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兩晉時期是誰造成了割據政權前涼的混亂局面

兩晉時期是誰造成了割據政權前涼的混亂局面

兩晉時期是誰造成了割據政權前涼的混亂局面

兩晉時期是誰造成了割據政權前涼的混亂局面

西晉後期,皇族宗室之間為爭權奪利陷入混戰,五胡乘機崛起。在內憂外患的雙重打擊下,西晉覆亡,王室南渡,中原易主,但涼州一帶仍掌控在晉臣涼州刺史張寔手中,是中國北方唯一沒有淪陷的疆土,遺憾的是,此地與偏安江南的東晉並不接壤。張氏世守涼州,積極經略西域,雖致力於「上思報國,下以寧家」(見《資治通鑒》),並長期使用晉愍帝的建興年號,名為晉臣藩屬,實為獨立的割據政權,史稱前涼。

張寔死後,前涼先後由張茂、張駿、張重華統治。張駿﹑張重華父子在位時,境內分置涼州﹑沙州﹑河州三個州,並在海頭設西域長史,在吐魯番地區設高昌郡,其疆域「南逾河﹑湟,東至秦﹑隴,西包蔥嶺,北暨居延」(見《讀史方輿紀要》),前涼發展至鼎盛狀態。然而,好景不長,張重華死後,前涼便開始出現內亂,弒君之事,再三上演,國勢大衰,第一個被廢殺的國君便是張重華的兒子張曜靈。

張曜靈,《晉書》稱其為張耀靈(按:應系史官為避晉孝武帝司馬曜名諱而改),字元舒,張駿之孫,張重華長子。前涼建興四十一年(公元353年,東晉永和九年)十月,張重華生病,為穩定時局,立張曜靈為世子。十一月,二十七歲的張重華英年早逝(註:張重華髮現生母與庶兄張祚通姦後,羞愧難當,又不知該如何處理,不久鬱郁而亡),年僅十歲的張曜靈即位,成為前涼第五任國君。

幼主當國,難免生事端。果然,張重華一死,其庶兄張祚便跳了出來。張祚為張駿侍妾所生,因為身份低賤,早年沒有資格與張重華爭當國君,但對國君之位覬覦已久。張重華生病時,張祚就蠢蠢欲動,開始秘密地與張重華的嬖臣趙長、尉緝等人結為異姓兄弟,圖謀大事,心懷不軌。近臣常據,察覺張祚有狼子野心,建議張重華「請出之」,把張祚調出京城姑臧(今甘肅武威),以防其生事。

淫國君生母,結國君嬖臣,對張祚的所作所為,張重華有著切齒之恨,但考慮到兒子尚在沖齡,無理政能力,外敵虎視眈眈,有侵犯之念,於是,強忍怨恨,讓「有勇力、吏干,而傾巧善事內外」的張祚留在京城,意在「以祚為周公,使輔幼子」。為了有效制約張祚,保障兒子順利執政,張重華臨終前下達手令,讓心腹謝艾為衛將軍,監中外諸軍事,以輔政張曜靈,但「祚、長等匿而不宣」(見《資治通鑒》)。

張重華死後,趙長等人假傳張重華遺令,「以長寧侯祚為都督中外諸軍事、撫軍大將軍,輔政」(見《資治通鑒》),並殺掉謝艾。由此,前涼的軍政大權幾乎全部落入張祚手中,幼主張曜靈的處境變得岌岌可危。即位後,張曜靈像祖先那樣,仍以晉室為正朔,雖為一國之君,但未稱皇帝,而是「稱大司馬、校尉、刺史、西平公」(見《晉書》),有點不倫不類。即便如此,張曜靈也難逃被廢殺的厄運。

為了廢掉張曜靈,取而代之,名正言順地統治前涼,張祚處心積慮,左右開弓,一是讓趙長、尉緝等人議論「時難未夷,宜立長君,曜靈沖幼,請立長寧侯祚」(見《資治通鑒》),說張曜靈年少無知,不能應對艱難的時局,應該立年長者為國君,為張祚日後即位大造輿論;二是走情婦路線,張祚因「先烝重華母馬氏」(見《晉書》),此時更是輕車熟路,使出渾身解數,伺候騷淫的馬太后,以贏得馬太后的支持。

馬太后原是前涼國君張駿的寵妃,生下張重華後晉封為夫人,張重華即位後,尊生母馬氏為王太后,居於永壽宮。馬太后生性淫蕩,張駿死時,她只有三十來歲,正處虎狼之年,長夜難熬,床笫冷清,因耐不住寂寞,便和與自己沒有血緣關係的庶子張祚眉來眼去,勾搭成奸,「張祚先得幸於重華之母馬氏」(見《資治通鑒》),連親兒子張重華都拿她沒辦法,情夫張祚遂成為馬太后用來洩慾的不可或缺之人。

趙長、尉緝是心腹,馬太后是情婦,兩方均力推張祚。兩把火同時燒了起來,張祚的套路在短時間內得以奏效。當年十二月,馬太后不念祖孫血脈之情,下詔廢掉親孫張曜靈為涼寧侯,另立情夫張祚為國君,「馬氏遂從緝議,命廢耀靈為涼寧侯而立祚」(見《晉書》),張曜靈當國君方一月就被廢黜。張祚即位後,稱大都督、大將軍、涼州牧、涼公。次年正月,張祚自稱涼王,改建興四十二年為和平元年。

權力,最容易讓一個人暴露本質。張祚稱王后,淫虐無道,上下怨憤,最終激起兵變。和平二年(公元355年,東晉永和十一年)七月,河州刺史張瓘起兵攻打張祚,並「傳檄州郡,廢祚,以侯還第,復立涼寧侯曜靈」,他將討伐檄文傳遞到各州郡,宣稱要廢除張祚,讓他以侯爵的身份回家,重新立涼寧侯張曜靈為王,一時間「姑臧振恐」。張祚原本沒想殺張曜靈,但張瓘意在讓張曜靈復辟,逼著張祚舉起了屠刀。

為消除張瓘借口,防止張曜靈東山再起,八月,張祚派大將楊秋胡「將曜靈於東苑,拉其腰而殺之,埋於沙坑」(見《資治通鑒》)。不少人認為「拉其腰而殺之」,就是將張曜靈腰斬,其實不然。在古代,「拉……而殺之」是一種酷刑,即用力摧折、扳斷人的肢體,「拉其腰而殺之」 不是拉著犯人的腰,將其斬首,而是扳斷犯人的腰肢,將其致死,受刑者所受痛苦煎熬難以想像。一代帝王張曜靈在極端疼痛中殞命,年僅十二歲。

張曜靈之慘死,前涼臣民無不哀痛,朝野上下對張祚更加痛恨。兩個月後,張祚的心腹趙長也背叛張祚,並刺傷張祚額頭,張祚倉惶「奔入,為廚士徐黑所殺」(見《魏書》),後被「梟其首,宣示內外,暴屍道左」(見《資治通鑒》),其下場不比張曜靈好不到哪裡去。自古以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殺人者,人恆殺之。張祚死後,張重華的小兒子張玄靚即位,復稱建興四十三年,謚兄長張曜靈為哀公。

最後,再說說那位騷淫的馬太后。張祚得志後,一腳踢開年老色衰的馬太后,另覓新歡。馬太后大怒,便與大臣密謀除掉張祚,以解心頭之恨。張祚被殺,馬太后出力不少。張玄靚即位後,馬太后淫心不改,再度與輔政大臣張邕私通,「邕自以功大,驕矜淫縱,又通馬氏」(見《晉書》)。前涼昇平七年(公元363年,東晉隆和二年),馬太后去世。雖然壽終正寢,但馬太后的淫蕩卻被永久地載入歷史長卷。

(本篇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蕭家老大 的精彩文章:

岳飛冤獄是如何構成的?
她是宋皇室后妃中「因禍得福」的最好見證

TAG:蕭家老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