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她是「20世紀30年代文學洛神」,可惜是英年早逝、情感多舛

她是「20世紀30年代文學洛神」,可惜是英年早逝、情感多舛

蕭紅,乳名榮華,學名張秀環,1911年出生於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呼蘭區一個富有家庭,幼年喪母,父親再婚。1927年進入哈爾濱市東省特別區區立第一女子中學(現為哈爾濱市蕭紅中學)就讀。蕭紅喜歡文學和繪畫,在校刊上發表過署名悄吟的抒情詩。

1928年哈爾濱市學生維持路權聯合會發起反日護路遊行示威活動,蕭紅參加遊行,主動擔任宣傳員。1929年她最親的人——祖父去世,她對家庭已沒有感情和留戀。次年初中畢業,不顧家庭反對而出走北平,入北平大學女子師範學院附屬女子中學讀高中一年級。因為沒有家庭的支持,不久生活陷入困頓中。之後,與未婚夫、戀人發生一些情感糾葛。

1933年,以悄吟為筆名發表第一篇小說《棄兒》。1935年,在魯迅的支持下,發表成名作《生死場》。1936年,東渡日本,創作散文《孤獨的生活》、長篇組詩《砂粒》等。1940年抵香港,之後發表中篇小說《馬伯樂》、長篇小說《呼蘭河傳》等。1942年1月22日,因肺結核和惡性氣管擴張病逝於香港,年僅31歲。她是「民國四大才女」之一,被譽為「20世紀30年代的文學洛神」,是中國近現代著名作家。

蕭紅英年早逝讓人痛惜,她情感多舛又讓人感慨。愛慕她的人很多,她也曾有過歡欣和愉悅,不幸的是真正愛她的人很少。她兩度生產,第一個因無力奉養,生下後就送了人;而在武漢生下第二個孩子時,卻沒有相伴的愛人,孩子出生不久就夭折。婚姻和生育,於別人是甜蜜和幸福,可對蕭紅來說,卻總是痛苦和悲涼。蕭紅曾這樣解讀自己:「我一生最大的痛苦和不幸,都是因為我是一個女人。」

一、未婚同居重身當產,未婚夫突然失蹤了

少女時代的蕭紅,曾被家裡訂了婚,未婚夫叫汪恩甲。這人相貌堂堂,師範畢業,據說蕭紅對他也很是傾心。蕭紅進入北平大學女子師範學院附屬女子中學讀書時,引起汪恩甲的哥哥汪大澄(在教育部門任職)不滿,代弟弟解除了與蕭紅的婚約。蕭紅到法院狀告汪大澄,汪恩甲為了顧及哥哥的聲譽,違心承認解除婚約是自己的主張。

1931年2月汪恩甲曾經追到北平,3月中旬,兩人一起離開北平回哈爾濱。蕭紅輸掉了官司,回到呼蘭,後隨家搬到阿城縣福昌號屯被迫與外界隔絕。不過,蕭紅後來還是原諒了汪恩甲。1931年10月,從福昌號屯經阿城逃到哈爾濱。一個月後與汪恩甲到道外十六道街東興順旅館同居,不久蕭紅有了身孕。但是,當蕭紅臨產期近,汪恩甲卻突然失蹤,令蕭紅獨自被困在旅館。對於汪恩甲的失蹤,是沒錢交房費逃避呢,還是出門遭遇了意外?

二、與文學青年蕭軍一段既愛且痛的戀情

蕭紅懷孕時困居旅館,處境艱難,只好寫信向哈爾濱《國際協報》的副刊編輯裴馨園求助,裴馨園多次派蕭軍到旅館給蕭紅送書刊,兩位文學青年因此開始了相互愛慕。1932年(民國二十一年),松花江決堤,由於蕭紅欠旅館的錢太多,旅館不讓蕭紅離開。蕭軍趁夜租了一條小船,用繩子把蕭紅救出水困。不久蕭紅進醫院分娩,但她無力撫養孩子,將孩子送人,這個孩子後來夭折了。出院後,蕭紅與蕭軍住進當地的歐羅巴旅館,開始了一段貧苦但甜蜜的共同生活,同時,蕭紅也迎來了自己的創作黃金期。

但是,蕭軍有些大男子主義,他個性粗暴,而且,他並未拿蕭紅當成自己最後的歸宿:「她單純、淳厚、倔犟,有才能,我愛她,但她不是妻子,尤其不是我的。」兩人從哈爾濱結伴去青島,最後又到了上海,但最終,蕭紅還是向蕭軍提出分手,結束了這段既愛且痛的戀情。

三、找到了夫君端木蕻良,但生命最後時刻卻沒有陪伴身邊

端木蕻良曾是蕭紅和蕭軍共同的朋友。跟粗獷的蕭軍不同,端木蕻良性情溫柔,他還曾稱讚蕭紅的文學成就超越蕭軍,讓蕭紅找回了久違的自尊。當蕭紅終於下定決心跟蕭軍分手時,她已經懷了蕭軍的孩子,但她和端木蕻良仍於1938年5月在武漢舉行婚禮。對這段感情,蕭紅曾經這樣形容:「我和端木蕻良沒有什麼羅曼蒂克的戀愛史。是我在決定同三郎(蕭軍)永遠分開的時候我才發現了端木蕻良。我對端木蕻良沒有什麼過高的要求,我只想過正常的老百姓式的夫妻生活。沒有爭吵、沒有打鬧、沒有不忠、沒有譏笑,有的只是互相諒解、愛護、體貼。」

但是,端木蕻良的個性和他過去的優越生活決定了他並非很好的照顧者。有人譴責端木蕻良在蕭紅生命攸關的時刻離開蕭紅,生命最後幾十天一直守護照顧她的是東北流亡作家駱賓基(受端木蕻良之託)。但據後來的端木夫人鍾耀群所解釋,端木蕻良離開蕭紅是為了外出購買食品和藥物,並尋找尚未被日軍接管的醫院。1987年,端木蕻良到廣州銀河公墓為蕭紅掃墓,並寫下「天涯海角非遠,銀河夜夜相望」的悼詞。

1940年1月底,蕭紅隨端木蕻良離開重慶,飛抵香港。她在香港的時候,那也是她生命中的最後歲月,《呼蘭河傳》無疑是她的絕唱。她用這部小說,把故園中春時的花朵和蝴蝶,夏時的火燒雲和蟲鳴,秋天的月光和寒霜,冬天的飛雪和麻雀,連同那些苦難辛酸而又不乏優美清麗的人間故事,用一根精巧的繡花針,疏朗有致地綉在一起,為中國現代文學打造了一個獨一無二的「後花園」,生機盎然,經久不衰。茅盾先生稱它為「一幅多彩的風景畫,一串凄婉的歌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謝流石 的精彩文章:

他從小熱愛書法成名很早,酒後給朋友寫了一首詩,陳獨秀看到了竟然嘲笑他字寫不好
抗戰時因打敗仗被老蔣撤職扣押,後又被執行槍決的國軍將領歐陽格

TAG:謝流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