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食 > 羊蠍子:原本是王府中下人吃的食物

羊蠍子:原本是王府中下人吃的食物

「羊蠍子」就是羊大梁,因其形狀酷似蠍子,故而稱「羊蠍子」。「羊蠍子」常可用來做清湯火鍋,味道鮮美,營養豐富,易於吸收,是老北京人冬季進補的一道美食。

不知不覺又是年末,北方大地沉浸在寒冷的冬季。如今我們這個社會,已經不再是春種秋收、夏忙冬閑的時代了。步入現代社會的我們,一年四季都是一樣的忙碌。生活節奏越來越快,壓力越來越大,我們就更應該注意保養身體。尤其是冬天,寒冷的季節,除了注意添衣保暖之外,做點兒好吃的犒勞自己一下,既是為了補充營養幫助身體禦寒,同時也為解解饞,老北京人管這叫「補冬」。

羊蠍子:原本是王府中下人吃的食物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羊蠍子火鍋

北京的冬天乾燥而寒冷,有一種食物特別適合冬季食用,那就是羊肉。羊肉的吃法兒那太多了,其中有一種便是羊蠍子火鍋。

羊蠍子說白了就是羊的脊骨,吃羊蠍子講究吃整根兒的,也就是說要從頸骨、脊骨、一直到尾椎。整根兒剔下來挺長的,一節一節的頗似傳說中的龍,所以也叫「羊龍骨」。

現如今在飯館兒里很難吃到「正經」的羊蠍子,因為飯店不可能一根兒一根兒的給您燉,一燉一大鍋,一份兒一份兒的給您上,而且多是脊骨。就連買生蠍子,很多都不帶尾骨,因為尾骨貴,飯店裡一般脊骨的叫普通鍋,全是尾骨的叫精品鍋,價格要高不少。

羊蠍子:原本是王府中下人吃的食物

羊肉各部位的叫法

羊蠍子傳統的吃法是清湯,也就是不加醬油、白湯燉煮,因為它出自內蒙,游牧民族喜食羊肉,而且多是清湯。清湯羊蠍子火鍋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了,起源自清康熙時期。在如今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下轄有個奈曼旗,原稱奈曼部。奈曼有著悠遠的歷史,是紅山文化的發源地之一。自戰國時期開始,一直是東胡、鮮卑、契丹、女真等少數民族聚居地。

清初,奈曼部與後金結盟。後來清政府為了加強對蒙古地區的控制,對歸屬的蒙古部逐一編旗,奈曼部屬於漠北四十九旗之一,襲用原名為「奈曼旗」。奈曼旗首領被封為札薩克郡王,世襲罔替,俗稱奈曼王。康熙時期,第六任奈曼王:卻經,大興土木修建了規模宏大的新奈曼王府。

羊蠍子:原本是王府中下人吃的食物

羊蠍子火鍋

有一次奈曼王出門打獵,歸來時已是飢腸轆轆,路過王府後院時突然聞見香氣撲鼻。於是趕忙讓隨從去廚房催促,趕緊開飯。等飯菜擺好後,奈曼王發現並沒有剛才聞到的香氣,就讓隨從去廚房問。一打聽才知道,原來是新來了一個廚師,他給奈曼王燉羊肉,可是看見剔下來的羊脊骨扔了怪可惜的,就另燉了一鍋,準備給下人們吃。

奈曼王聽後,要廚師先拿來給自己嘗嘗,一嘗果然味道鮮美,於是吩咐這道菜以後作為府上的食譜。由於羊脊骨從橫切面上看去是個「丫」字狀,下面還有個小分叉,外形特別像一隻張揚的蠍子,於是奈曼王就給它起名叫「羊蠍子」了。奈曼旗與清政府往來很多,這道菜很快被帶到了北京,後來傳入民間,迅速成為大眾喜愛的佳肴。

羊蠍子:原本是王府中下人吃的食物

羊蠍子火鍋

經過數百年的發展,現在羊蠍子的吃法也是多種多樣,有清湯的、紅湯的、麻辣的等等,前兩年還聽說有烤著吃的。作為羊蠍子火鍋來說,最講究的還是要選來自內蒙的、5-6個月大的羔羊,因為其肉質鮮嫩。

製作時不管是清湯還是紅湯,都要用干辣椒,豆豉,桂皮,小茴香,胡椒,乾薑,良姜,砂仁,等30多種純天然香料熬制老湯,經泡,挑,燒,煨等十幾道工序,和長時間的燜燉方可出鍋。由於脊骨帶的都是羊身上最好的肉(裡脊肉),所以肉香嫩而不膩,骨多髓而不滑,湯濃香而不膻

羊蠍子:原本是王府中下人吃的食物

羊蠍子火鍋

而且羊蠍子的脂肪含量很低,不但食之不膩,而且不用擔心發胖。由於製作過程中需要長時間燜燉,食用時有利於促進鈣的吸收,素有「補鈣之王」的美譽。北京的冬天乾燥寒冷,羊肉是溫性的食品,特別適合作為冬季滋補的食品。

羊蠍子:原本是王府中下人吃的食物

羊蠍子肉塊

現如今,各種羊蠍子火鍋店遍布北京的大街小巷,寒冷的冬季,或家人小聚,或約上三五知己,來上一鍋熱氣騰騰的羊蠍子,美味、營養、又溫暖,豈不是一件美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