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黃公望《富春山居圖》里的禪宗山水情

黃公望《富春山居圖》里的禪宗山水情

黃公望(道士)元代畫家

黃公望(1269-1354),道士。字子久,號大痴道人,又號一峰道人。江蘇常熟人,元代著名畫家,被尊為「元四家」之首。他50歲開始學習繪畫。他在六十歲左右時加入全真教,成為一名道士。六十六歲在蘇州的文德橋開「三教堂」,宣傳全真教教義。黃公望把繪畫與宗教緊密地聯繫在一起,在他的山水畫里體現出了兩種創作風:一種是設色淡雅的淺絳設色山水,一種是筆法簡括、繁簡得宜的水墨山水。

黃公望一生結交許多禪師,其中無用禪師就是他最要好的朋友,兩人經常一起結伴出遊,有一次,從松江回到富春山居,無用禪師希望黃公望能為自己創作一幅長卷,黃公望答應並用三年的時間,繪製出了一部歷史巨著《富春山居圖》,該作品長近十米。以浙江富春江為背景,用墨淡雅,山與水的布置疏密得當,墨色濃淡乾濕俱全,富於變化。具有「蕭散淡泊」、「平淡天真」的審美特徵。此圖既是黃公望巔峰之作,也是最後絕筆之作。也是中國最早的一部禪宗山水畫。

《富春山居圖》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它的知名度與《清明上河圖》齊名,一直備受世人關注,清順治年間該畫曾遭火焚,斷為兩段。前半卷被另行裝裱,定名為《剩山圖》,後半卷稱《無用師卷》,以無用禪師的名字而命名。

黃公望《富春山居圖》(無用師卷)

《富春山居圖》(剩山圖)

《剩山圖》長期散落在民間,而《無用師卷》則在清朝乾隆年間被征入宮。然而,乾隆帝把一幅贗品《子明卷》當成真跡,視為珍寶時時帶在身邊,並對此畫大加嘆賞,屢屢題贊。他把真跡《無用師卷》視為贗品。不過,正是因為乾隆帝看走眼,真的《富春山居圖》才躲過乾隆頻繁題字蓋章一劫。

《富春山居圖》(子明卷)乾隆提贊贗品

《無用師卷》原藏於北平故宮,1933年隨故宮重要文物南遷,15年輾轉過四川、貴州、南京,1948年最終被運至台灣,在倉庫里呆了17個年頭後,到1965年12 月才搬入各種條件都逐步完善的台北故宮博物院,保存至今,仍然保持了運來時的樣子。而《剩山圖》也在幾經顛沛流離後,於1956年走進浙江省博物館,成為該館半個世紀以來的「鎮館之寶」。

2011年6月1日,在溫家寶的倡導下,分藏在海峽兩岸的《富春山居圖》在台北故宮博物院合璧展出,這是中國十大山水名畫《富春山居圖》分離幾十年後首次完整呈現。

黃公望《富春山居圖》合璧版

同年10月27日,由中影集團、鳳凰衛視、派格太合環球文化傳媒等單位聯合攝製,投資過億的電影《富春山居圖》在杭州舉行開機儀式。

然後,一夜之間,《富春山居圖》的郵票從發行初始的三十四元漲到八十八元,而且還在繼續看漲,締造了郵市的又一個傳奇。緊接著,中國玉雕刻畫大師邵忠田宣布,為了《富春山居圖》閉關一年,將用罕見的纖維玉為其雕刻一幅特殊作品。

究竟是什麼魅力讓《富春山居圖》從官方到民間,從文化界到收藏界一直被受世人關注?這幅畫卷的魔力究竟源自何處?

禪畫參透人生的智慧

從古到今,很多藝術家都將參禪打坐作為一種特殊的創作訓練,因為禪意通常能給人帶來參透人生的智慧。禪家認為,「心與宇宙合一」,人回歸自然之後的藝術創作,才能真正展現心境,此時的藝術創作也會自然而然地充滿禪意。禪畫可以說是「中國創造」,它的產生與發展對整個中國美術史有著重要價值。

1、禪畫的藝術魅力

藝術的起源與宗教是分不開的,大禪法師曾說「藝術和宗教從來都是並存的,是非常好的雙胞胎,它們沒有分離過,也從來沒有背叛和相互抵觸過。」人們通過有形的藝術來表達無形的宗教信仰,而宗教題材又為藝術創作提供了廣闊的土壤。民國時期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提出過「審美代宗教」的主張。尼采曾說「宗教消退之外,藝術就抬頭,它吸收了宗教所生的大量情感和情緒,置於自己的心頭,使自己變得深邃,更有靈氣,從而能夠傳達升華和感悟。」

「禪畫」意識在遠古時期的巫術岩畫當中就有體現,春秋戰國時期出土的《繒書四周畫像》、《人物龍鳳帛畫》和《人物御龍帛畫》,便是宗教觀念在繪畫作品當中的體現。中國傳統文化有著極強大的生命力和包容性,佛教傳入中國後,經過不斷的發展融合,與中國本土的儒家、道家思想融合,變成了中國的佛教,即禪宗。

唐代王維的山水畫頗具禪意,他的作品表現了一種「空」和「寂」的「無我之境」,體現了自然與人性的復歸。

2、禪畫獨特的藝術風格

禪畫作為中國繪畫史上特殊的一筆,作為宗教與藝術結合的優秀成果,與其他類型繪畫作品在審美上有著極大的不同。欣賞禪畫,不僅在於它技法上的藝術性,還包括所體現的禪學思想。

禪畫具有生命的歸屬感。禪是穿透生命、穿透天地萬物的自然表達,是生命自信的表達。所以,禪畫往往能夠超越題材本身的限制,讓人感受到畫外之畫,直指人的內心,喚起人們內心對自然萬物的歸屬感。

禪畫具有很強的包容性與創造性,很容易被人接受,並且與之形成內在交流。禪畫來自於生活又反映生活,它凝聚著人類思想的精華,禪的寬容與深刻,會讓觀者心嚮往之,與創作者形成內心共鳴。作品與精神的統一,創作者與觀賞者的統一,讓人願意去挖掘探索禪畫的藝術高度與精神高度。

從古到今,禪畫一直備受藝術家、藏家們的追捧,比較知名的藝術家有唐代王維、南宋的梁楷、牧溪,元代的日觀,明末清初的石濤、八大山人等,近現代的弘一法師等。禪畫除了它的市場價值外,還有獨特的藝術價值。大禪法師說「這個時代的藝術家要有宗教情懷」。其實藝術本身也是一種宗教信仰,能帶給人們一些啟示。

(聲明:傳播收藏知識為宗旨,內容選自互聯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告之刪除。)

月雅書畫中國網編輯整理推薦

——月雅往期經典,點擊以下鏈接直接閱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月雅書畫 的精彩文章:

大唐忠魂顏真卿
敦煌的花樹——一個神秘的佛國世界

TAG:月雅書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