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一周三起自殺!美槍擊案陰影難散,有倖存者及家人結束生命

一周三起自殺!美槍擊案陰影難散,有倖存者及家人結束生命

一年前,他們躲過了兇手的子彈,從此,他們的生命被打下了一個共同的名字——倖存者。然而,在一年之後,他們中的一些人卻用槍口對準了自己的頭顱,結束了自己年輕的生命。

佛州帕克蘭高中槍擊案一周年紀念日,人們在學校門口擺放上了鮮花(圖自:《華盛頓郵報》)

據多家外媒報道,2018年美國佛羅里達州帕克蘭高中槍擊案倖存的學生在不到一周時間內有兩人先後自殺,其中一名19歲女生已經進入大學,曾經在高中時代擔任拉拉隊長;另一名男生17歲,現年高二,其他具體信息尚未披露。

而就在悲痛尚未消散之時,又一噩耗在本周一(3月25日)被傳出:美國康涅狄格州警方周一表示,2012年桑迪胡克小學槍擊案20名遇難者之一的父親,49歲的傑里米·里奇曼(Jeremy Richman)被發現死於自殺。

里奇曼是桑迪胡克小學時年一年級學生阿維埃爾·里奇曼的父親 (圖自:BBC)

紐敦警方表示,里奇曼的屍體是在他辦公室大樓內被發現。在此前,他放棄了自己醫藥研究院的工作,與妻子共同成立了以兒子的名字命名的基金會,專註研究大腦健康與暴力之間的關係。

這接連發生的三起悲劇,迅速被聯繫在一起。它們的發生向人們提出了一個問題:在遭遇兇案之後,倖存者的心理健康究竟應該如何保證?

一周內接連兩起年輕學生自殺

佛州警方證實,帕克蘭高中倖存者中的第二名自殺者是一名高二男生,他在上周六(3月23日)晚舉槍自盡,而這名男生去年曾經親歷了槍案的發生。就在這一悲劇之前六天,19歲的女生悉妮?艾爾洛(Sydney Aiello) 於3月17日被發現在家自殺。兩人後被證實,均頭部中彈。

艾爾洛曾經是帕克蘭高中的啦啦隊長,目前就讀於佛州太平洋大學。就在去年9月,她還曾在臉書上發布照片,表示自己第一次當瑜伽老師,臉上帶著甜美的笑容。曾經教過她的大學老師回憶,她人很親切,總是面帶微笑、愛說話,「總是熱情的向走廊里的每個人打招呼」。

實際上,在槍擊案之後的一年中,她始終經歷著折磨。艾爾洛的母親表示,她的女兒因為自己在槍擊案中倖存深感罪惡,近期亦被診斷患上創傷後應激障礙(PTSD)。

2018年2月14日,佛州帕克蘭馬喬瑞史東曼道格拉斯高中(Marjory Stoneman Douglas High School)遭遇19歲槍手克魯茲(Nikolas Cruz)掃射,造成14名學生及3名教師身亡。事發後,克魯茲已被控17項謀殺罪名。

在槍擊案發生當天,艾爾洛正在校園中,但是恰巧沒有在槍手發動襲擊的新生宿舍。然而,她的好友波拉克(Meadow Pollack)卻沒有這麼幸運,在襲擊中不幸喪生。

而這,也成為了艾爾洛心中永遠的隱痛。

襲擊事件不久之後,艾爾洛就進入了大學,但艾爾洛的母親表示,她其實一直沒能夠擺脫失去摯友的傷痛,並在近日看起來尤為消沉。

然而,她在自殺前始終沒有發出明確的求救信號,或者向他人請求幫助。最終,家人和朋友沒有來的及最後拽上她一把。

在事發後,波拉克的父親在推特上轉發了女兒(左)生前和艾爾洛(右)的合照,向艾爾洛的父母表示悼念。(圖自:推特)

痛失愛子後,他辭去工作倡導關注暴力事件

里奇曼是桑迪胡克小學時年一年級學生阿維埃爾·里奇曼的父親。他的兒子在那場槍擊中不幸喪生,年僅6歲。

在槍擊案發生後,他和妻子創建了以兒子的名字命名的阿維埃爾基金會(Avielle Foundation),致力於通過更好地了解大腦健康來預防暴力的。據當地媒體《哈特福德新聞報》報道,里奇曼一直在倡導修復精神衛生保健體系。在槍擊案之後,他辭去了自己醫藥研究員的工作,去追求這一使命。

就在上一周,里奇曼還剛剛在佛羅里達大西洋大學(Florida Atlantic University)就教育工作者應如何識別精神疾病和防止校園槍擊事件發表了演講。

里奇曼所做的這一切,除了要承受這失去兒子的悲痛,更背負著長達6年的陰謀論者的惡意與死亡威脅——槍擊案發生後,有人在社交媒體上湧現並散播輿論,稱這場造成26人遇害,其中包括20名兒童的槍擊案從未發生,一切都是「支持控槍人士精心設計的騙局」。

這些陰謀論者不斷在YouTube上傳相關視頻來證實槍擊案純屬虛構,而甚至被一些名人廣泛傳播。與此同時,受害者的家屬也受到了人身威脅。

在2017年,已經有至少兩起與陰謀論者相關的嫌疑人抓捕。另一名遇難兒童的父親尼爾·赫斯林(Neil Heslin)指出,里奇曼也參與了對陰謀者之一,亞歷克斯瓊斯(Alex Jones)的起訴。「我對傑里米的成就表示讚賞,這些年來,他做的已經太多了,他的身上有驚人的力量。」赫斯林說。

但是,這位父親無法再繼續戰鬥下去了。

紐敦警方亞倫·巴哈蒙德中尉說,里奇曼留下了一張遺書,但是具體內容尚未披露。在他去世以後,州長及多名參議院表示了悼念,「這是一個令人震驚的消息。」

里奇曼在臉書上發布的最後一條狀態(圖自:社交媒體)

在臉書上,里奇曼的最後一次更新是今年的2月23日,他表示,想在今年生日的時候號召朋友們向阿維埃爾基金會募捐。「我選擇這個非盈利組織,是因為他們的使命對我來說意義重大......不管是捐5美元還是100美元,每一點都意義重大。」里奇曼寫到。

倖存者:「我一直在擔心,下一個會是誰」

在第二名帕克蘭高中槍擊案倖存者死亡的消息開始流傳後幾個小時,3月25日,有65名當地社區成員開始聚集在「雛鷹港灣」(Eagles Haven),討論下一步該怎麼辦。「雛鷹港灣」是一家社區健康中心,原計劃於下月開業。

除了學校官員和社區領袖外,還有六名家長出席,他們的孩子在帕克蘭事件中喪生。他們堅持認為,如果沒有一個明確的行動計劃,這群人今晚就不能離開。

在此前,這些倖存者和父母們擁有一個共同的群聊。2018年夏天之後,不少孩子已經畢業,去往外地讀大學,這個群聊將他們與那段傷痛的記憶永遠連接在一起。

就在上一周,接連兩次的自殺事件再次喚起了這個群聊中關於創傷的反思。而本周一(3月25日),桑迪胡克小學槍擊案遇難者的父親被發現在辦公樓內自殺身亡後,這一問題被提上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包括《華盛頓郵報》、BBC等多家主流媒體將這幾起事件聯繫在一起進行了報道與反思。

目前,一份幫助確定個人自殺風險的問題清單「哥倫比亞協議」正在家長中流傳,幫助父母們和孩子敞開心扉討論這一話題,確認孩子是否有自殺傾向。

「創傷不會在事件結束後就消失,」槍支暴力預防組織「桑迪胡克承諾」的聯合創始人妮科爾·霍克利(Nicole Hockley)說——她的兒子迪倫(Dylan)在桑迪胡克小學槍擊案中喪生,「你永遠不知道,什麼會觸發你。」

去年夏天,18歲的海登·科爾從帕克蘭高中畢業進入大學,而在大一上學期,他也被檢測出患上了創傷後應激障礙。「在之前,我們學校沒有組織過任何關於心理健康的談話,老師們都想讓我們趕緊把這些東西拋在腦後,儘早超越這些痛苦。」

「我覺得每個人都忘記了,我們其實仍然在痛苦之中,這些傷口對於我們來說仍然沒有癒合。說實話,在心理健康的關注問題上,我們一直很失望,」科爾說,「我們仍然在悲痛中,它不會憑空就這樣消失。」

19歲的漢娜·卡奇內爾去年在槍擊事件中倖存下來,目前正在馬薩諸塞州的一所大學學習政治學。她說她前幾天晚上一直睡不著覺。

「我一直在擔心下一個會是誰。」她說。「這就是我一直在想的。」

直到現在,當她聽到門砰的一聲關上或火災警報響起時,她還是會回想起槍擊事件。她仍然在看心理醫生——就在上個月,她回到了老家參加槍擊事件周年紀念。

不過,卡奇內爾說,帕克蘭社區在過去一個星期里再次聚集在一起,這讓她受到了鼓舞。

「人們終於開始公開談論它。」她說,「很多人都在伸出援手。」

紅星新聞記者 翟佳琦 編譯報道

編輯 龔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紅星深度 的精彩文章:

美載57人大巴翻車致2死,其中1名遇難者疑似中國公民
飛機起飛後女子求返航,說出理由,飛行員和空管居然答應了!

TAG:紅星深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