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給年輕人一個哭泣的機會

《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給年輕人一個哭泣的機會

題圖來自@視覺中國

在公號們紛紛刷起《地久天長》,各路影評人開始討論王小帥所代表的第六代導演坎坷命運的時候,一部電影卻在哭聲和罵聲二重奏中成了最大的黑馬——《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

你一定想不到,這部無IP、無扛票房的演員,且早就被豆瓣打入爛片行列的電影,累計票房已經達到8億,預測票房將接近10億。換算一下,在2019年上映的內地電影中,票房排名第七。這部電影大概率將超過《阿麗塔:戰鬥天使》的票房成績。

這是一部充分體現了人群割裂的電影:抖音上,隨處可見在黑暗中瘋狂擦淚的姑娘和在影院洗手間門口等待女朋友補妝的小伙,她們說,如果這部電影里的劇情都戳不到你的淚點,那你一定是個很幸福的人。但豆瓣網友顯然沒有這麼感性,直接給出了4.8的低分,並憤怒地評論——有的人哭是因為腦子裡有太多事,有的人哭是因為腦子裡裝太多水

高網齡的人將這種兩極評論歸因成「審美隔離」。但事情真的這麼簡單?

先允許我簡單複述一下這個故事:

男主與女主是世間一對慘人,男主的父親去世後,母親拋棄了他,女主則父母雙亡。兩個人相依為命十幾年。終於,男主發現自己身患絕症不久於人世,就為女主找到了一個醫生作為結婚對象。女主假裝不知道這一切,跟醫生結婚。後來陪著男主度過了他生命里最後一段時光之後,就跟他一起死了。

最大的分歧正在於此,女主在和別人結婚之後,回來找到男主,帶他回家,一起抱頭痛哭,一起看曾經的照片,回憶過往的快樂時光,陳意涵的眼淚撲簌簌的往下掉,全片透露著一種「年輕人,你們不哭還是人嗎」的氣氛

豆瓣網友一個個黑人問號臉,理性分析起了其中的Bug:如果女主要跟他一起死,為什麼還要嫁給別人?如果男主最後還是跟女主回家了,為什麼一開始計劃推開她?這部電影應該叫《比悲傷更悲傷的男二》。但哭到抱住座位的姑娘和小伙,並不需要思考哭的邏輯,只需要一個哭的機會。

在貓眼的用戶畫像里,不滿24歲、來自二三四線城市的姑娘構成了主力觀影群體。

圖片來自貓眼

而這群年輕人生活在一個怎樣的時代呢?

在綜合了2018年騰訊和紅杉的《00後研究報告》後,我大概總結出以下幾個共性:

1. 階層流動性降低:父母雙方教育背景良好,雙方均為本科以上學歷佔比45%,雙職場背景比例較高;

這張圖被稱為蓋茨比曲線。圖中縱軸代表了代際收入彈性,即子女的收入多大程度上由父輩收入決定,數值越高則表明父輩收入對下一代的影響越大,代際流動性越低。橫軸則代表基尼係數,即社會不公平程度。中國代際收入彈性非常高,在圖中所有國家中僅此於秘魯。

也就是說,00後父輩的豐厚積累,將成為他們的重要籌碼

2017年,北京高考文科狀元熊軒昂的一句話大概可以成為上面判斷的最佳註腳:

我衣食無憂,父母都是知識分子,而且在大城市,這種得天獨厚的條件是外地孩子或農村孩子所完全享受不到的。近幾年的高考狀元,也很難再看到農村裡面供養出來的,很多都是家境又好,自己又厲害的人。

2.物質生活更加優越:00後的存款約為90後的3倍,00後平均存款為1840元。

3.家庭和學校的環境更民主:願意聽孩子意見的父母和允許學生辯解的老師佔比都高於90後10個百分點左右。

簡而言之,如果80後~90後還要面對學歷不高的父母,兇狠的老師,那麼作為互聯網原住民的95後~00後,在學業、生活、經濟上,都不會再遭遇什麼挫折。

而這些年輕人都還沒有走入社會,不必和甲方周旋,沒有房貸、車貸、孩子的重壓,唯一完全脫離他們青春期掌控,不以自己意志為轉移的事——就是感情。

對在職場摸爬滾打過幾年的人來說,見男友不會比給老闆準備明天季度會的PPT更重要;分手的眼淚都要精打細算,等到跟甲方要單子、跟老闆討加薪的時候再流

但年輕人不一樣,越是沒有經歷過痛苦,越會沉迷在細微的感傷里。實際上王小帥的《地久天長》同樣讓人落淚,但因為這部電影呈現了國企改制、計劃生育等等大時代背景下小人物的命運,對年輕人來說,有更高的觀影門檻,反而不會吸引他們走進電影院。

一部分人沉迷其中,另一部分人嗤之以鼻,不同群體對這部電影有截然不同的評價,很大程度上並不是因為審美差異,而是人生經歷上的差異

有人問,「這部電影都不能戳到你的淚點,你一定很幸福吧」。其實恰恰相反,他們「為愛情流了這麼多眼淚的你,是因為還沒有吃過生活的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虎嗅APP 的精彩文章:

網易考拉、雅詩蘭黛互相起訴,海淘「羅生門」有解嗎?
被誤讀的小鎮青年

TAG:虎嗅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