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隸書四種主要筆畫的技法

隸書四種主要筆畫的技法

一、隸書四種主要筆畫的技法

1、平畫:隸書的平畫與篆書的橫畫稍有不同,它除了藏頭護尾逆入平出以外,還有"蠶頭雁尾"的波發之筆(亦稱橫捺)。

其書寫要領是:

起筆回鋒下垂形成蠶頭之勢。

順勢右行。

盡量鋪毫,極力波發,提空回收,形成"雁尾"之勢。

2、直畫:直畫與篆書寫法基本相同。然篆書多圓勢,而隸書方圓並用。

3、挑畫:就是折筆。挑有二法,主要在收筆處,一為出鋒,二為回鋒。出鋒稍短之挑,即為豎鉤。此二法為:

出鋒。

第一,起筆回鋒成反扭之勢。

第二,順勢而下。

第三,儘力鋪毫左行而推筆。

第四,將鋒拎中,反扭上挑出鋒,提空收筆。

回鋒。

此種挑法的第一,二,三步同出鋒挑法,第四步是提空收筆改為回鋒收筆即可。

4、捺畫:捺與平畫的波,寫法略同。主要方法是:

起筆回鋒下垂形成蠶頭反扭之勢。

順勢下行。

盡量鋪毫,極力波發,提空回收。

二、寫好隸書的5條出路

隸書創新的方法很多,特別是在當代,由於多元化文化的發展,書法家們越來越注重個性的張揚,再加上出土文物的豐富,可以借鑒和取法的資料日益增加,人們不再滿足於只從正統漢碑中吸取隸書的精華,而是更多地著眼於早期隸書(像簡牘、帛書、摩崖、石刻等),例如《西漢武威儀禮漢簡》、《開通褒斜道刻石》、《萊子侯刻石》、《馬王堆漢墓帛書》等,包括西晉時期的《好大王碑》和前秦時期的《廣武將軍碑》等,從中尋求隸書創新的方法。

具體來說,當代隸書創作的異變現象主要有篆隸結合、造型奇特、融入行草、金石趣味、碑簡雜糅等五個方面,以下結合書家及作品進行分析。

1、篆隸結合

我們知道,隸書是在篆書的基礎上發展變化而來的,所以經常有人講「篆隸不分家」,「篆中有隸,隸中有篆」。當代書家時常以篆書的筆法和隸書的結構來進行創作探索,取得了通常狀態下所得不到的藝術效果,增加了意想不到的審美情趣。篆隸結合是指將隸書和篆書結合在一起寫,在用筆上表現為線條的圓渾,多使用中鋒,在結體上也是方折的體勢較少,多取圓勢。

2、造型奇特

隸書的造型具有突出的特點,或縱長取勢,或寬扁見長,皆具風神。傳統的隸書造型多取橫扁之勢,而當代隸書作品的造型則多縱長取勢,這是當代隸書創作特別注重的一種變異方法,反其意而用之,卻取得了一種特殊的造型效果。

3、融入行草

每一種字體的發展都是建立在實用書寫的基礎之上的,隸書也不例外,當人們在實用書寫時為了追求便捷,便會加入一些行草書的筆意。在當代書法家中,張海先生以擅長草隸而聞名。他早年的隸書以漢隸為本,多求精美,取法《乙瑛碑》、《封龍山頌》等,後來潛心研究漢代帛書、簡牘,並將其和行草書融入到傳統的漢隸之中,開闢了隸書的新的寫法——草隸,也充分體現了書家的性靈之美。

4、金石趣味

當代書法家在篆書和隸書的創作中追求金石趣味,是清代以來書法家所進行的探索的繼續,清代書法家何紹基在這一方面作出了突出的貢獻,直接影響了當代隸書的發展。在隸書作品中融入一些金石氣息,可以增加作品的視覺衝擊力,使得原本就古樸厚重的隸書更添蒼茫、渾厚的感覺,作品看起來也更加有質感。

5、碑簡雜糅

在隸書作品中融入簡牘筆意和情趣,是當代隸書發展變化的又一特點。簡牘帛書是隸書發展和創作的一個寶貴的取法之源,並且也是隸書發展最為快速的載體。許多書家都潛心研究簡牘帛書,從中尋求隸書創新的道路。

一、橫畫

橫畫是隸書中有特色的筆畫。往往以「橫飛」為美。隸書的橫畫有兩種,一為平橫,一為波橫。有方筆圓筆兩種。

1.平橫。是指橫呈水平狀,一般逆鋒起筆,折筆中鋒運行,回鋒收筆或露鋒收筆。平橫有凸形、凹形和基本平形。

2.波橫。是波筆的一種,是指橫畫具有俯仰之態。一般逆鋒起筆,折筆重頓,形成蠶頭,然後提筆運行,至收筆處頓挫出鋒,形成燕尾。亦有蠶頭小燕尾大的現象。波橫一般要寫得厚重圓潤,蠶頭、燕尾都要飽滿,橫中略向上彎。

二、豎畫

豎畫在隸書中只是普通的一個筆畫,這個筆畫承篆成分較大,即多數為圓起圓收。有些豎末端較尖,亦不屬楷書懸針豎,而是寫時自然收結。隸書的豎一般均為逆鋒起筆,中鋒徐行,藏鋒收筆。豎畫在隸書中有三種形式:中豎,向左弧豎,向右弧豎。也有方筆,即逆鋒起筆,向左上角切,折筆下行。雖然豎畫在隸書中不如波畫有特色,但書寫時同樣不可輕視。

1、以堅代撇

隸書中有一種情形值得注意,即以豎代撇現象較多。主要表現在書寫楷書戈鉤的短撇上,如「或」第七筆,「威」第八筆,「咸「第八筆。

2、豎點

隸書中的點大多是由豎充任的。

三、撇畫

撇畫又稱掠畫,是僅次于波畫的又一重要筆畫,它在隸書中變化很多,除了長撇、彎撇,還適用十一些左旁的豎畫(豎撇)。隸書中的撇筆無論怎麼變化,書寫時均應起筆有力,沉著剛勁,忌輕飄。

1、長撇

這是隸書中最基本的撇。一般逆鋒起筆,內右向左傾斜行筆,整體弧度不大,藏鋒向上收筆,它與後來楷書的長撇基本類似。

2、彎撇

這是隸書中常見的撇,胃比後彎如半月。一般為逆鋒起筆,或豎行—半向左下彎行,或直接彎行,弧度呈45°角。

3、豎撇

這是一種將左旁豎畫進行藝術美化的做法。起筆如豎,行至一半,向左上彎行,至末端向上微挑旋即回鋒收結。

4、橫撇

這是一種基本無弧度的撇,在隸書中常用於字頭呈外展狀。只是起筆處稍向心上抬。一般逆鋒起筆,轉向左行,至尾處向上回鋒收筆。

5、短撇

逆鋒起筆,由右上方向左下運行,回鋒收筆。

四、捺畫

捺畫是波筆的又—形式。是造成隸書氣勢的重要筆畫。隸書中的捺畫與波橫寫法近似,均為蠶頭燕尾狀。只是波橫平出,捺畫逆鋒起筆後,向石下傾斜行筆,至捺角處稍頓向右上提筆出鋒。

五、鉤畫

隸書中的鉤畫有時易和撇畫混為一談,原因在於鉤鋒並不明顯。鉤頸部分過長,並不像楷書的鉤向上翹拔,出鋒犀利。隸書的鉤畫由於多帶波筆痕迹,滑行出鉤,因此書寫時應走筆慢—些。

1、堅鉤

有左向豎鉤,右向豎鉤兩種。起筆如豎,行至出鉤處向左(或向右)滑行,回鋒收筆,鉤圓而不挑。其小左向豎鉤往往成為隸字中的主筆 如「事」、「於」。

2、彎鉤

這種鉤與楷書的鉤近似。出鉤前折筆頓駐,然後向左上方提筆挑鉤出鋒。

3、撇鉤

這是一種近似撇的鉤。起筆如撇,行一半時滑行向左出鉤,鉤身略彎。

4、鉤畫的變化形式

六、折畫

折畫在隸書中是很簡單的,主要指兩種筆畫接合處,筆法較為隨意。一種為內折,一種為外折。

1、內折與外折

內折就是橫筆寫完後,向右上方提,然後折迴向內寫,豎呈內彎,有明顯的折肩,如「己」、「史」。

外折承繼了篆書的折法,橫筆寫完後直接折下,折角是圓的,折後豎向外稍弓,如「蜀」,有些外折兩筆寫成,雖斷意連,如「官」。

2、折畫的變化形式

隸書中的折畫變化很多,出於它承繼篆書,許多折畫不像楷書那樣有規可循,多為帶有圖畫的隨意行為,因此書寫時還要多臨帖。

平橫的寫法

波橫的寫法

豎的寫法

回鋒撇寫法

放鋒撇寫法

捺的寫法

圓點寫法

方點寫法

向內上雙點寫法

向外上雙點寫法

下雙點寫法

左右雙點寫法

豎三點寫法

下四點寫法

左右四點寫法

連橫折寫法

斷橫折寫法

橫轉寫法

豎折寫法

豎轉寫法

斜向轉折寫法一

斜向轉折寫法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卓軒書畫 的精彩文章:

啟功曾說:「欲知六朝筆法,可於高昌磚志墨跡中探索之。」
陸機、虞世南、米芾、蘇軾的傳世書法名作是用這些紙寫出來的

TAG:卓軒書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