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都是購買ARM授權,為何高通華為三星聯發科的晶元像4個媽生的?

都是購買ARM授權,為何高通華為三星聯發科的晶元像4個媽生的?

明天(3月26日)華為P20系列的升級機型P30系列將在巴黎掀開蓋頭,目前價格、具體賣點配置還未揭曉,但可以肯定的是,P30系列將搭載麒麟980晶元。

按照華為手機晶元的發布節奏,P系列之後,將更新晶元,並在主打商務的mate系列首發,時間跨度上領先驍龍8系列大概半年時間。

都是購買ARM授權,為何高通華為三星聯發科的晶元像4個媽生的?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靠著這半年的領先優勢,華為手機打造出差異化優勢,並成功站穩5000元高端手機市場。可以說,華為今天能有向三星手機挑戰的實力,背後離不開麒麟晶元的鋪墊。

更為重要的是,目前國產手機中只有華為能夠自行設計晶元。在把沙子變成晶元的過程中,離不開科技的魔法。

那麼,問題來了,麒麟晶元里有多少華為自研的科技魔法?


1、內核授權就是買晶元圖紙?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看看麒麟晶元的內部架構。

以麒麟980為例,晶元集成的主要部件有CPU、GPU(俗稱顯卡)、ISP(處理拍照數據)、NPU(人工智慧引擎)和基帶(負責通信)。

都是購買ARM授權,為何高通華為三星聯發科的晶元像4個媽生的?

根據官方資料,ISP是華為自研,NPU是華為和寒武紀公司合作的成果,但根據寒武紀的官方資料,NPU是寒武紀的成果,華為有人參與,可能是明確需求,並對集成到麒麟晶元內做調整,比如晶體管數量、功耗和晶元內匯流排連接等。總之,NPU可算作雙方合作研發。

至於CPU(Cortex-A76)和GPU(Mali-G76)則是華為向ARM公司購買的授權,包括指令集授權和內核授權。

講到這裡,需要展開說一下內核授權(IP核)。

內核授權有個形象的說法:買晶元圖紙。

一般晶元設計公司能從ARM公司買到三種「晶元圖紙」:軟核、固核和硬核。

為了便於解釋說明,我們和再普通不過的蓋房子做個粗淺的類比,軟核相當於樓房的設計圖紙,包括大樓的設計理念,有幾個單元,每單元有幾戶、幾部電梯、每戶房間大小等,至於具體用什麼建築材料、多少鋼筋,這裡是不包括的。

感覺靠這還建不起大樓(晶元),想要詳細點的?ARM還準備了固核。


2、高通驍龍810為何被稱為火龍?

固核相當於大樓的效果渲染圖,可以看出房子建成後的樣子,戶型如何,牆壁是什麼顏色,已經能看出房子建成後的大概樣子了。但是,從ARM公司買到這樣的圖紙,依然不能保證你建出合格的樓房(CPU或GPU),因為即使告訴了你戶型信息、牆壁是什麼顏色,但牆壁要多厚,承重牆怎麼用鋼筋等,還得靠你自己想辦法。

而且晶元設計比建樓房風險大的地方在於,晶元設計出一點問題,幾十億就打了水漂,樓房掉個牆皮,甚至戶型縮水,用戶最多拉拉橫幅,不影響開發商賺錢。房地產開發商是國內最有前途的職業真不是浪得虛名的。

都是購買ARM授權,為何高通華為三星聯發科的晶元像4個媽生的?

團隊實力有限,買到固核也設計不出晶元?體貼的ARM還準備了「硬核」。

硬核是真的硬,它像大樓施工圖,詳細到房間管線怎麼走,樓梯、柱子、牆壁用什麼材料,具體的尺寸等,全部畫的清清楚楚,只要建築施工隊(台積電)按圖紙施工,就一定能造出合格的房子(晶元),是否住著舒服則另說,高通驍龍810因為採用ARM big.LITTLE架構的公版樣式,發熱太厲害,被稱為火龍。


3、ARM三種IP核授權的差別在哪兒?

可以看出,軟核、固核和硬核,設計的完成度是由低到高,對晶元設計公司的要求也是從高到低,而發揮的空間也是從高到低:軟核發揮的空間最大,硬核發揮的空間最小(畢竟台積電拿著圖紙就可以施工,又懶又沒實力,可以不用修改)。

買ARM硬核的晶元設計公司,用通俗的話說就是,使用ARM公版架構。這種情況下,晶元設計公司對外宣傳必須帶上ARM公司的品牌:CPU的品牌是Cortex-AXX(XX代表兩位阿拉伯數字,第一個數字表示架構是第幾代,第二個表示架構微調),GPU則是Mali-GXX(XX含義同上)。

都是購買ARM授權,為何高通華為三星聯發科的晶元像4個媽生的?

說完三種IP核授權的差別,接下來判定蘋果、高通、華為、三星和聯發科的晶元設計處於那個層次。

4、猜一猜,蘋果、高通、華為、三星和聯發科,誰的設計實力比較強大?

蘋果A系列晶元的GPU,蘋果以往買的是第三方公司Imagination的核,現在自研(據說已經完成),CPU則是在喬布斯時代就向ARM公司購買指令集授權,還可能購買了軟核,然後自行堆料。

高通驍龍晶元的GPU屬於自研,設計團隊收購自AMD的移動顯卡部門(看著智能手機像洪流一樣洶湧發展,估計AMD現在腸子都悔青了),CPU有自己的品牌名 「Kryo」,在宣傳中高通強調深度定製,並透露採用的是ARM的核:「驍龍855的CPU的大核是基於Cortex-A76。」這句話就大有深意,「深度定製」+「基於」表明高通是向ARM買的「固核」(大樓效果圖),ARM按照高通的要求對固核做了適當修改(深度定製),但固核的主要部分仍是Cortex-A,這和蘋果在ARM的軟核上放飛自我、瘋狂堆料差別還是很大的。

都是購買ARM授權,為何高通華為三星聯發科的晶元像4個媽生的?

華為的麒麟980的CPU也是購買ARM的固核,注意官宣用詞是「based CPU」,說明對「效果圖」(固核)也做了調整,這個調整的幅度應該有限,否則也會像高通宣傳自有CPU品牌。

因此,綜合來說,晶元設計水平從高到低依次是蘋果、高通和華為,三星、聯發科大概是購買的ARM的硬核(可直接生產),我猜測改動最少。

有沒有既自己設計架構(IP核),又自己生產的晶元公司呢?答案是有的,英特爾、AMD(晶元生產現在已外包給台積電),這些都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老牌玩家,蘋果、高通、三星等是上世紀90年代的晶元設計公司,如果還是英特爾那套設計、生產一手包辦,恐怕活不過十年。說到底,這是專業分工的結果,不展開了。


5、再猜一猜,ARM的「晶元圖紙」起步價是多少?

從這裡可以看出,晶元是一個生態產業,後來者只能在老前輩建立的生態圈裡打拚謀生,現在沒有誰能完完全全從0開始建立自己的生態,所以蘋果有錢,也得向ARM買IP核,高通專利再多,同樣也要向ARM定製CPU。因此,華為購買ARM的CPU和GPU的IP授權也算常規操作。

ARM的授權IP核分為三種,相應地授權費也有好幾檔,最貴的是硬核。想想也可以理解,硬核的設計已經完備到可交付工廠,設計公司要做的是將其和基帶、ISP等集成到一起,因此ARM收費高也能理解。

都是購買ARM授權,為何高通華為三星聯發科的晶元像4個媽生的?

法國晶元創業公司Greenwave 使用ARM架構繳納的授權費是1500萬美元,考慮到初創公司還達不到買軟核自行改設計、堆料的水平,因此這1500萬美元基本就是固核或硬核的起步價,晶元出廠後,ARM再按一定比例抽取版稅。

6、都是購買ARM授權,為何高通、華為、三星、聯發科設計出的晶元卻像4個媽生的?

說完ARM的IP授權,再來說說麒麟晶元的基帶,這就關係到濃眉大眼的高通。

麒麟的基帶是全網通,兼容2G、3G、4G網路,未來會兼容5G。高通的CDMA通信技術是3G標準,在4G標準上佔有優勢,5G標準是佔主導地位。因此麒麟基帶上的通信技術不可避免要與高通發生交集,這部分的專利授權費也不便宜。

根據高通公布的最新消息,華為和高通談好,每季度向高通支付1.5億美元專利授權費,相當於1年繳納6億美元「高通稅」。

都是購買ARM授權,為何高通華為三星聯發科的晶元像4個媽生的?

總之,在麒麟晶元中,華為的自研技術在CPU、GPU上比例最低,NPU有一部分,基帶有一部分,ISP大概是全部自研。另外,對一家無晶圓晶元設計公司來說,如何將CPU、GPU、基帶等晶元集成到一起,並寫入代碼使之協調高效工作,也是需要做大量工作的,這些工作也是晶元設計公司的核心技術,畢竟ARM公司賣了內核給你,但並沒有打保票說集成到SOC中一定能跑起來。這也是為什麼高通、華為、三星、聯發科都向ARM買IP授權,設計出的SOC晶元卻像4個媽生的,好像和ARM沒什麼血脈聯繫。

設計實力和經驗不足,導致買了內核卻流片失敗的例子,在晶元業不算新鮮。

小米澎湃S2據說就是因為團隊設計經驗和實力不足,三次流片失敗,流片費高達1500萬美元,結果澎湃S2至今出不了片。

圖片來自互聯網,版權歸圖片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即聯繫刪除。

參考資料:

《大話處理器:處理器基礎知識讀本》,作者:萬木楊;

知乎答主Hellc《造手機晶元那麼簡單,從ARM買圖紙,交由台積電代工生產即可……》;

《計算機科學導論》,作者:貝赫魯茲.佛羅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