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醉了這麼多次今天才知道原來解酒神器竟然是它-枳椇子

醉了這麼多次今天才知道原來解酒神器竟然是它-枳椇子

拐棗,學名枳椇子,為鼠李科植物枳椇的乾燥成熟帶肉質果柄的果實或種子,果實紅褐色,10~11月成熟。

《詩經·小雅》云:「南山有枸,北山有楰。樂只君子,遐不黃耇。樂只君子,保艾爾後。」這裡提到的「枸」指的就是枳椇。《本草綱目》曰:「枳椇木高三、四丈,葉圓大如桑柘,夏月開花,枝頭結實,如雞爪形,長寸許,紐曲開作二、三歧,儼若雞之足距,嫩時青色,經霜乃黃,嚼之味甘如蜜。」

與今時所見枳椇樹相同。枳椇因外形扭曲拐彎而得名拐棗,《本草綱目》載:「枳椇,又作枳枸,皆屈曲不伸之意。」成熟之後的拐棗如蜜一般甜,尤其是經霜的,一口下去,一股甘甜直沁心脾。

枳椇子有養陰生津、止渴除煩、潤腸通便、解酒毒之功,用於治療中酒毒、煩渴、呃逆、二便不利等。

其中最為引人注意的要數解酒的功效。《雷公炮炙論》云:「弊箅淡鹵,如酒沾交」,甑中用的箅,能夠淡鹽味,就像酒沾到了枳椇枝就變成水一樣,這是關於枳椇解酒的最早記載。《新修本草》載:「以木為屋,屋中酒則味薄。」《食療本草》中言「枳椇,能敗酒味……昔有南人修舍用此木,誤落一片入酒瓮中,酒化為水。」

《醫方考》記載:「枳枸子,門外植枳枸木者,門內造酒,必不熟,屋內有此木作柱亦然。」由於枳椇子具有解酒的功效,所以釀酒的時候要避開它。

現代藥理學表明,枳椇子含葡萄糖、果糖、硝酸鉀、過氧化物酶等,能顯著降低乙醇在血液中的濃度,促進乙醇的清除,消除酒後體內產生的過量自由基,阻礙過氧化脂質的形成,從而減輕酒精對肝組織的損傷。

《蘇東坡集》中記載了一則醫案,說的是蜀醫張肱用醒酒藥治好了蘇東坡同鄉的消渴病,方中主葯就是枳椇子。

蘇東坡朋友「病消渴,日飲水數斗,飯亦倍常,小便頻數」,服藥不解。蜀醫張肱診後命其「取麝香當門子以酒濡濕,作十許丸,用棘枸子(枳椇子)煎湯服之」,取效。

張肱分析其病機為「果實、酒物過度,積熱在脾,所以食多而飲水。水飯既多,溺不得不多,非消非渴也。麝香能解酒果花木毒。棘枸亦勝酒……故此二物為葯,以去其酒果之毒也」。

溫馨提示

如果你喜歡本文,請分享到朋友圈,關於更多健康方面的資訊,請關注」四季善養「公眾號。由於留言區受限,有需要諮詢或留言互動的,可以在公眾號後台留言,我們看到後會在第一時間回復您。

更多資訊請關注「四季善養」公眾號

喜歡這篇文章的話,點個在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康盛好方 的精彩文章:

解讀肝臟「暗語」,看看你的肝還好嗎?
小妙招專治老年人便秘 頑固性便秘!太實用了!

TAG:康盛好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