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網紅餐飲鼻祖」黃太吉燒光2億成老賴,從案例變病例的臨床經驗

「網紅餐飲鼻祖」黃太吉燒光2億成老賴,從案例變病例的臨床經驗

黑馬智庫,創業必讀

來源 | 快刀財經(ID:kuaidaocaijing)

作者 | 王憐花

牌總有打完的那一天,故事總有聽膩的那一刻,時間總可以驗證成果的那一刻。如今黃太吉的局面就是「連續創業」時間差滾不動的結果——「你所說的一切故事,我們沒辦法反駁,但時間可以」。

「網紅餐飲鼻祖」黃太吉可能要黃了。

工商信息顯示,黃太吉於近日再次被法院列入失信人被執行名單,原因為未支付供應商83萬元貨款。此前的2018年11月,同樣是未支付貨款40餘萬元,黃太吉首次被列入失信執行人。

這家創立於2012年7月的餐飲品牌,以煎餅果子起家,因互聯網模式營銷而迅速走紅,被稱為「網紅餐飲鼻祖」。鼎盛之時,黃太吉共進行了四輪融資,融資金額超過2億元,品牌估值高達20億元,創始人喊出「一年賣出100億元煎餅」的目標,並稱要做「中國麥當勞」。

從1.0時代到3.0時代,黃太吉大躍進

1、「賓士送煎餅」一炮而紅,靠營銷成為最早的網紅餐飲店

黃太吉,於2012年成立的中式快餐食品公司,總部位於北京。店家創始人是曾浸泡過百度、去哪兒、谷歌的互聯網人,更是創始4A廣告公司的創意人赫暢。黃太吉是最早的網紅餐飲店,也就是網紅店的鼻祖,它通過自媒體平台做營銷活動在市場上迅速打開知名度。

一家只有10多平方米的煎餅店,13個座位,煎餅果子從早賣到晚,豬蹄需要提前預約限量發售,微博粉絲量在一開始就超過25000,一度成為新浪微博營銷最典型的案例。在用戶體驗上,黃太吉的一貫思路就是好玩、酷,具有話題性,和消費者之間的高互動性。

黃太吉幾乎每一道新品都會有試吃,根據消費者的反饋來調整口味,再正式推出,推出時還會用常見的「飢餓營銷」的方式,限時限量、提前預定。

開業不久,黃太吉接到一筆來自國貿的外賣訂單,赫暢開車自己去送。到國貿寫字樓樓下,赫暢把來取餐的顧客給嚇著了:這人居然開著賓士車送煎餅果子。「賓士送煎餅」的照片被傳到網上並迅速傳播,其後又被網友發現黃太吉還存在「美女老闆娘」「開外星人講座」等噱頭,黃太吉的「網紅體質」一舉奠定。

2、意氣風發:以煎餅果子單品突破,獲投資機構多輪融資

2012年,赫暢在北京建外soho開出第一家黃太吉後一戰成名,第二年1月便獲得了數百萬天使輪融資。以煎餅果子單品突破的黃太吉,選擇在三里屯等白領聚集區迅速擴張,希望打造麥當勞似的中式快餐連鎖品牌。

2014年5月起,短短半年的時間內,黃太吉接連投資東北燉菜牛燉先生、吧式四川火鍋大黃瘋、互聯網外賣品牌「叫個鴨子」、冒菜館「一碗冒菜的小幸福」四家餐飲品牌。

2015年6月,黃太吉正式宣布「航母式外賣服務平台」問世,曾經代表著「煎餅果子」品類、被稱為互聯網餐飲鼻祖的黃太吉走下神壇,「黃太吉外賣」登上舞台。

2015年6月黃太吉獲分享投資數千萬A輪融資;2015年10月再獲盛景網聯、分享投資等機構2.5億元B輪融資。手握數億元資本的黃太吉意氣風發,到2015年年底,已經擁有10家外賣工廠店,上線15個第三方餐飲品牌。截至2018年1月,黃太吉在全國簽約200家,意向簽約在談的據稱還有500多家。

黃太吉創始人赫暢

3、餓了么戰略投資黃太吉,被業內視為變相收購

後來,黃太吉自建中央廚房,自營外賣渠道和配送,通過抽成方式和入駐第三方合作,不過品牌方們很快就因為成本太高而紛紛撤走,外賣工廠也陷入關停狀態。儘管後期,為了挽救業務,黃太吉開放了城市加盟,但依然難以和美團、餓了么兩大巨頭相抗衡,2016年,餓了么戰略投資黃太吉,被業內視為變相收購。

赫暢將過去的戰略失誤歸結為「任務思維」,「我們的問題可能是在於在外賣上分兵過重,應該集中優勢兵力的地方我們沒有集中,或者一定程度上抱有任務思維,就是趕快把外賣做大。」赫暢強調一定要在終局思維去看,「只有現在把店開好,才有1萬人願意為我去開更多的黃太吉。

赫暢曾總結說,黃太吉經歷過三個階段:

1.0 時代:黃太吉要做中國的麥當勞,在不少繁華商業區開店,因高昂租金以及門庭冷落的銷售業績,不少門店關門。

2.0 時代:黃太吉打造多元化品牌矩陣,於是,牛燉先生」燉菜、「大黃瘋」小火鍋、「從來」餃子館、「來得及」、「叫個鴨子」、「一碗冒菜的小幸福」等品牌相繼出現在黃太吉商圈生態,最後因交易頻次低、議價難題等原因,很多品牌退出,店鋪關閉。

到了3.0 時代,2015年,黃太吉宣布轉型做外賣,結果不到一年,入駐商戶集體出走,線下店和工廠店大量關閉。

有自媒體人士調侃說,「不好吃」和「難吃」是有區別的,「不好吃」即湊合,「難吃」即湊合都湊合不了,它們中間隔了一萬個「來都來了」。

而黃太吉創始人赫暢自己也承認過這一點,「好吃並非快餐成功的唯一標準。」黃太吉要做的是別人沒做過的事。

人們在談論黃太吉的時候說的往往不是食材味道,而是抱著獵奇的心態去圍觀他的各種「出人意料」的營銷。

互聯網時代,能講出一個好故事確實可以增色不少,但對於餐飲和食物來說,核心依舊是味道。不能做出「產品口碑」,赫暢的連續創業就很難走到最後,故事講得再動聽也不能救命。

從案例變病例的臨床經驗

嚴峻的形勢讓曾經風光無限的黃太吉最終成了一紙病例,也為互聯網人今後的創業道路提供了珍貴的臨床經驗。

1、不要被短時間內的關注量所迷惑

黃太吉雖然依靠他們的傳播技巧獲得了很大的關注量,但這些關注量是沒有意義的。

一方面消費新鮮感和話題帶來的關注量,在產品質量不過關的情況下很難轉化為黏性用戶,沒有辦法長期留存;

另一方面他們頻頻打出「互聯網思維的獵奇牌」,讓人們對他們運營模式的興趣甚於對產品的興趣,導致這些關注量只是單純地圍觀。

黃太吉的傳播很博眼球

黃太吉的衰敗也正是因為錯誤地判斷了形勢,誤以為自己獲得了潛力巨大的市場,最終淹死在自己製造的泡沫里。

2、無法反駁你的自嗨,但自嗨沒用

黃太吉依靠著「創新的回歸」成為了創業明星,順利地拿到了上億的融資,但加速發展階段他們並沒有轉變之前「本末倒置」的運營模式,而是用複製這個模式的方式擴大產品線,導致問題被不斷放大。

不同階段制定不同的策略,這個淺顯的道理每個創業者都懂,但如果創始人一開始就認為這樣的策略是正確的,那整個創業就完成是一場自嗨。當他們匪夷所思地問出「煎餅好吃重要嗎」的問題時,你能想像喬布斯在發布會上問「iPone運行流暢重要嗎」的情景嗎?

3、創業者面對誘惑的時候,怎麼抉擇

黃太吉20億估值除了泡沫以外,也在證明「炒作「遠遠比認真做產品獲得的短期利益要多得多,但長期的連續創業還是只有靠產品。

每個創業者的精力和能力都是有限的,因此在創業初期面對用炒作就可以收穫關注度的誘惑時,應該冷靜一下,堅定自己長期創業的決心。所以現在來看不少創業的失敗不完全是資本寒冬造成的,如果現在審視一下自己或許你的創業還有得救。

寫在最後

欠款關店並不是黃太吉創業以來遭遇到的第一個危機,幾年前他們就意識到了自己單一產品模式的不足(比如抗風險能力差、新鮮感快速流失等),從而做出了一項重要的決定:拓展自己的產品線。

最開始他們還只是在食品這個大的品類中進行拓展,比如蓋飯、冒菜、火鍋、餃子,後來他們又進入了創業的另一片藍海當中,建立了自己的外賣團隊。

但這些努力並沒有改善他們的生存狀況,甚至還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他們的發展:沒有一款產品線專而精地做了下去,這條長長的產品線總是浮在表面上,讓他們的商業模式顯得非常累贅。

與口碑營銷的本末倒置相比,「連續創業」更像是個邏輯陷阱,一直在使用時間差:在前面一個產品模式還沒有完全成熟的情況下,他們就快速地建立起新的產品模式,不給大家留下反應和驗證模式的時間,接二連三地打出新牌,利用話題製造時間差,從而保持自己的話題性。

牌總有打完的那一天,故事總有聽膩的那一刻,時間總可以驗證成果的那一刻。如今黃太吉的局面就是「連續創業」時間差滾不動的結果——「你所說的一切故事,我們沒辦法反駁,但時間可以」。

*本文由快刀財經(ID:kuaidaocaijing)授權i黑馬發布,作者:王憐花。i黑馬,讓創業者不再孤獨。

i黑馬,讓創業者不再孤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i黑馬 的精彩文章:

尋找產業同路人 共享黑馬獎學金
年GMV22億,為吳曉波、樊登等服務,小鵝通牛在哪?

TAG:i黑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