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福報是什麼?福報從哪兒來?

福報是什麼?福報從哪兒來?

「福」,自古便是人們追求的目標,它是衣食豐饒,長壽富足,是康寧無憂,所求順遂,同樣也是治學、修行中不可或缺的資糧,故而儒家說「五福臨門」,佛家注重「福慧雙修」。

什麼是「福」?

「福」是人們對幸福的一種理解,它雖然只是一個簡單的字,但每個人對它的認識都不一樣。

對南方的孩子來說,一場大雪可能就是福;對子女而言,父母長壽健康就是福;對父母而言,子女平安順利就是福。

佛教認為福有三類,包括人間有漏之福,二乘聖人無漏之福以及佛道圓滿無上之福。

生活中大多數人都追求第一類世間的福德,可若只知追求,而不知福從何來,這些微的福報難免耗盡。所以歷代高僧便以言傳身教勸導我們如要享福,就要努力修福。

福從「惜」中來

虛雲老和尚曾開示「修福莫如惜福」,既要珍惜已有的福德,還要把握每一個積福的因緣。

佛陀曾親自為目盲的阿那律縫補袈裟,當時便有弟子不解詢問「您的功德已經圓滿,不缺乏這一點穿針的小功德,為何您還這樣做呢?」佛陀說道:「我圓滿的功德,來自於每一個微小福報的聚積」。

佛陀如此多福之人,尚且不舍穿針之福,更何況我們這些福薄之人呢?值得欣慰的是日常生活中,我們有著許多惜福積福的機會。

比如珍惜四季的景色,綠色出行,節能環保;珍惜現在讀書求學的環境,刻苦求學,莫失光陰;珍惜每一次呼吸、珍惜健康的身體,規律飲食作息、減少熬夜通宵;珍惜每一件喜事,保持平和歡喜的心境。

福從「修」中來

修福,是指修行所得的福報。這裡的修行不單指我們來到寺院參加法會、禮佛念佛,或是布施財物、供養三寶,還包括我們離開寺院後,在生活中也能運用清凈的身心,實踐六度萬行,利己利人。

正如本煥長老開示:「我們修行,要培福,培福要心量大,要有大心,不能限於小家要心想天下,要有無量眾生」。

因為眾生亦是我們的福田,所以當我們離開寺院,也可以時常自問,面對他人能否如面對法師一般寬容恭敬、微笑和善?

在工作中面對曾經有過爭執的同事,能否放卻心中的芥蒂,依舊踐行「廣度眾生」的發心?

在生活中,遇到那些無理的謾罵,是否也能心平氣和地忍辱?當我們能以菩提心,珍惜福緣、善待一切,福田自然得以廣種。

聲明:本圖文來自「騰訊佛學」,轉載請註明出處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中華佛緣網是自媒體公益平台,專註於紀錄片拍攝製作,傳播、傳遞中華傳統文化,也歡迎各位大德居士踴躍實名供稿、供圖(備註:原著)。

地址:北京東城區安樂林路69號1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華佛緣 的精彩文章:

一個小沙彌要經過多少磨練,才能修成菩提心?
凈慧老和尚:開悟是生命的覺醒

TAG:中華佛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