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蘋果發布春季會前瞻:硬體之外我們能看到什麼?

蘋果發布春季會前瞻:硬體之外我們能看到什麼?

在剛剛過去的一周里,我們已經見證了多款蘋果硬體新品的發布:新款iMac、升級至A12處理器的iPad Air/mini,以及續航不變但內在煥新的新款AirPods。之前爆料中出現的硬體幾乎悉數登場,似乎蘋果將在3月26日凌晨舉辦的發布會都已經提前曝光,沒有可以期待之處。

但並非如此,蘋果此次春季發布會的重心不是硬體產品,從發布會邀請函的「It"s Show Time」(好戲開幕)就能理解到,蘋果實際上打算髮布的是內容產品

自蘋果從2017年開始加大力度投入內容創作開始,一直在內容消費領域進行準備,如今終於到了可以和大眾見面的時候。那麼我們有可能見到哪些新品呢?一起來看看。

蘋果的下一站:訂閱為主的內容消費

根據各家媒體的消息,蘋果準備了三大體裁的消費內容,分別是視頻、新聞和金融

1、視頻

其中的重頭戲是視頻內容,蘋果將要提供的視頻內容將以流媒體為主,接入了Starz、Showtime等其他流媒體服務的內容之外,更有蘋果參與自製的20餘部作品加持,在內容的豐富度上有保證。

據稱蘋果的視頻訂閱內容將在4月或是5月之後正式上線,可以通過iOS自帶的視頻應用觀看,iPad和iPhone用戶或許能享受到其中的不少免費內容。

目前蘋果已經從拼車卡拉OK等自製節目中吸收了不少內容創作的經驗,並且獲得了諸如《史努比》等IP的版權,今後或許會有更多的內容持續提供。

在蘋果自製內容和接入的服務充盈門面的同時,也可能允許用戶以頻道形式訂閱更多的流媒體服務,就像看電視時訂閱特定電視台那樣。這套盈利模式和蘋果經營多年的App Store中的應用訂閱有幾分相似,蘋果的視頻訂閱有可能將成為內容消費的應用商店

不過對於國內的用戶來說,視頻內容可能得多等待一段時間。當初的iTunes視頻銷售就在進入國內時遭遇滯後,蘋果自製內容想要在中國正式播放,多半需要等待相關的審批等工作。

蘋果也有可能採取接入愛奇藝、騰訊視頻的形式「曲線救國」,以相對低價實現視頻平台的內容訂閱出售,吸引到本來的視頻內容消費群體從而快速獲客。

2、新聞

之後是蘋果新聞訂閱服務,從之前的Apple News升級而來,定價為每月10美元(約合人民幣67元),允許蘋果用戶無限制地訪問諸如《華爾街日報》各個付費新聞媒體的內容。

整個服務的思路和上面的視頻訂閱服務接近,只不過內容從視頻節目換成了新聞,蘋果曾在2018年收購提供雜誌訂閱服務的Texture,或許就是為此準備。

和視頻同樣,國內用戶在第一時間用上新聞訂閱的可能性不大,首先Apple News至今未在國內正式上線,其次國內用戶並沒有廣泛的新聞內容付費習慣,突然引進可能會揠苗助長。

但是換個角度,蘋果新聞訂閱在國內或許可以和現在已經開展收費訂閱的內容服務合作,用相對穩妥而且擁有一定群眾基礎的形式,完成新聞內容訂閱在國內的落地。

3、金融

最後是看起來和內容消費八竿子打不著的金融服務,根據彭博社的消息,蘋果正在和高盛準備推出合作款信用卡

Apple Pay推出至今已經有4年多的時間,推動著iPhone用戶培養移動支付習慣。吸引用戶手機刷卡之後,再推出自己的信用卡提升收益,看起來倒像是蘋果理所應當做的事。

這張信用卡最大的賣點在於可以利用iOS 12.2更新後內置錢包功能的優勢,提供傳統信用卡較難觸及到的智能化信用卡管理功能,信用卡的消費目標跟蹤和額度管理會讓用戶用起來更為方便。

美國的信用卡大都提供刷卡返點服務,這款將支持萬事達支付網路的信用卡也不例外,會給用戶提供2%的返現。不過金融服務極有可能與中國用戶無緣,畢竟信用卡發行在國內相對嚴格,由蘋果這樣並無金融業經驗的外資企業主導發卡不太現實。

訂閱服務的可能性在哪?

蘋果想要嘗試殺入內容訂閱行業,一部分源於目前支撐應收大頭的硬體業務逐漸面臨增長放緩需要新的突破口,一方面源於Netflix這樣的視頻內容成功銷售並獲取了大部分用戶的注意力。Netflix證明了一件事,在熱鬧的硬體產品升級浪潮過後,內容消費開始回歸主流,能吸引住用戶注意力的或許才是優秀的產品

同時更貼近內容消費習慣的訂閱制有機會緩解蘋果的營收問題,訂閱制帶來的持續收入將轉化為財報上持續增長的數字,有助於投資者重拾對蘋果的信息。用戶的消費習慣也從過去的一口價買斷,逐漸習慣按照時間段收費,於是無論從市場需求還是吸引投資者的角度,蘋果都應該嘗試推出訂閱制的內容服務。

而且不只是視頻和新聞,蘋果還在謀劃著遊戲訂閱服務,但並不一定會在春季發布會上公布。蘋果正和潛在的合作夥伴討論遊戲訂閱服務的可能性,將iPhone和iPad上的遊戲整合進服務,通過每月的訂閱來自由遊玩。

如此一來,用戶就不必購買遊戲,只需要加入遊戲訂閱服務一旦遊戲推出就能直接下載遊玩。潛在的遊戲訂閱以付費遊戲為主,例如熱門的《我的世界》、《星露谷》、《NBA 2K》等,含內購的免費下載遊戲並不在遊戲訂閱的陣容中。

目前微軟已經推出了形式類似的主機遊戲訂閱服務Xbox Game Pass,月費9.99美元(約合人民幣67元)。蘋果iOS平台的遊戲定價多在10美元以下,僅為主機遊戲的幾分之一不到,如果蘋果的遊戲訂閱服務給出更高的價格,明顯是不合適的

加上遊戲訂閱,蘋果就將擁有iCloud存儲、音樂、視頻、新聞和遊戲五大訂閱項,付費項目已經接近複雜。為了整合付費項目向用戶推廣更多的內容,說不定蘋果接下來就會推出五合一的「蘋果超級會員」,一次付費就能直接獲得多種內容。


可能發布的iPhone SE 2和iPod touch 7

雖然已經陸續發布了幾款硬體產品,但還有iPhone SE2和iPod touch7這兩款有諸多傳言的產品尚未現身,可能會留到發布會上再公布。這兩款產品一個主打小屏幕、一個主打入門級iOS生態體驗,但可能都有同一個使命:觸及更多的市場。

在蘋果此前的財報中,由於銷售量提升不足導致預期下調,使得股價一時受挫。若是想要重新獲得之前水平的增長速度,或許推出這樣的小眾市場產品,獲取更多潛在用戶是個不錯的選擇。

不管是這兩款產品還是新的iPad Air/mini、AirPods,都有同一個使命:對即將上線的內容服務進行承載。不管蘋果的消費內容製作得多麼精彩,沒有觸及到用戶依舊難以轉化,而通過iOS設備數億台的裝機量,蘋果的內容有機會得到跟期望相符的成績。


總結

蘋果創始人喬布斯辭世已有近八年的時光,直到今天仍有人會在蘋果推出新硬體產品時提及喬布斯時代的決策,畢竟他在產品上留下的烙印不可磨滅。正是因為有喬布斯,蘋果才能從破產邊緣重回巔峰,成為世界主流的消費電子公司。

硬體銷售一直以來是蘋果營收的主力,但對於蘋果來說這樣的生態已經不夠健康,距離iPhone改變智能手機已有十年,智能手機的形態趨於穩定行業也開始轉向存量市場爭奪。

這個時候放下對硬體的執著,尋找新的營收方式,無疑是蘋果應該選擇的道路。在iPad市場空間有限,Apple Watch等可穿戴設備也需要等待性能的跨越時,蘋果的方向似乎只剩下了內容消費領域。

蘋果的機會並不小,從泄露的消息來看蘋果的消費內容相比行業領頭的企業差距有但不會太大,況且蘋果還有數億台正在運行的iOS設備支撐裝機量。雙管齊下,蘋果或許就能藉此擺脫對硬體業務的單一收入結構依賴,向著再次登上萬億市值的方向前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網際網路速報 的精彩文章:

華為最強旗艦?Mate X隆重登場,屏幕可以摺疊!
PSV走完跌跌撞撞的生命,純粹的掌機沒戲了嗎?

TAG:網際網路速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