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隋文帝滅掉一個國家,為何僅用了短短兩個月就完成了

隋文帝滅掉一個國家,為何僅用了短短兩個月就完成了

東魏時期,位於今天的河北省景縣東的渤海蓚,一戶人家的院子里,一棵柳樹特別顯眼,它高達一百多尺,樹榦挺拔,枝葉繁茂如車蓋,見多識廣的老人們見了,指著那戶人家說,這家要出大貴人。

那家後來果然出了個大貴人,被譽為「隋朝第一功臣」的高熲。

據《隋書》記載,早在北周時期,少年聰敏的高熲,就因博覽群書、擅長辭令而出名了,年僅十七歲,就獲齊王宇文憲重用。

高熲最大的本事,是熟悉軍事,足智多謀,十七歲那年就參加平齊,立下赫赫戰功,戰爭結束後因功拜開府,後來又隨越王宇文盛平定隰州稽胡叛亂。

所以,左丞相楊堅一直「盯」著他不放。

周宣帝一死,企圖弄個皇帝噹噹的楊堅,就想把高熲弄到他的丞相府,派邗國公楊惠去溝通。

原以為他是王爺的人(跟著王爺混多安逸啊),會比較難請,誰知一溝就通,高熲還說他很願意效勞,哪怕事業失敗,哪怕滅族,也不怕。

這個事業,當然指的是楊堅的「事業」。

圖1 高熲(541年—607年),隋朝著名宰相、軍事謀臣

這說明他已經猜到楊堅想幹什麼,而且從他表現出來的自信來看,他相信楊堅的事業一定能成功——哪怕沒有他輔佐,那個早已專權擅政的傢伙也會那麼干,而且成功的幾率很大,所以既然他主動伸出橄欖枝,不如順勢投入其懷抱。

一到丞相府,高熲就成了楊堅的心腹,並為他立了一大功——

公元580年,不滿楊堅專權的相州總管尉遲迥起兵叛亂,鄖州總管司馬消難、益州總管王謙起兵響應。

叛軍可謂人多勢眾,僅尉遲迥兒子尉遲惇那一路步騎兵,就多達八萬,並很快開到河南武陟,楊堅命人平叛,各路大軍倒是出發了,卻都不敢進攻。

楊堅認為,問題出在沒有統一指揮,那就派人去監軍吧,所派之人是一個名叫崔仲方的大臣,那傢伙卻以他父親在山東為由,拒絕執行命令。

楊堅有點蒙圈,都特么什麼人啊,發工資的時候怎麼不找借口?

那些傢伙畏戰,是因為叛軍的勢力太大,被嚇住了,而他們的退縮,正是高熲的機會,於是他主動請纓,楊堅便派他去監軍。

圖2 隋朝疆域

一到軍中,高熲就命軍隊與叛軍背水一戰,結果叛軍大敗,尉遲迥自殺。

平叛結束後,高熲進位柱國,改封義寧縣公,遷相府司馬,「任寄益隆」。

第二年,楊堅廢周立隋,是為隋文帝,高熲被拜為尚書左僕射,兼納言,進封渤海郡公,成為朝中大臣無人能比的NO1。

沒想到,人生剛來了個飛躍的高熲,正是大展宏圖的時候,卻想來個急流勇退,上表請求辭職,推薦一個名叫蘇威的人,接替他的職務。

楊堅說,你這是想讓賢吧?想落個讓賢的美名吧?那就成全你,於是同意他辭去僕射職務。

可是幾天後,楊堅覺得這邏輯有問題:舉薦賢能不等於讓賢啊,不等於讓位子啊,何況我聽說舉薦賢能的人應受上賞,怎麼能反而讓他丟官呢?

結果,高熲不但辭職失敗,不久還被拜為左衛大將軍,原來的職務依然由他擔任。

楊堅明白,這傢伙太能幹。

圖3 楊堅(541年-604年),即隋文帝

為了不「得罪」高熲,主事的要砍掉一棵樹,楊堅說你敢砍那棵樹,老子就敢砍你腦殼。

而主事想砍掉的那棵樹,不過是一棵普通的槐樹,位於朝堂北邊,楊堅不準砍樹,僅僅因為——高熲喜歡坐在那棵樹下辦公。

如果就此認為這是他以退為進的戰術,那就錯了,因為那以後,高熲一直沒有斷過急流勇退的念頭,歷史上那些功高蓋主者的下場,他可是門兒清,而貪戀權力的結果,必將是重蹈覆轍,頭腦清醒的他,絕對不會那麼傻。

而他第二次辭職的借口,是母親去世,他要求「去職守喪」。

再不同意就太不近人情了,楊堅只好同意,但僅僅過了二十天,就命令他回去處理政事。

好不容易達到目的,高熲豈肯輕易回朝,推辭時他都哭了,但楊堅命令他必須回來。

胳膊扭不過大腿,高熲只好回到朝廷,一干又是二十年。

圖4 隋滅陳之戰形勢圖

這二十年里,除了為隋文帝制定新律、創建新都,高熲最大的貢獻,是為隋文帝出了一個奇計,使楊堅僅用兩個月時間,就一舉滅了陳國,完成了全國統一。

實際上,登基不久,隋文帝就產生了滅掉陳朝(南北朝末期的主要政權之一)的念頭,但因北方有突厥搞事,他只好改變「先滅陳朝,後擊突厥」的計劃,率先搞定北方的威脅再說。

公元583年,隋文帝兵分八路,對突厥發動全面反擊,並採用右驍衛將軍長孫晟的離間計,使突厥分裂為東、西兩部,成功地讓四個可汗為了汗位自相殘殺。

第二年,沙缽略可汗被隋朝打敗,稱臣講和,北方威脅基本消除,南下滅陳又提上了議事日程。

具體咋個整呢?隋文帝召集將相開會,讓他們獻策。

高熲考慮到剛打過大仗,無論是軍隊還是物資,消耗都很大,如果接著打大仗,定會力不從心,弄不好就半途而廢了。

於是他出主意說,陳國地處江南,氣溫較高,地里的莊稼成熟較早,到了他們的收穫季節,咱們就派少量人馬,做出要襲擊他們的樣子,他們肯定會丟卒保車,屯兵備戰,哪裡還有心思去管農事?

這樣一來,那些成熟了的莊稼,不就爛在地里了嗎?

圖5 陳後主陳叔寶(553年-604年)

高熲接著說,咱們接著跟他玩兒遊戲,他們一屯兵備戰,咱們就撤,咱們一撤,他們肯定又會鬆懈,咱們又派人去「襲擊」,他們肯定又會備戰,如是再三,他們就會想,特么的隋軍,這是玩兒咱們呢,不理他,那以後咱們再揚言派兵襲擊,他們就不會信了,咱們一鼓作氣渡江,定能達到突襲的效果。

高熲接著又獻了一計,不可謂不「毒」——江南潮濕,為了防潮,那裡的人把糧食等物資,都貯藏在地窖里,咱們偷偷派人去搞破壞,燒掉他們的糧食等積蓄,他們修好後,咱們繼續這麼干,不消幾年,就能搞得他財力俱盡。

這辦法好啊,楊堅大喜,立即採納。

陳國慘了,地里的糧食沒收回來,之前的又被燒了,根本沒等幾年,就在當年,舉國就成了一個「窮光蛋」,別說應付一場戰爭,能夠不被餓死,就算不錯了。

公元588年,隋文帝集中水陸軍五十多萬,分八路進攻陳國。

高熲雖然是元帥楊廣的長史,名義上是楊廣的助手,但滅陳之戰的所有事項,都由他決斷,實際上是總指揮。

兩個月後,隋軍攻陷陳國都城建康,皇帝陳叔寶被俘,陳國滅亡。

文:沙塵暴

文字由歷史大學堂團隊創作,配圖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品讀 的精彩文章:

清朝唯一一位配享太廟的漢臣,晚年為何處處受到乾隆的打壓
清朝九子奪嫡的最後餘波,如何被乾隆皇帝登基後一網打盡

TAG:歷史品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