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手握兩大客戶的和艦晶元為何要在科創板IPO?

手握兩大客戶的和艦晶元為何要在科創板IPO?

來源:內容來自「新京報,長江商報」,謝謝。

在上交所披露的首批9家科創板受理名單中,和艦晶元製造(蘇州)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和艦晶元」)作為半導體企業而備受關注。

招股書顯示,和艦晶元擬發行不超過4億股,募資25億元用於集成電路技術改造產能擴充項目和補充流動資金,擬募資金額為9家申報企業中最高。募資將分別投資於和艦晶元製造(蘇州)股份有限公司集成電路技術改造產能擴充項目和補充流動資金。

招股書顯示,和艦晶元剛剛由外國法人獨資企業變更為中外合資企業,由橡木聯合持股98.14%,富拉凱諮詢持股1.86%。其中橡木聯合向上穿透三層為聯華電子有限公司100%持股。因此和艦晶元實際由聯電絕對持股。

晶元代工製造是一個資金密集型行業,越是先進的工藝越需要重金投入。因此與其他企業不同,和艦晶元在招股書上明確地寫著,上市時尚未盈利,且存在未彌補虧損。

由於技術換代快,晶元代工製造行業的折舊計算周期普遍較短。較高的投資金額和較短的設備折舊年限,導致企業在投產初期普遍存在虧損情況。

不過,聯電現在有聯發科和紫光兩大客戶在手。其中聯發科與聯電存在密切關係。「這兩年都是滿載,連新客戶要試生產,都沒有辦法」,尤朝生2018年時曾對媒體說。他是和艦晶元副董事長,也是這家公司背後大股東聯電在中國大陸市場的最重要操盤手。2003年他加入和艦晶元,已經在大陸市場躬耕16年。

財務狀況

財務數據顯示,2016年至2018年,和艦晶元分別實現營業收入18.77億、33.6億、36.94億,合計89.31億;凈利潤分別為-11.5億、-12.66億、-26億,為-50.16億。

同期,該公司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分別為-14390.5萬元,7128.79萬元、2992.72 萬元,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分別為-15579.52萬元、-296.22萬元、-14644.63萬元。截至2018年末,公司累計未分配利潤為-92672.44萬元。報告期內公司未有現金分紅。

對此,和艦晶元解釋稱主要原因是公司子公司廈門聯芯前期固定資產折舊和無形資產攤銷太大導致毛利率為負且需計提存貨減值和預計負債所致。

不過,同期該公司現金流水平有所提升。報告期內,和艦晶元經營性現金流量凈額分別為12.67億、29.13億、32億。

名字由來:鄭和艦隊下西洋

和艦晶元的誕生和聯電的擴張關係密切。上個世紀70年代,中國台灣地區從美國企業RCA引入晶元製造技術後,半導體產業開始發展。1980年第一家集成電路公司成立,因原始股東名字中皆有一個「華」字,新公司便名為「聯華電子」,也就是聯電。

一年後,中國台灣工業研究電子所副所長曹興誠加入聯電,成為副總經理。他愛好下棋,喜歡謀略,也喜歡研究管理學大師彼得·德魯克。在一系列開疆闢土之後,他不斷創立新公司,使得聯電與各子公司相互持股,互相鞏固,互蒙其利。

由於半導體產業分工,大多數公司只保留了設計能力,最終量產需要代工廠來實現。

曹興誠曾飛往美國與時任科技顧問的張忠謀談論轉型晶圓代工,但並沒有談妥。張忠謀回台灣後創立台積電,併兼任聯電董事長,兩人矛盾加深。

1991年,曹興誠聯合其他董事逼迫張忠謀辭職,台灣半導體產業晶圓雙雄爭霸開啟。隨著中國大陸經濟崛起,曹興誠將目光轉向大陸。2001年,和艦晶元成立,名字據悉取自曹興誠頗為讚賞的「鄭和艦隊下西洋」的典故。

受惠於蘇州工業園區由大陸與新加坡政府合建共管,項目審批效率遠高於其他地方,和艦晶元落地於此。尤朝生曾對媒體回憶,當時周三從中國台灣地區出發,經三地轉機到達蘇州已是傍晚。遞交申請後,周五返程前,營業執照已經下發。

2001年11月,和艦晶元動土建廠,此時距離第一次到蘇州考察僅過了三個月。2003年5月試生產,當年的營收只有2200萬美元,「2004年就把前三年的投資全賺回來了」,尤朝生說。

幾經浮沉

2004年,和艦晶元曾想要去新加坡掛牌上市,但最終上市擱淺,和艦晶元只能選擇先發展,目前其擁有兩個代工廠,和艦晶元本部是過去的8英寸廠,2014年成立的廈門聯芯是2016年才投產的12英寸廠。尤朝生是這兩個工廠的主管。他曾表示,雖然8英寸廠的前景曾被外界懷疑,但2013年新應用場景推動了收益。

2015年,和艦晶元盈利20億元新台幣,2016年虧損。招股書顯示,2016年至2018年,和艦晶元凈虧損分別約為11.49億元、12.67億元和26.02億元。不過,扣非後歸母凈虧損略有不同,分別約為1.56億元、296.22萬和1.46億元。和艦晶元的產業地位有待加強,因為聯電在製程競賽中競爭力薄弱。

這期間,和艦晶元獲得政府補貼援助,並採取低價搶單的市場策略,仍然無法止住虧損。和艦晶元引入了紫光和聯發科成為前兩大客戶,貢獻收入佔比達20.37%。

聯發科最初為聯電旗下晶元設計部門,後獨立發展。聯發科此前全部由聯電代工生產,後因聯電自身技術原因,其核心產品轉由台積電代工。

至於紫光的選擇,有該公司內部中層告訴記者,目前和艦晶元的生產工藝能滿足一些控制晶元的需求,可以使用在非手機、網通等產品上。這些晶元既沒有必要等待台積電和中芯國際的排期,又可以通過和艦代工降低成本。

新的契機

在經過了一系列的名稱和資本主題變更後,和艦迎來了新的契機。2018年11月,科創板橫空出世。一系列密集政策討論後,科技型高新創業企業成為首批的焦點。初稿中,利潤、收入和研發投入皆在考慮之內,但上交所副總經理闕波隨後放話,將針對企業的特點和需求,提高對盈利情況等的包容度。這也為和艦晶元打開了通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摩爾精英 的精彩文章:

日媒:谷歌和高通在5G領域聯手對抗蘋果
基於FD-SOI工藝,三星開始大規模量產28nm的eMRAM

TAG:摩爾精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