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人到中年,做到這兩點,才最有福氣!

人到中年,做到這兩點,才最有福氣!

很多人對中年的認識,恐怕要歸功於姜文的那篇文章。姜文的文章確實功力深厚,與元代大臣史弼的《景行錄》中的四句話有異曲同工之妙,「不自重者取辱,不自畏者招禍;不自滿者受益,不自是者博聞」。

實際上,人至中年,不僅要面對各種各樣的壓力,上有老下有小,而且人生的四大離別也逐一到來,整個生活確實頗為悲催,越是如此,越要懂得珍惜,把握好目前所擁有的,學會自重、自畏,丟掉自滿、傲嬌,往後餘生,或許能夠更從容,更穩重,更瀟洒。


第一,要明白「不自重者取辱」

中年時光,首先應學會的便是自重。《漢書·項籍傳》:先發制人,後發制於人。兩者對比,當然前者更為從容,不過,要想先發制人,學會自重是前提,唯有如此,方可贏得他人的尊重。

怎樣自重?《論語·學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忠義、誠信,古人尚且懂得的人生道理,我們更要遵守。

為人做事,要講原則,有底線,「紅線」絕對碰不得,「高壓線」更要敬而遠之。做到了這些,你的人生才會少些婚外情、師生戀,方能少些貪污腐化、偷雞摸狗,也才能免受家庭破裂、牢獄之災、事業破產等人生之苦。

你的後半生,靠自己勤勞的雙手,靠自食其力的勞動,踏踏實實,平平淡淡,才是真正的自重,才能不被別人看不起,人生才能更加洒脫、優雅。


第二,要明白「不自畏者招禍」

明呂坤《呻吟語》:畏則不敢肆而德以成,無畏則從其所欲而及於禍。人生在世,要始終保有一顆敬畏之心,中年已至,更應如此。

心存敬畏,才能行有所止;人有所畏,才能業有所成。敬畏,是人生的態度,也是做人的信念,是人之所以區別於低等動物的重要標誌。

一輩子,隨心所欲並不一定真幸福。或許,流浪大師沈先生就是吃了這方面的虧,本來,他的人生不應如此那般的。

現實生活中,心存敬畏,才能時刻告誡自己不可做錯事,幹壞事,更好的把握個人的言行舉止,成為行事有尺度、辦事有分寸的人。

人生懷有敬畏,方可不會失去原來的本心,尊重社會規則,方可不忘其大義,回歸原來的初心,進而得其始終。


第三,要明白「不自滿者受益」

一輩子,猶如一個大容器,大小是固定的,裝下的歡樂多了,憂愁必然就少了;裝下的感恩多了,仇恨必然就少了;裝下的寬容多了,埋怨必然就少了;裝下的陽光多了,陰暗必然就少了;裝下的真情多了,虛偽必然就少了。

《尚書·大禹謨》:滿招損,謙受益,時乃天道。人生在世,不可驕傲,不能自滿。妄自尊大,剛愎自用,只會使人生之路越走越窄,遭遇坎坷。虛懷若谷,不驕不躁,才能眼界日益開闊,道路更加順暢。

小時候,老師就教導我們,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長大了,這些做人最樸實的道理仍是金玉良言,務必要牢記。

實際上,人生在世,高潮時,即使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也不能太把自己當回事兒,更不能被花花世界無處不在的誘惑迷了雙眼,否則,一定會摔跤,而且會摔得很疼。


第四,要明白「不自是者博聞」

《論語·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為人處事,不要太過高估自己,更不要自以為是,很多時候,人需要放低自己的身段,才能抬高自己的身價。

與人為善,別逢人對事就抵觸,有成見,要知道,你的心中容不下眾人,這個世界就會容不下你。人生在世,寬容和大度少了,就會認死理,不懂變通,進而內心膨脹,唯我獨尊,最終被親戚、朋友疏遠。

《道德經》中,老子曰: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人唯有正確評價自己,擺正自己的位置,才能夠贏得眾人的認可,融入社會,瀟洒的走好自己的人生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直在努力 的精彩文章:

想太多,毀了太多的人
明智的人不會隨便赴宴,尤其這4種飯局,去了多半會後悔

TAG:一直在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