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食 > 武夷岩茶沖泡的雙面嬌娃,悶泡和快出水,你屬意誰?

武夷岩茶沖泡的雙面嬌娃,悶泡和快出水,你屬意誰?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企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李麻花

在沖泡界,有一對冤家,屬於老死不相往來的那類。

像是江湖裡,殺父奪妻那類,有著深仇大恨,能夠和平共處的情況,相當少。

這一對冤家,乃是「悶泡」與「快出水」。

要說二者的淵源,只能說它們都屬於沖泡手法的一種。

但兩種屬於黑與白的關係,永遠處在對立面。

何為悶泡?

悶,在漢語解釋中,是密閉、不透氣的意思。

泡,指放在液體當中。

二者結合,指的是茶葉在一個相對密閉的容器里,較長時間地泡著。

這個時間,不低於10秒。

快出水么,則是完全相反,它指的是往沖泡茶器中注入沸水後,馬上蓋子蓋子,立即倒出茶湯。

一般蓋上蓋子,到完全倒出茶湯,前後持續約5秒時間。

由此可見,悶泡是一個慢動作,而快出水,則是雷厲風行,殺伐決斷。

自然,因兩種沖泡屬性的不同,也會讓同一款茶,擁有完全不同的風味。

曾有一茶友評論說到:好茶,我都是悶著喝的。快出水那都是爛茶才用的手法。

真相,果真如此嗎?好茶都悶著喝的?

當然不是。

岩茶是悶泡還是快出水,咱們首先要了解這兩種出水方式,到底有什麼不同!

悶泡,「壓榨式」泡法!

悶泡,是茶與水較長時間接觸的過程。

在這個「較長時間」中,岩茶的物質以倍速釋放。

這些物質,包含提供苦味的咖啡鹼,擁有澀味做點綴的茶多酚,以及提供甜味的各類茶多糖。

悶泡,茶葉完全在水中舒展筋骨,通道大開,無疑是為物質釋放提供了一條康庄大道。

沒有絲毫的阻礙,物質暢快釋放,與水交融,形成獨特的風味。

這種方式,就像是「月光族」一般的存在。

手頭寬裕時,隨意揮霍。

資金周轉有礙,開始學會透支未來的資本。

這類消費方式,有些不敢恭維。

至於剎不住車的物質釋放,也未必是最好的。

當茶葉中的物質在水中的比例大幅度上升後,茶湯自然而然變濃了。這變濃後的茶湯,好喝與否,則要看個人味蕾接受度。

對於味蕾敏感者而言,高濃度的茶湯往往會產生一些不適感,味濃如中藥,甚至會產生一種排斥的心理,從此對岩茶避而遠之。

若是味蕾常年受這些高濃度的茶湯刺激,漸漸失去了敏銳度,自然能比較輕鬆接受這些茶湯。

快出水,循循善誘式沖泡!

與悶泡的恣意洒脫相比,快出水就有點像「葛朗台」一般的存在,摳摳索索,嚴格把控物質的釋放。

快出水對於這些物質而言,像是要經過層層關隘的嚴審,出門一趟並不容易。

嚴格的把控,自然有它不可替代的好處。

其中一點,就是物質的釋放變得井然有序,不再一股腦地將物質全部釋放完畢。也不會出現,前三沖味道濃烈難喝,後四沖寡淡無味。

喝岩茶,最怕患寡,更怕患不均。

滋味物質均勻釋放,才備受喜愛。

再者,快出水後,能讓物質釋放的速度得到把控,確保我們喝到的茶湯濃度,不會有太大的起伏變化。

快出水的方式,從一定程度上而言,能讓岩茶變得更加耐泡些。

快出水,對於許多初學者而言,是最好的沖泡方式,咱們能感受到的茶湯,濃淡適中,可感受到岩茶和風細雨的一面,而不至於覺得岩茶是兇猛可怕。

可見,悶泡是一種找茬式的泡法,目的是在於讓岩茶的各種毛病暴露。尤其是從第一衝開始就悶著喝,那滋味之濃烈,非一般茶友可接受。

而快出水,為的是獲得更好的味蕾體驗,物質均勻釋放,避免茶湯出現苦澀的情況,這類沖泡方式,屬於取悅式的存在。

用悶泡還是快出水,可以判斷岩茶品質嗎?

不一定!

一款茶的好與壞,有許多客觀存在的標準,甚至還有主觀因素。

客觀的標準,可總結為「香清甘活」四大特色。

香,是指杯蓋上,湯水裡要有香氣。

岩茶分很多個品種,每個品種,都有自己的品種香。而由於工藝的原因(比如焙火和發酵程度的不同),它們還會生成不同的花香或者果香。

這岩茶生而為岩茶的驕傲。

清,是指湯水要清新,清澈。喝在嘴裡,是清爽的,清透的,舒服的。不能濃、渾、澀。

甘,是指岩茶的茶湯要有甘甜感,不僅入口要甘甜,回甘里,也要有絲絲甜意方才是好茶。

活,是指岩茶的湯,要活泛,靈活,岩茶之活,謂的是它的湯感,要有活力,要有鮮活感,喝在嘴裡的感覺,是靈動的,帶著獨特的山野之感,帶有活力。

這些特色的實現,離不開山場,更逃脫不了工藝。

而主觀的因素,更存在不確定性。

常言道:一千個讀者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個人心中所設立的標準,並沒有統一。有人覺得岩茶,只要味道濃烈就是好茶。有的人則覺得,茶湯要溫和,內容物充足才算好茶。甚至還有人覺得岩茶只要喝著香,就夠了。

你瞧,選擇性這麼多,該如何統一?

雖說快出水與悶泡,無法決定岩茶的品質好壞。

但從這兩種手法的使用,卻可以看出端倪。

一款岩茶,非要悶泡才有味道,內質不足的一種體現。

如果得到一款岩茶,要從第一衝開始就悶泡才有味道,這類茶,其實可以看出它的毛病。

這茶,典型的先天不足。

這種先天不足,可能是受山場環境影響。比如岩茶的生長地,土壤為粘土,不透氣,茶樹無法自由呼吸,難以積累有機物。

在這種情況下,它就存在芳香物質、滋味物質匱乏的情況。

沖泡時,要採用比較極端的悶泡法,讓這些物質不斷釋放,由內之外,讓最深層次的物質也釋放完畢,以達到滋味豐富的目的。

岩茶快出水後,香氣、滋味充足,品質不差!

相反,如果一款岩茶的內在物質豐富,從第一衝開始,完全沒有必要悶泡。

倒不是茶經不起悶泡,而是悶泡過後,會導致物質過度釋放,反而左右喝茶感受。

過猶不及。

悶泡是對好茶的一種浪費。

真正內在物質充足的茶,前四沖用快出水,足矣!

所謂的爛茶才用快出水的說法,不攻自破。畢竟爛的茶,內在物質不充足,絕對不會使用快出水的手法。

得到一款真正的好茶,不到萬不得已,不會輕易使用悶泡法。

悶泡,對於岩茶而言,有些殘忍,一次性讓物質大量釋放,使得岩茶快速「衰老」,進入遲暮時期。

悶泡,多數在岩茶沖泡的後幾沖使用。

等到使用快出水沖泡時,茶湯已經無法提供足夠的風味後,才會採用悶泡的做法。

這悶泡,也不會沒有上限,一直悶著,而是要講究循序漸進,10秒,20秒,30秒……直到茶湯的風味符合個人口味時為止。

爛茶,才用快出水沖泡,好茶都是悶著喝,未免有些太過偏頗。

歡迎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識!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李麻花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陳茶事 的精彩文章:

還在用85℃的水沖泡?告訴你,這是對白茶白毫銀針的最大浪費!
茶友來信:受了潮,吸了異味的白茶,還能挽救嗎?

TAG:小陳茶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