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病」是什麼,和氣血是什麼關係,可以讀讀《黃帝內經》

「病」是什麼,和氣血是什麼關係,可以讀讀《黃帝內經》

「病」是什麼?和氣血是什麼關係,可以讀讀《黃帝內經》。我們養生,就是為了防病,這個觀點相信大家都能接受。但是所防的「病」是什麼呢?

「病」是什麼?「病」這個字,在中醫典籍里其實出現的並不多。古代中醫典籍,說的更多的還是「證」,比如陰證陽證的「陰陽失調」,肝鬱氣滯證的「氣滯血瘀」。這一點,相信對中醫理論有點了解的朋友,都很有心得。

比如《素問.上古天真大論》:「岐伯對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說到的「法於陰陽」,其實就是遵守陰陽平衡之道,如果違背了「法於陰陽」,也就生病了。

現代醫學則不然,現代醫學對於「病」的定義,一般都是和其「病因」連在一起。比如腫瘤,我們可以理解成異變細胞在某個部位瘋長,這是局部看問題;如果從全身宏觀來看,我們也可以理解為,身體大部分地方都能阻止異變細胞的生長,唯有某個部位,身體自帶的免疫力在某個部位失效了,也就是機體的正氣未能起到作用。

這麼說有點拗口,也不是現代科學主流的解釋方式。但是,我們站在中醫的角度,利用中醫「整體觀念」來分析,那就很好理解了。

所謂整體觀念,既包括「天人合一」的大整體,也包括「臟腑協調」的小整體,更有經絡流注的微觀整體。於是,某個局部的異常,其區域再小、也能使整個「整體」發生一些列的變化。

我們說到中醫治法的理論基礎,大多數都是說「平衡陰陽」。但是什麼是陰陽的平衡,卻未必能說清楚。我認為,所謂調理陰陽,其實就是讓身體自有的「正氣(氣血)」來保護自己,以此來作為治癒疾病的手段。所以,中醫的針石湯藥,無論驅邪還是補益,本質其實都是調理身體的「正氣」也就是氣血。

《素問.調經論》:「岐伯曰:神有餘,則瀉其小絡之血,出血勿之深斥,無中其大經,神氣乃平。神不足者,視其虛絡,按而致之,刺而利之,無出其血,無泄其氣,以通其經,神氣乃平」。這都是非常清晰的「調理氣血」精神。

所以,「病」是什麼?對中醫而言,「病」就是機體氣血運行的異常。只要氣血運行正常了,病也就好了。但是這一點需要注意的是,所謂氣血的運行正常,不能用現代醫學的「血流」來衡量。如果只說血流的正常,那麼大致有兩種情況:

1、氣血正常是一個「和緩」的形態,任何的過快或者過慢,都是不正常的狀態;

2、血流的速度,不同的部位都有不同的速度,這一點現代科學也暫時沒有一個準確的量化指標;

《素問.生氣通天大論》:「是故謹和五味,骨正筋柔,氣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則骨氣以精。謹道如法,長有天命」。

這裡說到的「氣血以流」,從中醫的臟腑理論來看,無論是「肝心脾肺腎」五臟,還是「膽小腸胃大腸膀胱三焦」六腑,也都需要「營血」的濡養,它們才能維持正常的生理功能,比如心藏神、肝主疏泄、肺主宣肅等等。

而「營血」的運行,卻是需要「氣」的推動才能保證的,「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我們可以理解成,「血」相當於一艘船,「氣」是船上的引擎,沒有船,引擎也就只能無效做功,沒有引擎,船也只能漂浮,這就是中醫氣血關係的概念。

既然任何臟腑都需要「血」來濡養,任何一個臟腑的氣血異常,就是「病」。不管引起這種異常發生的原因是機體自身內在的,還是外來的「邪」。如果是減慢,就是導致這個臟腑的濡養不夠,或者說營養不夠,垃圾也不能及時運走;如果是加快,那就是消耗過甚,過猶不及也是病態。

當然,這麼說只是便於理解而打個比方,細節可能不是太嚴謹。但我們可以只在意一點,那就是什麼是「病」,同時也就理解了「病」形成的原因——也就是氣血的異常,氣為陽、血為陰,所以,其本質也還是「陰陽失衡」。

所以,中醫的很多治法,雖然沒有明說,但「調理氣血」的精神無處不在。比如「見肝之病,當先實脾」、「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等等,

以上,就是關於「病」是什麼的幾點個人見解。在我看來,「病」就是陰陽的失調,也是氣血的異常。不知道您對此怎麼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每天來讀古文章 的精彩文章:

長壽之人,他們身上的特點,一般都有「三好」

TAG:每天來讀古文章 |