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今天帶你們吃大席面,周代八珍,看著也沒什麼了不起的

今天帶你們吃大席面,周代八珍,看著也沒什麼了不起的

要說吃得好,那得說是吃「山珍海味」。好吃的,稀罕的叫「珍」。不光現在人講究,在古代,歷朝歷代都有自己的「珍餚」。從古籍中,能發現早在周初,就有「八珍席」了。只不過周朝的八珍不是我們說的食材珍貴,而是做法的講究。

西周建立民生安定,生活相對富足。周朝是個講「禮」的朝代,什麼事兒都要有系統有規矩。「民以食為天」,吃是大事,當然也要有禮有節。根據《周禮》中所說,在西周的宮廷中,御廚們的分工已經很細緻了:庖人是負責切割的、烹人是負責烹飪的、內饔負責王室內部的烹煎、外饔負責王室對外招待的飲食。分工細化了,食材也比以前講究了,有五穀:稷、黍、麥、菽、麻;有五菜:葵、薤、藿、蔥、韭;有五畜:牛、羊、豬、犬、雞;有五果:棗、李、杏、栗、桃,還有五味:飴蜜、醋、酒、姜、鹽。

該有的都有了,那麼做法當然也就多了。當時能夠熟練使用的烹飪方法已經很多,包括:烘、煨、烤、燒、煎、煮、蒸等等。足夠折騰出一桌很棒的「大席面」來。

周代的八珍包括了:淳熬、淳母、炮豚、搗珍、漬、熬、糝、肝網油。看著八個名字估計大多數人就暈了,連字都念不明白,這都什麼呀?聽我解釋。

周代八珍可是被記載於《周禮》之中的,有點高大上不足為奇,任誰要不狠查一陣,都弄不明白。

淳熬:是一種烙飯,把旱稻(香粳米)煮熟,然後拌上炸肉醬,再用豬油煎著吃。聽上去沒什麼新鮮東西,可是夠麻煩,哪位試試?

淳母:這個跟前面的「淳熬」很像,但把主料換成了黃米,做法和「淳熬」基本相同。這個就有點糊弄人了吧?

炮豚:豚是指乳豬或羊羔,炮是一種烹飪方法,就是用泥糊上烤,就像「叫花雞」。炮豚的做法是先把乳豬炮熟,然後把外面的泥炭剝乾淨,再沾上濕米粉,然後用豬油炸成金黃色,最後加香料,用文火慢慢燉透。聽上去很有食慾的樣子。

搗珍:應該算是「牛扒」吧。只不過不光是牛,是各種肉。先將牛柳和羊、麋鹿、梅花鹿、獐子等等動物的裡脊肉等量搭配好,挑去筋腱,錘一會兒。然後一起煎。不能老了,嫩熟即可,然後沾著香料、醬、醋等調料吃。

這個也不錯,我要七分熟的。

漬:用新鮮的牛肉,切成很薄的薄片,然後用香酒腌漬一晚上,到了第二天才用醬醋等調料沾著吃。這個是不是就是牛肉刺身?

熬:現在也熬,冬天北方都吃熬白菜。這兩個熬還真不一樣,這個先選取牛、羊、鹿等的精肉,切成薄片然後錘軟,再用姜、桂和鹽腌制一會兒,然後用烘的方法做熟。這哪裡是熬,不就是烤肉脯嘛。

糝:將牛羊豬的肉都切丁(粒),上作料腌一會兒,然後取三分之一的肉粒配三分之二的稻米飯,一起烙著吃。這個像什麼?煲仔飯嗎?還是鐵板炒飯?

肝網油:這個可能很多人會反感。網油就是豬肚子上像網一樣的油脂,但這個肝可是狗肝。用網油把狗肝包起來,然後上好香料調料,最後在炭火上烤成焦黃就成了。現代愛狗人士多,這菜估計犯忌諱。

這八珍在當時可是不得了的,是周天子的專用菜單。給現代人看下來應該也還好,最起碼都能找到一兩個自己愛吃的。看來要是穿越周朝可以是個選擇,最起碼吃的順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吳先生講故事 的精彩文章:

庚子退款是怎麼回事,為什麼會發生,一張圖看懂庚子退款來龍去脈

TAG:吳先生講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