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三國十大謀主:孫權四位,曹操三位,袁紹兩位,劉備只有一位

三國十大謀主:孫權四位,曹操三位,袁紹兩位,劉備只有一位

在三國的世界裡面,除了武將,更為重要的應該是謀主,如果沒了這些謀主,再強大的武將,也敵不過別人的一個計謀,比如說今天說到的十大謀主,其中有四位來自孫權,三位來自曹操,兩位來自袁紹,而劉備只有一位。

三國十大謀主:孫權四位,曹操三位,袁紹兩位,劉備只有一位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第一位:田豐(袁紹)

關於田豐的為人,荀彧說"剛而犯上",這句話最好的表達了田豐的為人,在官渡之戰的時候,田豐勸阻袁紹,結果袁紹卻不聽,還把田豐給關起來了,在官渡之戰失敗之後,田豐也被袁紹給殺死了,如果袁紹能夠聽田豐的建議,那麼袁紹也就不會失敗了。

第二位:荀諶(袁紹)

他是荀彧的兄弟,他的功績就是幫助袁紹接管了冀州,不僅僅是簡單的接管,袁紹得到冀州,可以說是不費一兵一卒,官渡之戰也是荀諶當謀主。

第三位:許攸(曹操)

他最初是袁紹的手下,後來在官渡之戰的時候成了曹操的手下,而且曹操能夠取得官渡之戰的成功,還是許攸的功勞,是他給曹操獻出了烏巢的計謀,斷了袁紹的軍糧,這才導致了袁紹的失敗,後許攸隨曹操平定冀州,因自恃其功而屢屢口出狂言,終因觸怒曹操而被殺。

三國十大謀主:孫權四位,曹操三位,袁紹兩位,劉備只有一位

第四位:荀攸(曹操)

荀攸在何進掌權時期任黃門侍郎,在董卓進京時曾因密謀刺殺董卓而入獄,後棄官回家。曹操迎天子入許都之後,荀攸成為曹操的軍師。 曹操征伐呂布時荀攸勸阻了曹操退兵,並獻奇計水淹下邳城,活捉呂布。214年荀攸在曹操伐吳路上去世。荀攸前後設奇策共十二計,只有鍾繇知道。鍾繇整理未全就去世了,故後世不得而知。出自《三國志》——《荀攸傳》載曰:"是時荀攸常為謀主。"

第五位:司馬懿(曹操)

司馬懿不僅僅只是一位謀主,這位謀主最後還取得了曹魏的江山,可以說真正的詮釋了什麼叫做姜還是老的辣,什麼是老謀深算,連諸葛亮都不是他的對手,在諸葛亮北伐的時候,多次敗給了這個諸葛亮。

第六位:張昭(孫權)

孫策創業時,任命其為長史、撫軍中郎將,將文武之事都委任於張昭。孫策臨死前,將其弟孫權託付給張昭,張昭率群僚輔立孫權,並安撫百姓、討伐叛軍,幫助孫權穩定局勢。

赤壁之戰時,張昭持主降論。孫權代理車騎將軍時,任命張昭為軍師。孫權被封為吳王后,拜其為綏遠將軍,封由拳侯,此後曾參與撰定朝儀。孫權兩次要設立丞相時,眾人都推舉張昭,孫權以張昭敢於直諫、性格剛直為由而不用他,先後用孫邵、顧雍。

第七位:張紘(孫吳)

他的稱號和張昭齊名,在孫策掌權的時候,他開始效力東吳,擔任了御史,後來孫策去世了,孫權掌權了,而張紘回到了江東,擔任長史的職位,在他去世的時候,孫權也為他落淚。

三國十大謀主:孫權四位,曹操三位,袁紹兩位,劉備只有一位

第八位:秦松(孫吳)

侍奉孫策、孫權的謀士,孫策時期為謀主,在赤壁之戰中和張昭等人均為主降派,早卒。

第九位:陳端(孫吳)

《三國志·孫破虜討逆傳》載:吳人嚴白虎等眾各萬餘人,處處屯聚。吳景等欲先擊破虎等,乃至會稽。策曰:"虎等群盜,非有大志,此成禽耳。"遂引兵渡浙江,據會稽,屠東冶,乃攻破虎等。盡更置長吏,策自領會稽太守,復以吳景為丹楊太守,以孫賁為豫章太守,分豫章為廬陵郡,以賁弟輔為廬陵太守,丹揚朱治為吳郡太守。彭城張昭、廣陵張紘、秦松、陳端等,為謀主。

第十位:法正(劉備)

其實最初他史劉璋的部下,後來投降了劉備,在劉備進取漢中的時候,依靠他的計謀,夏侯淵死在了他的手上,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劉備進位漢中王后,封法正為尚書令、護軍將軍。次年,法正去世,終年四十五歲。

可能大家會說,為什麼諸葛亮沒有在榜單裡面,其實所謂的謀主,並不是說你的計謀,而是在戰役中的表現,是否擔任了謀主,諸葛亮雖然說計謀很厲害,但是卻擔任的是主帥的地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渾沌話齋 的精彩文章:

秦始皇統一六國,印度也如此,非洲袁木取火,日本卻在玩泥巴
歷史上最囂張王爺,幾次三番造反,皇帝不僅不殺,還不斷賞賜

TAG:渾沌話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