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千年歷史都江堰,蘊藏著古人怎樣的智慧和水利工程原理?震驚!

千年歷史都江堰,蘊藏著古人怎樣的智慧和水利工程原理?震驚!

都江堰位於成都平原西部岷江之上,距離成都市50公里,是川西山地與成都平原的結合部。岷江出岷山山脈,從成都平原西側向南流去,岷江出山口的玉壘山坡度極陡,導致都江堰雖然與成都只有50公里的距離,但高度差卻達到了273米。在都江堰水利工程修建之前,當雨季來臨之時,山洪暴發,奔騰的岷江之水向成都平原傾瀉而下,整個成都平原便是一片澤國。

堯舜禹的時代,就是一個有記載的治水時代。

大禹的父親鯀違背自然的規律(道),採取堵截的方法,最終因治水失敗被殺。

大禹在其父治水的經驗基礎上,發現了「自然之道不可違」這個事實。故在《黃帝陰符經》「因而制之」的指導下,按照「順勢而為,因勢利導」的方針,採取了以疏導為主的治水方法。

都江堰沒有採取「截斷眾流」的堤壩、水閘等方法,採取分流的方式,與自然環境完美的融合在了一起。

在這一點上,大家可以比較一下都江堰和現代化的水利工程。區別很大。

水堰「魚嘴」,迫使大量江水流入寶瓶口。

魚嘴將江水一分為二:西邊稱為外江,它沿岷江河道順流而下;東邊稱為內江,它流入寶瓶口。由於內江窄而深,外江寬而淺,這樣枯水季節水位較低,則60%的江水流入河床低的內江,保證了成都平原的生產生活用水;而當洪水來臨,由於水位較高,於是大部分江水從江面較寬的外江排走,這種自動分配內外江水量的設計就是所謂的「四六分水」。

"古為今用"、碩果僅存的奇觀,至今還滋潤著天府之國的萬頃良田。都江堰魚嘴分水堤、飛沙堰泄洪道、寶瓶口引水口等主體工程相互依賴,功能互補,巧妙配合,渾然一體,形成布局合理的系統工程,聯合發揮分流分沙、泄洪排沙、引水疏沙的重要作用,使其枯水不缺,洪水不淹。都江堰的三大部分,科學地解決了江水自動分流、自動排沙、控制進水流量等問題,消除了水患,是一個科學、完整、極富發展潛力的龐大的水利工程體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苛律 的精彩文章:

如果地球沒有發生大的災難,500年後會是怎樣的?看完顛覆認知
月球背面有外星人的基地,嫦娥之父收到外星人警告,專家給出真相

TAG:苛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