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母嬰 > 不聽話的2歲,喜歡唱反調?不外乎這3個原因,爸媽應該這樣做

不聽話的2歲,喜歡唱反調?不外乎這3個原因,爸媽應該這樣做

文|福林媽咪

2歲就是一個分水嶺,一過兩歲,孩子就變了,總跟爸爸媽媽唱反調。

一位寶媽跟我說過,她兒子是如何「氣」她的。

她晚上睡覺前跟兒子說:「今天你必須早點睡啊!不能像昨天那樣了。」他兒子沒回答,這位寶媽就把燈關了。不一會兒就聽兒子發出吱扭吱扭聲音,以為有老鼠了,開燈一看,兒子睜著圓溜溜的大眼睛,吸著手指,望著天花板。

寶媽一看就火了:「你咋還不睡?剛剛跟你說的啥?不許吃手指!多大了?!聽見沒有!睡覺!」寶媽已經到了發飆的邊緣。關了燈又接著睡。

不一會兒,快睡著的時候,耳朵邊上有傳來聲音,寶媽扭向兒子那一邊,燈都不用開,啪的一聲,打在兒子手上,這才老實了。

她說她兒子每次都要在「武力」驅使下才能老實一會兒,過不了幾天又會「現原形」。

不許玩手機,偏要;

不許吃手,偏吃;

不許喝涼水,偏喝……

無論爸爸媽媽有多少個不許,他非要做一遍,最後都是因為害怕被打,才聽話。

就是這樣,越禁止越要干,偏偏對著干。

其實應該慶幸,這是孩子有自己想法的表現。

因為,越不讓就會越好奇,他還不想被安排得明明白白,想證明自己。

「不聽話的2歲」幾乎所有的寶寶都會經歷,這是孩子人生中第一個叛逆期,這個叛逆期通常會持續到4歲,但這僅限於教導的好的情況下。

第一種情況,越不讓越好奇

人類都有好奇心,2歲的孩子更是,越不讓,越不允許,他就越好奇。這種好奇是因為他沒有經歷過,他不知道結果會怎樣。因此才會更好奇地想探個究竟。

舉個例子,水杯燙手

孩子還沒接觸過燙手的東西,你說多少遍「不要動,燙手!」他都不明白「燙手」是什麼意思,但是他真的被燙過一次後,他就知道了,長記性了。

所以,當爸爸媽媽更多的明令禁止甩出來的時候,是爸爸媽媽經歷過的,知道危險的事情,我們在用我們以前經歷過,總結出的經驗去告訴孩子,但是孩子並沒有感同身受。所以你說多少遍不許、不讓、不可以,對他來說都是沒用的。

我兒子小時候就有一次經歷,跟他說水燙別摸,他還是把手挨上去了。剛一碰,小手立馬收回來,「嘶~」的發出一聲。

我問他:「燙不燙?」

他弱弱地回答:「燙……」

有時候,我們的一些禁止是過度保護,沒有給孩子來一個「後果教育」。當孩子吃了這個所謂後果的虧的時候,自然在你的警告下,會有接受的東西。就像開水杯,孩子被燙過後,下次都會小心翼翼,告訴他什麼燙手,他都會收手,畢竟,孩子還是信任父母的。

但也有一些情況,那個後果是不能讓孩子承擔的,因為不可逆,承擔了這個後果,就只剩後悔,例如玩一些危險物品等等,所以,對於那些危害極大的,爸爸媽媽還是要讓他們盡量不要出現在孩子身邊。

第二種情況,不想被安排的明明白白

到了2歲,孩子有自己的想法了,他不想被安排的明明白白,就像我們以前總被父母說一句話,「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一些人是吃了虧回頭了,也有一些人是因為相信自己,父母低估了自己,想證明自己能做得到,而選擇堅持。

而當我們對孩子說不行不要的時候,我們就是那個「老人」,孩子就是那個想要證明自己的「年輕人」。當然,有時候,我們的「老人言」確實是真理,但有時候,也會出現偏差。

孩子不沒有切身體會到這裡面的「真理」。不該是被「武力」嚇得不敢做,而是應該了解後果以及原因。不然被嚇大的孩子,當你嚇不住他的時候,也就是誰說都不聽的時候。

天冷了,讓孩子穿上外套,不是因為非穿不可,你是怕他感冒,他也不是偏偏跟你對著干,就不穿,你要問原因,可能是孩子現在跑得太歡,所以很熱,只有當你知道原因,才知道如何「對症下藥」。

這時蹲下來跟孩子說:「好,媽媽知道你現在熱,但是不穿真的會感冒哦,不記得你上次感冒多難受了?咱們過5分鐘就穿上好嘛?」孩子想了想好,結果還不到5分鐘,他跑來說:「媽媽,冷……」

孩子有想法,我們的想法需要他們的實踐去檢驗,這就是為什麼2歲的孩子不讓做什麼就偏做什麼的原因,因為他不想被安排的明明白白,體會不到父母口中這個「不該」、「不能」到底是為什麼,只有踩雷、犯錯,才能讓孩子不斷地總結經驗,從錯誤中獲得成長。

第三種情況,想要證明自己

因為在我們眼裡,我們總覺得自己看到的、經歷的,總結的經驗就都是對的,我們總覺得孩子還小很多事情做不了,於是想讓孩子規避,但有些情況,是我們低估了孩子。

兒子3歲的時候,我們搬家,有一壺還沒開封的食用油在地上放著,孩子爸說去趟洗手間就把油提下去,誰知這時候兒子起勁兒了,非要去提,我說你別提,提不動的。

這孩子越說越來勁,他用兩隻手一起提住提手,上身往後仰著,硬是把10斤的油壺提著離了地。然後放下後說:「媽媽,你看,我能提開吧?」

那一刻我明白了,孩子想要的是肯定,而不是我一味地否定,當我不讓他去觸碰一些東西時,其實下意識的是我覺得他不行。而孩子的成長,需要的是被認同,被肯定。

其實,2歲的孩子有自己想法了,當你不讓他做什麼,他偏要做的時候,他可能覺得自己可以,而父母的不放心,激發了孩子的這種想要證明自己的想法,所以就會故意做給你看,想得到你的認同。如果發現孩子是這樣,那麼,及時給孩子一些肯定還是很有必要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福林媽咪 的精彩文章:

出了月子期,若是這些部位疼痛,寶媽要警惕了,可能是月子沒坐好
年齡相仿,生男孩的媽媽比生女孩的媽媽更顯老?原因真的扎心了

TAG:福林媽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