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三例臨床意外的思考

三例臨床意外的思考

三例臨床意外的思考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曾昭耆

? 為做心臟核素檢查常規吃煎蛋,導致胰腺炎……

? 硝酸甘油靜脈點滴後心肌缺血加重……

? 輕度足部感染應用抗菌葯,輸液過多過快,影響心肺功能,隨後又迅速抽胸水……

案例一

心臟核素檢查真的有必要做嗎?

一位92歲老先生,因胸悶、憋氣反覆發作2天,心電圖有明顯ST-T改變,被診斷為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冠心病)、心肌缺血,收入病房。經休息、給氧和抗心絞痛藥物治療後,病情逐漸緩解。主管醫生考慮,患者高齡,癥狀持續時間較久,不能完全除外心肌梗死。為對患者負責,決定給患者進行心臟核素掃描。為加速放射性同位素排泄,按常規給予煎雞蛋2個不料竟因此引起了膽囊炎、胰腺炎,並進而發展為化膿性胰腺炎、胰腺周圍膿腫,經多方治療處理,未見效,最後死亡。

案例二

硝酸甘油反而導致了心肌缺血?

另一位90歲的老先生,入院病情與前一位相仿,住院後按常規處理也有好轉。但上級醫生查房時認為處理不夠積極,囑給予硝酸甘油靜脈點滴。觀察一小時後,心電圖未見好轉,上級醫生認為藥量不足,囑增加藥物濃度。其後患者神志不佳,血壓明顯下降,心電圖缺血加重,於2小時後死亡。屍體解剖發現其主動脈瓣高度鈣化及狹窄,不能通過小拇指。提示在高濃度硝酸甘油作用下周圍血管阻力顯著下降,致主動脈瓣跨瓣壓差增大,心室內壓顯著高於主動脈根部壓(即冠狀動脈灌注壓),導致心肌嚴重缺血,促成患者死亡。

對於前述兩個病例,醫生的願望無疑都是良好的,對前者是為了做出一個更加可靠的診斷結論,對後者是希望給予更有效的治療。

但若前一患者確有心肌梗死,則準備採用何種措施?對於92歲的老先生,我們不太會考慮冠脈造影和擴張成形或支架等介入治療,搭橋手術更不會考慮。那麼,做核素掃描的目的到底是為什麼呢?

對後者,醫生應想到患者心瓣膜可能存在退行性改變。如果認真查體,應能在主動脈瓣區聽到響亮的收縮期雜音。從病歷記載看,醫生們可能未仔細查體,因而也未注意到這個重要體征。退一步說,對這種高齡老人,既然患者病情已有好轉,醫生的期望值過高似乎不夠實事求是。

高齡老年人有冠狀動脈和主動脈瓣病變毫不足怪,並可能還有心肌的退行性改變。對此,一般僅宜做保守治療。再者,老年人常有多種病並存,儘管其中有些可能一直保持在亞臨床狀態,但醫生們對此應有所警惕。例如,老年人無癥狀的靜止膽結石檢出率、結石性或非結石性膽囊炎的發生率均明顯高於中青年人,因而在油膩食物刺激下誘發膽道、胰腺急性病變的可能性也將明顯增高。

上述兩例病例雖屬意外,但也是醫生臨床思維上偶然的片面性所致,實質上,都是一種醫源性疾病。

三例臨床意外的思考

案例三

右腳輕度感染是否必須靜脈輸液給予抗菌葯?

患者女性,84歲,患有糖尿病及陳舊性心肌梗死。平日生活自理,能從事簡單家務勞動。因右腳輕度感染到醫院就診,體溫正常,白細胞9×10^9/L),分類正常,生化檢查除血糖稍高外無異常,血鉀4.5 mmol/L,經輸液給抗菌葯治療。次日出現平卧氣短,胸片見心影擴大(心胸比為0.7)、左肋隔角鈍。第3天癥狀加重,不能平卧。查體:消瘦,體重40 kg,無頸靜脈怒張,心率110次/分,左背第4肋間以下叩診呈濁音,腹軟,肝肋下可及,輕度壓痛,無腹水體征,下肢無水腫,無足背動脈搏動。胸部X線片檢查示左胸膜腔積液約60%,超聲心動圖見心臟搏動弱,射血分數30%,心包積液0.9 mm。給予呋塞咪60 mg/d,治療2天無明顯好轉。

轉至另一醫院,醫生決定做左側胸腔穿刺,抽胸水500 ml後,癥狀減輕,能平卧。次日又抽800 ml,患者心率、血壓正常,但整日昏睡,伴噁心。第3天又抽胸水300 ml。經治醫生認為患者病情正在逐漸恢復,但是一周後患者死亡。

這是一個比較典型的過度治療案例。右腳輕度感染是否必須靜脈輸液給予抗菌葯?也許用口服藥或局部用藥就能治癒。這位患者雖有陳舊性心肌梗死,但心功能尚無大的問題,此次住院後發生心力衰竭可能與輸液過多或過快有關。 在心力衰竭並不太重的情況下,出現大量胸水,可能因患者營養差,或有低蛋白血症。而胸水及心包積液本身又使患者的心肺功能進一步受限。利尿劑有助於減輕心臟負擔,但對已經進入漿膜腔的液體作用肯定不大。為了儘快緩解病情,適量抽出胸水本應該是可取的。但是後期醫生的做法顯然有不當之處。按常規,一次抽出胸水不宜超過 500 ml ,對年老體弱、體重僅 40 kg 、胸腔容量很小的患者,更應非常謹慎。

一般來講,老年患者由於存在多種疾病,有的器官雖無臨床可見的問題,但實際上處於臨界狀態。任何一點誘因都可能「打破平衡」,使潛在的問題突然顯露。該患者3 天內抽液1600 ml,已佔患者體重的4%,約相當於其全身循環血量的40%,可想對機體內環境的影響會有多麼巨大。在幾次抽液後,心肺功能雖有改善,卻出現昏睡等問題,原因不十分明確,但肯定是多方面的,可能與水、電解質、酸鹼平衡失調或低蛋白血症有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顧建文教授醫學科普 的精彩文章:

超聲心動圖對左室雙腔心的診斷
於文強教授:全基因組DNA甲基化檢測新方法,揭示腫瘤發生機制

TAG:顧建文教授醫學科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