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金戈鐵馬:一支南宋最能打硬仗的軍隊

金戈鐵馬:一支南宋最能打硬仗的軍隊

金戈鐵馬:一支南宋最能打硬仗的軍隊

金戈鐵馬:一支南宋最能打硬仗的軍隊

在金戈鐵馬的南宋初期,宋金戰場上活躍著一支最能打硬仗的軍隊。這就是有著中國古代軍隊最嚴格的訓練體系與戰鬥紀律的「岳家軍」,岳飛統領的「岳家軍」也因此成為名副其實的「南宋第一強兵」。

岳飛在南宋軍界初露頭角,並非因為戰功,而是因為軍隊肅然的軍紀。岳飛曾經說過:「用兵者無它,仁、信、智、勇、嚴五事,不可不用也。有功者重賞,無功者重罰,行令嚴者是也。」岳家軍賞罰分明、紀律嚴整。早年,岳家軍初創駐軍宜興時,兩浙各地吏民紛紛扶老攜幼遷到宜興,把岳家軍駐地當作臨時的避難之地,宜興人民甚至出資為岳飛建造生祠,以表達父老百姓對岳飛保境安民的感激之情。當時,幾乎所有宋將都縱兵行暴踐民,個中尤數張俊為甚,其部隊常以「自在軍」炫耀。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宋軍收復建康(今江蘇南京)後,各路宋軍紛紛變身為強盜,對城中百姓進行劫掠,令已在女真鐵騎下飽受欺凌的建康百姓大受其苦,唯有岳家軍能夠做到「不擾百姓」。在岳飛駐兵臨近的廣德(今屬安徽),民間「無秋毫之擾」。當年秋天,岳家軍移防江北泰州,當地百姓同樣安堵如故。為此,宋高宗親自下手詔表揚岳家軍所到之處,秋毫無犯,「民不知有兵也」。

下層出身的岳飛對士兵欺凌平民,深惡痛絕,因此,軍法甚是嚴峻。拿老百姓一文錢的,就要殺頭!有個兵士拿人一縷麻綁草鞋,岳飛追查盤問後,斬首!在這樣極端嚴格的管束下,經歷成年累月的軍紀實踐,岳家軍軍紀之嚴整,到了令人驚嘆的地步。

有士兵在湖口縣買柴,百姓主動少收二文錢,士兵堅拒說:「你想用這二文錢買我的腦袋嗎?」紹興二年(公元1132年),岳家軍平曹成後,屯駐江州(今江西九江),一時軍費不繼,士兵殺馬充饑,剪髮賣錢,甚至賣老婆孩子買米,卻無人敢於搶掠百姓。日久天長,岳家軍名聲在外,以至於老百姓聽到其他軍隊來了,如同遇到了土匪,都逃得無影無蹤,只有岳家軍路過的地方,老百姓紛紛出門圍觀,乃至抱著戰士,聲淚俱下,激動不已。

當然,岳家軍的軍紀絕不只是靠著嚴刑峻法維繫的,與岳飛以身作則,言傳身教也有很大關係。岳飛與部下同甘苦,經常與最低級的士兵同吃,酒肉全部平均分配,若是酒少不能分給全軍,就摻上水讓每人都能喝上一口。士兵露宿野外,岳飛也絕不一人住進營帳。同時岳飛儘可能地善待部眾,朝廷每次犒賞,全數分發將士,自己一文不取。一次,岳飛命令一名部將分發犒賞,按照帶甲人、輕騎人、不帶甲人三等給賞錢。可這名部將從中剋扣,中飽私囊。被岳飛發現後,立即杖殺。

可對於立功的將士,生活簡樸的岳飛向來不吝賞賜。部將張憲的親兵郭進在莫邪關立下頭功,岳飛就立即賞賜金腰帶和銀器,並將他從普通小兵提拔為從八品武官。

在岳飛恩威並施的管教下,岳家軍形成一種軍令如山、雷厲風行的軍風。一次,岳飛派一名騎士帶奏摺前往臨安(今浙江杭州),途經長江,恰值風浪,渡口管理員禁止過江,結果這位騎士表示,寧可淹死,不能違背岳太尉的軍令。隨後,自駕一葉扁舟渡江,目擊者無不驚以為神。

岳家軍賞罰分明,對於日常操練的要求與實戰一樣嚴格。兵士沖山坡,跳壕溝,都穿著重鎧練習。岳雲在訓練時,因戰馬失足跌倒,就立即受到鞭打。所謂「在操場上很困難,打仗時就容易多了」。

岳飛一生謙虛,唯獨對岳家軍士兵的戰鬥力從未低調,曾豪言:「某之士卒真可用矣!」 「岳家軍」就這樣通過中國古代軍隊最嚴格的訓練體系與戰鬥紀律的管束,成為名副其實的「南宋第一強兵」!

由於岳家軍的規模不斷擴充,給這支大軍的管理帶來了很多不便之處。於是,岳飛將岳家軍的十萬人馬分為十二軍:一背嵬軍,二前軍,三右軍,四中軍,五左軍,六後軍,七游奕軍,八踏白軍,九選鋒軍,十勝捷軍,十一破敵軍,十二水軍(橫江軍)。

其中,前後中左右五軍是常見的名字,選鋒軍、勝捷軍和破敵軍都是取了比較威風的名字。以上這八支部隊都是以步兵為主,雖然紹興二年(公元1132年)陳規守德安(今湖北安陸)時,使用的長竹桿火槍,以竹為筒,內裝火藥,臨陣點燃,噴射火焰,焚毀敵人的攻城器械「天橋」,是最早見諸史冊的管形火器。但在岳家軍中,仍以冷兵器為主要裝備。經過嚴格訓練的岳家軍重裝步兵全身披甲,全副鎧甲用甲片一千八百二十五葉,重達四、五十斤。

在岳家軍步兵中,弓弩作為主要兵器佔有重要的地位。軍中大約十分之二的兵士使用弓,十分之六的兵士使用弩,剩下的十分之二的士兵才使用刀槍等近戰兵器。

因為宋朝的生產力高度發展,弓弩等兵器遠遠勝於以騎射起家的北方民族,所謂「金人弓矢,不若中國之勁利」,而弩在宋朝被視作對抗北方騎兵民族的利器,得到大發展。弩手多用腳踏張弩,採用三組輪射的迭射法。而「神臂弓」的發明,使宋軍的有效射程遠及二百四十多步,約合372米以上。宋軍戰場上的老對頭金兀朮,也不得不承認,神臂弩是最令他恐懼的宋軍武器。

為保護在近戰中會淪為活靶子的弓弩手,岳家軍的刀槍手,緊靠陣前布設的拒馬後,而立於弓弩手之前,以便於當敵騎沖陣之時,進行白刃戰。

為了對付金人的鐵甲騎兵,岳家軍十分重視長柄刀的使用。所謂長柄刀,大致都是由唐代的陌刀演化而來。舞刀是宋軍訓練的重要內容,按照南宋初的規定,舞刀者要用長一丈二以上的長柄刀,用氈皮將刀頭裹起來,連舞五十二次,能讓刀頭不落地的,才算合格。至於在宋軍中軍紀最嚴,訓練要求最高的岳家軍里,更不待言。

值得大書特書的是背嵬軍、游奕軍和踏白軍,這三支當時南宋屈指可數的騎兵部隊。岳家軍騎兵的主要裝備有長短刀,十支短弩,二十支硬箭、圍盔和鐵葉片革甲。背嵬軍有八千餘騎(背嵬軍另有萬人步兵),三軍加起來共有二萬餘騎。

在宋代以往的戰爭中,由於騎兵孱弱,宋軍面對敵軍的鐵騎衝擊時,往往只能被動挨打。但在紹興六年(公元1136年)八月,岳飛第二次北伐,兵進伊洛時,奪取了偽齊政權的一個馬檻,繳獲戰馬一萬多匹。同年十一月,岳家軍又從偽齊那裡俘獲戰馬四五千匹。這約一萬五千匹戰馬,加上以前歷次戰役所繳獲的戰馬,以及南宋朝廷撥給的少量戰馬,岳飛建立了一支當時南宋各軍無法比肩的騎兵。

岳飛本人就善於騎射,素有「勇冠三軍」之名,他親自教導,讓將士熟練掌握射技槍法,此等精兵,自然非同小可。也正是有了這支驍勇善戰的騎兵部隊,使得「岳家軍」成為南宋初年,宋軍之中唯一的進攻性力量!

要維繫部隊的戰鬥力,錢、糧、衣料、軍器的後勤供應,必不可少,何況岳家軍十萬大軍之外還帶著幾十萬家眷。後勤的壓力不亞於一場大規模戰役,單是軍糧就常讓岳飛亂了方寸。紹興八年(公元1138年),岳家軍的日常開銷已是「月用錢五十六萬貫,米七萬餘石」,軍馬的飼料等開支還不計在內。錢糧之外,軍器的供應也不是個小數目,從紹興八年樞密院發給岳家軍「自造軍器」的原料清單中,就明白岳飛要駕馭的是多麼複雜財政局面:鐵甲葉近七十萬片,牛角六千三百多支,生黃牛皮九千一百餘張,牛筋四百多斤,生羊皮一萬八千多張,箭笴(桿)十八萬五千枝,翎毛五十一萬堵,條鐵七千六百九十四斤。

農民出身的岳飛深知民間疾苦,每次調發軍餉均面沉如水,感慨「東南民力耗弊極矣」,激勵士卒「大功未成,何以報國!」岳家軍用戰場上的行動證明,自己並不是靡費公帑的無用之師。

岳飛向來反對消極防守,主張積極進攻。紹興十年(公元1140年),金人撕毀和議,大舉攻宋。岳飛針鋒相對,將十萬大軍分成奇兵、正規軍和留守部隊三部分,呈梯次配置,主動發起戰略進攻。奇兵是深入敵後的游擊部隊,騷擾敵人後方,配合正面戰場作戰;正規軍是擔任正面戰場的主力部隊,後方留守部隊包括全體水軍。岳飛為了穩固後方,派岳家軍接管了一直到江西路江州(今江西九江)、江東路池州(今屬安徽)的江防,以拱衛長江中下游的安全。

岳飛開始戰略進攻時,在西方,派出一支部隊切斷金兀朮與西線陝西戰場金軍的聯繫,護衛岳飛主力軍的側後。在東部,岳飛親自統率重兵,向遼闊的京西路(今河南大部、陝西、湖北局部)平原地區疾進。同時,派出前軍統制張憲和游奕軍統制姚政,馳援順昌府(今安徽阜陽)劉光世所部。整個兵力部署也呈兩翼展開,中央突破的戰略態勢。岳飛由南向北逐次推進,先行掃蕩開封外圍敵軍,然後進克開封,隨後渡河,收復河北失地。六月初,岳飛部在不到半個月的時間裡,勢如破竹,銳不可當,席捲京西,兵臨大河,勝利地完成了掃清開封外圍的戰略任務。

這就是南宋最能打硬仗的岳家軍。

(本篇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蕭家老大 的精彩文章:

窅娘善跳金蓮舞,李煜特意建造一座六尺高的金蓮舞台
漢章帝一味地寬厚仁慈,但吏治風氣卻日漸鬆弛

TAG:蕭家老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