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糖尿病不用怕,降糖絕配的七對葯!

糖尿病不用怕,降糖絕配的七對葯!

一、黃連、乾薑

來源:《傷寒論》乾薑黃芩黃連人蔘湯。

應用:黃連苦寒,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乾薑大辛大熱,辛溫散寒、溫中回陽。乾薑可制黃連苦寒傷胃,二葯合用,共奏辛開苦降、寒熱並調之功。此配伍取「辛開苦降」之意,為降血糖之經驗葯對。

心得:該葯對應用關鍵在於黃連、乾薑配伍比例:若胃熱重,黃連乾薑之比為 6:1;若胃熱不甚,可調整為3:1;若胃寒明顯,二者劑量可為1:1;若中焦氣機郁滯較重,血糖控制尚可,治療時以開郁為主、降糖為輔,黃連、乾薑之比可為1:3。

臨床應用時,乾薑偏於溫中,生薑功善止嘔,常用於治療糖尿病合併胃輕癱見嘔吐的患者。臨床上大劑量應用黃連(15~30克),確有良好的降糖作用。即使虛寒體質,為達降糖目的,仍可用黃連15~30克,防止傷胃的關鍵在於配伍乾薑(6~9克),辛熱之乾薑可完全佐制黃連之苦寒。

二、黃連、烏梅

來源:《傷寒論》烏梅丸,《溫病條辨》連梅湯。

應用:黃連苦寒清熱,烏梅生津止渴、酸澀斂陰。二葯合用,取「苦酸制甜」之意,是具有較好療效的降糖葯對。

心得:在治療糖尿病時,苦味葯確有顯著的降糖效果。此配伍多用於熱盛津傷的糖尿病患者,且配合使用甘味葯,如人蔘、甘草,有酸甘化陰之意,共奏清熱、生津、降糖之效。

三、知母、黃柏

來源:《蘭室秘藏》通關丸,又名滋腎丸、滋腎通關丸,知柏地黃丸。

應用:黃柏苦寒,清熱燥濕、瀉火解毒,善瀉腎火,清下焦濕熱;知母甘寒,滋腎潤燥,上潤肺燥、瀉肺火,中清胃火、除煩渴,下滋腎陰、潤腎燥而退骨蒸。二者相須為用,為清瀉腎火之良劑,有降糖之功效。

心得:該葯對可視為知柏地黃丸之濃縮方,治療由下焦腎火引起的小便不利者,療效顯著。

若下焦濕熱明顯,可加用苦參。

四、黃柏、蒼朮

來源:《丹溪心法》二妙散。

應用:蒼朮辛烈溫燥,可升可降,功擅祛風勝濕、健脾止瀉;黃柏苦寒沉降,善清下焦濕熱。二葯參合,一溫一寒,相互制約,並走於下,清熱燥濕之力增強。

心得:尤適用於濕熱並重、舌苔厚膩者,可大劑量使用蒼朮(15~30克),既可清熱燥濕,又有降糖之功效。臨床若以濕為重,熱不顯者,應以去濕為主。若化濕則用佩蘭、荷葉、藿香,滲濕當用雲苓、薏苡仁,利水即用車前草、竹葉。

五、石膏、知母

來源:《傷寒論》白虎湯。

應用:石膏甘辛而淡、體重而降,氣浮又升,性大寒,善清肺胃之熱,又偏走氣分,以清氣分實熱。知母甘苦寒、質潤多液,既升又降,上清肺熱,中清胃熱,下瀉相火。二葯配伍,增強清瀉氣分大熱之效。

心得:知母有降糖作用,配伍石膏,適用於陽明經熱盛,或溫熱病氣分熱盛,燥熱津傷的糖尿病患者。臨床應用白虎湯,治療熱盛始傷陰液的患者,用浮小麥代替粳米,取浮小麥安神、止汗之功效;且遵《傷寒論》之旨,煎煮時不先煎石膏。若兼壯火食氣傷津,用白虎加人蔘湯,配石斛、天花粉以生津。

六、海藻、昆布

來源:《證治準繩》二海丸。

應用:海藻軟堅散結,消痰利水;昆布消痰軟堅,利水退腫。二葯同為咸寒之品,相須為用,消痰軟堅之功增強。

心得:治療痰瘀互結之糖尿病合併動脈硬化伴斑塊形成,配合使用三棱、莪術等藥物。現代研究顯示,昆布亦有降脂、降糖作用。

七、柴胡、黃芩

來源:《傷寒論》大柴胡湯、小柴胡湯、柴胡桂枝湯、柴胡桂枝龍骨牡蠣湯。

應用:柴胡氣味輕清,善宣透,能疏解少陽郁滯,助少陽之氣外達;黃芩苦寒,能清胸腹蘊熱,使少陽之火清於里。二者相伍,一開一闔,一升一降,促少陽之樞運轉,共奏開郁清胃之功。

心得:二葯伍用清肝熱,適用於肝鬱胃熱型的肥胖糖尿病患者。若肝熱重,以柴胡為主葯,大劑量應用(30克)。若肝火亢盛,則可加用夏枯草、龍膽草,增強降火清熱之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道教 的精彩文章:

四種風水不利家人健康,你家有嗎?
人生感悟,心遁玄門,去迷轉悟!

TAG:道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