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歷史上殲-13戰鬥機真實存在,歷經10年研製差點修成正果

歷史上殲-13戰鬥機真實存在,歷經10年研製差點修成正果

提起中國的國產戰鬥機,可能很多人會說出殲-20、殲-16、殲-15、殲-10,甚至可能很多人還會說出殲-9和殲-12,但是很少有人會說出殲-13這個型號。這個型號在新中國航空歷史上的的確確存在,不僅如此,它差點就有了「戶口」,可惜最後的關鍵時刻,這種飛機缺少了支持,沒有成為一款真正的型號飛機。

殲-13戰鬥機的設計醞釀始於1971年底。當時,由於大量服役於人民空軍及人民海軍航空兵的殲-6飛機已經日漸落伍,難以承擔保衛共和國領空領海的任務,而當時改進或研製中的殲-7、殲-8系列飛機不僅數量不足,而且性能也難以滿足未來空中作戰的需要。

面對這一情況,航空工業有關部門提出研製20世紀80年代主力殲擊機的設想。當時,研製工作交給了瀋陽飛機設計研究所, 當時主管航空工業的六院,指示該所著手預研新一代戰鬥機方案。當然,當時稱殲擊機為戰鬥機。

瀋陽飛機設計研究所進行方案設計的專家認為,新一代戰鬥機在戰術技術性能上要明顯優長於當時現役的各型戰鬥機。帶著這一設想,他們兩次派人於深入航空兵部隊進行調研,希望能從一線指戰員們那裡獲得相應的數據。經過的一系列一線調研和內部論證,

鳴謝:彩虹熊·白瑋

1975年冬,經與瀋陽飛機設計研究所等單位反覆討論,空軍正式擬定了該型機的具體飛行指標、參數,並於1976年1月26日正式上報給常規裝備發展領導小組。1976年4月24日,常規裝備發展領導小組正式行文同意了這個方案。

當時遇到的最大問題就是缺乏適合殲-13的航空發動機。由於該型飛機的技術永准跨越性較大,國內技術儲備相對不足, 1978年,有關部門從中東引進一批蘇聯產米格-23MC,給設計人員提供參考。由瀋陽飛機設計研究所、瀋陽飛機製造廠以及航空發動機專業生產廠家分別對機體和發動機進行技術分析。

由於渦扇-6發動機研製中所遇技術難關一直未能取得突破,所以,只得無可奈何地改用渦噴-15發動機代替渦扇-6發動機,待日後渦扇-6研製成功後再改用渦扇-6發動機。

然而,即便是用渦噴-15代替渦扇-6之後,殲-13研製工作仍然困難重重。1980年5月,由於渦扇-6發動機下馬。

加之這之後 ,中國空軍對裝備發展規划進行了調整,決定縮短新機研製戰線,這樣,歷時10年的殲-13飛機於1981年3月開始正式停止了研製工作。1981年3月以後,殲-13停止了研製。歷時10年,直接1221萬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迷彩派 的精彩文章:

吃掉幾十名軍人!這個狼群還會兵法戰術?事實真相沒那麼玄
俄版X47B曝新照 未首飛就引起美軍重視 與利劍並稱哼哈二將

TAG:迷彩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