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骨折後為何會出現肌肉萎縮?長期卧床休息是禍源

骨折後為何會出現肌肉萎縮?長期卧床休息是禍源

骨折損傷在運動中時有發生,骨折後患肢的活動會明顯受到限制,功能的完全恢復至少需要幾個月,病程相對較長。損傷恢復速度與損傷後的護理措施密切相關。如果護理得當,病程能相應縮短。但如果護理不佳,不但病程延長,還容易引發肌肉萎縮等併發症出現。

骨折後為何會出現肌肉萎縮?長期卧床休息是禍源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骨折後如何預防肌肉萎縮?

骨折後患肢功能受限程度較大,且由於傷痛的影響,很多病患都不喜歡活動,但這樣做其實不利於損傷修復。因為骨折的恢復進程所需時間較長,少則一兩個月,如果在這一兩個月內,始終卧床休養,患肢及周圍肢體長時間得不到足夠的力學刺激,導致其新陳代謝大大衰退,進而引發廢用性表現出現,比如肌肉萎縮。

所以在骨折休養期間切忌有「休息即修復」的錯誤認知。預防肌肉萎縮等廢用性癥狀出現,及早的功能鍛煉十分關鍵。患肢以及周圍部位只有適時地得到相應的鍛煉,肌肉才能保持正常的形態以及肌力,避免萎縮粘連。

骨折後為何會出現肌肉萎縮?長期卧床休息是禍源

及早的功能鍛煉十分重要,但鍛煉需做到合理、科學,否則也是無濟於事。骨折早期患處疼痛、腫脹仍為明顯消退,不宜大幅度活動患肢,主要以休息加抬高患肢為主。但為了避免關節粘連、僵硬以及肌肉萎縮,可以先進行一些簡單的肌肉收縮舒張活動以及手指、腳趾活動,有利於促進靜脈以及淋巴迴流,消除血腫。

骨折中期腫痛有了明顯的好轉,此時不宜再卧床不動,可以開始進行一些患肢的功能活動,但在活動幅度以及運動量上需有所把控。

骨折後為何會出現肌肉萎縮?長期卧床休息是禍源

比如下肢骨折,中期鍛煉可以進行一些簡單的關節屈伸、抬腿等動作,情況允許的話可以嘗試下地站立。後期是骨痂形成的關鍵時期,功能鍛煉可以全面進行,比如負重練習以及肌力訓練,有利於促進骨痂的形成並恢復患肢功能。簡而言之,骨折後的康復鍛煉需循序漸進,不可偷懶,也不可急躁,這樣才有利於損傷修復。

骨折後的功能鍛煉對於損傷修復有所貢獻,需及早提上日程。同時飲食調理上也應積極配合,損傷修復效果更佳。

指導專家:王健(頭條號:骨科王健醫生),副主任醫師,副教授,南方醫院關節與骨病外科副主任,廣東省醫學會關節外科學分會副主委。

專長:骨關節炎和股骨頭壞死的階梯治療,在微創髖膝關節置換手術方面經驗豐富。

覺得本文有用,請點贊或推薦給朋友,並關注【廣東骨科專家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廣東骨科專家團 的精彩文章:

關節積液如何消除?穿刺抽液有沒有必要得聽醫生的
腿關節疼痛怎麼辦?試試每天按壓這些位置

TAG:廣東骨科專家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