餘人,畢竟多是烏合之眾,投入張牛角門下,可以藉助其勢力遮風擋雨,合力抵抗朝廷兵馬。

合併之後,兩人立刻對官軍駐紮地癭陶發起猛攻。這是兩人合併之後的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大規模的進攻。這次進攻無論成敗,褚燕都是最大的受益人。張牛角獲勝,褚燕自然是第一功臣;張牛角失敗,褚燕可以接管其部眾。

果然,張牛角在戰鬥當中被流箭射中,受傷嚴重,臨終之際告訴手下將領:「必以燕為帥!」你們一定要把褚燕當你們老大啊。雖然正史當中沒有過多的渲染,但是可以想像,褚燕在和張牛角的交往過程當中,在張牛角面前的表現一定是非常好。於是在張牛角臨終之際,沒有像晁蓋一樣耍花招,搞什麼誰抓到了放冷箭的人,誰就是你們的老大。

褚燕是一個深通權術之人,看他在張牛角死後的表現,可見一斑。「牛角死,眾奉燕,故改姓張。」為了表示對大哥的紀念,褚燕做了一件讓許多兄弟非常感動的事情,竟然放棄了自己的本姓,跟著大哥改姓張。於是褚燕消失了,黃巾大豪張燕誕生了,這是張燕人生的第一次轉變。

故事:三國黃巾將領中,為何唯有此人成功洗白身居高位名垂青史?

褚燕改姓之後,擁有了原張牛角的三五萬人,加上自己的一萬多人,於是成為冀州地區最為強大的一支黃巾軍。此後,張燕更是憑藉其口才、眼光,四處遊說其他黃巾勢力。大家漸漸明白,只有合併,才能存活。張燕的寬容大度,謀略機智,更是讓無數迷茫中的「黃巾賊」看到了生存的希望。

於是,不過一二年功夫,張燕的勢力就遍及常山、趙郡、中山、上黨、河內各地,手下人馬超過百萬,號稱「黑山軍」。漢靈帝多次派軍隊征討,都被張燕成功擊退。河北的大多數郡縣都宣布脫離了朝廷,加入黑山軍。

在讓朝廷認識到黑山軍的厲害之後,張燕開始了自己人生的第二次重要轉變。

故事:三國黃巾將領中,為何唯有此人成功洗白身居高位名垂青史?

《三國志》記載:「燕遣人至京都乞降,拜燕平難中郎將。」《水滸》中的宋江和張燕走的是同樣的路線,朝廷大軍不是前來征討嗎?一開始就提出歸降,那是不可能的。只有打,打到朝廷認輸,那個時候再談招安,才有籌碼。張燕也是在「靈帝不能征」的大前提下,主動派人到京城,聯繫招安事宜。張燕沒有親自去,親自去雖然夠誠意,但是太危險。派人去是最好的選擇,既顯示了自己主動投降的意思,又可以免除被朝廷抓捕的禍患。要知道朝廷那些官員,沒幾個是講究信義的。

既然打也不行,那就只能招安了,於是漢靈帝任命張燕為「平難中郎將」。中郎將是漢代低於將軍的一個軍銜。官職不大,但對於朝廷來說,已經是很大的讓步。從官名來看,讓叛賊張燕擔任「平難」中郎將,實在是個諷刺。

不過,張燕在和朝廷談判的時候,對中郎將這個職務沒有做過多的糾纏,只是提出了一個要求,希望自己可以每年向朝廷推舉一名孝廉、計吏。漢靈帝也沒在意,就答應了。漢靈帝忽視的,正是張燕所看重的。

在漢代,由孝廉出仕,由計吏當官,是漢代士人進入仕途的正規方式。張燕不甘心一直做一個叛賊,要想真正融入士大夫這個階層,不但需要給朝廷權臣送禮,給各路豪強屈膝,更重要的是獲得人事權。可以推薦孝廉、計吏,也就意味著追隨他張燕,也可以獲得官方認可的出仕文憑。有了頒發通行證的權力,張燕在河北豪強心中擁有了不一樣的位置。

加入書架,收藏本書,閱讀更方便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葉之秋 的精彩文章:

287、溫泉論道
433、飲血劍

TAG:葉之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